红医故事 | 陈文:一生献给党的卫生事业

南京医科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红医故事 | 陈文:一生献给党的卫生事业

1921年7月,上海市一幢石库门民宅里,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中共一大召开。而据此不远的一户普通商人之家,也以喜悦的心情迎来家庭的新成员、一名可爱的女婴。

历史的宏大与个人的渺小交织,这个与党同龄的女婴陈文的命运从此神奇地与中国共产党结下不解之缘。

南京医科大学

陈文,1921年出生于上海,1945年参加新四军,1948年入党,后加入华东野战军军医院,在战火纷飞中救护伤员。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在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等单位工作,于1971年担任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直至退休。

南京医科大学

与党同龄、与党同心、与党同行,陈文将一生献给党的卫生事业。

一寸赤心惟报国

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断了陈文的学业,为给饱经战火的市民治愈创伤,她选择考入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前身)护士学校,毕业后在医院病房工作。

陈文在校期间接触到进步思想,受一名地下党员的影响,她和另一位护士冒着生命危险,毅然离开条件丰厚的医院,星夜兼程赶到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实践报国之志。

陈文在战火纷飞中抢救伤员,足迹踏遍华东六省一市。随新四军及华东野战军转战期间,后来担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左英是陈文的上级领导。左英是护理界的前辈楷模,上海护理界最高荣誉“左英护理奖”即以她的名字命名。陈文说:“1938年就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前辈左英,给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巨大帮助,对我还有救命之恩。”

在一次部队转移过程中,陈文和另一名护士不幸掉队。左英发现两人不见后,没有放弃她们,骑上马一路寻找,终于在两人快要体力不支时找到她们,并将她们安全带回部队。

解放后,陈文转业离开部队,血与火的淬炼让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左英等老党员、老领导亲切从容、关心爱护下级的工作作风,也在她日后走上领导岗位后继续传承下来。

平易近人的“老革命”

“陈院长讲话文雅、细声细气,非常和气。”

“陈院长为人顾全大局,没有什么架子,一有空就会和科主任谈心。”

“陈院长很亲切,我们向她请教问题,她都会细心讲解。”

……

无论是退休的普通医生、护士还是党务工作者,在回忆与陈文相处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平易近人。

作为军转干部,平易近人的陈文也有展现非凡魄力的时候。陈文到上海市儿童医院工作时,一些科室处于半瘫痪状态,很多病理报告需要送到外院才能做。到任后,陈文一方面稳定人心,另一方面为医院发展尽心尽力,通过与外单位合作、培养新人等多种举措,使各个科室逐渐恢复正常医疗秩序。

南京医科大学

1978年,生物遗传学家曾溢滔奉命在上海市儿童医院筹建医学遗传研究室(即后来的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陈文与时任党总支书记的李成仁等院领导全力支持曾溢滔夫妇的工作,帮助他们白手起家,在这里,他们完成了我国第一例血红蛋白的化学结构分析,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医学界引起巨大轰动。

党员身份永不褪色

在岗时,陈文笃行敬业;离休后,她依然给自己定下高标准。

作为党龄73年的老党员,离休后的她依旧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关心国内外大事,努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她订阅了国内各种报刊十几样。每次我们到她家,都可以看到她桌上摊着报纸或其他学习书籍。”有医院退休老同志回忆。

她关心医院发展,只要身体允许,无论刮风下雨,都坚持参加组织生活。在医院领导听取老干部对医院发展的意见建议时,她总是积极发言、献计献策。她关心青年成长,用自己的革命经历给年轻人以启迪。

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她总是考虑不要给组织添麻烦。老伴儿患病,她陪着求医,为老伴煎药,多有不便,却从未向组织开口。

“虽然我人已经退休了,但是党员的身份永不褪色!”对于以上种种,她以此作答。


素材来源 / 中国人口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南京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南京医科大学-红医故事 | 陈文:一生献给党的卫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