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中国卫星导航定位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一个个奖项,见证了我校2020-2021年度教师I类荣誉称号“教学先进集体”获得者、环境与测绘学院数字地形测量学教学团队20多年来的努力。
团队由12位教师组成,适应新发展格局要求,突出大学者、大先生的引领,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立德树人根本,注重面向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重视创新精神和卓越理念培育,秉承“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根本宗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测绘英才。
技术+实践,创新测绘教学模式
团队带头人高井祥教授认为,测绘专业的教学模式要与时俱进,要带给同学们“适应时代的东西”,尤其是要引领学生学习新时代智能测绘新科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传授知识方面,团队坚持产学协同、产教融合,充分统筹课程思政名师、劳模教师、高端人才、心理专家和业界导师等师资队伍优势,坚持导师团队制。高井祥表示,“青年教师接受先进技术的能力比老教师强一些,而在教学经验上,老教师则更有优势。”因此,团队注重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发挥年轻人思维活跃、善于学习的优势,同时充分融合老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在风趣生动的课堂上将晦涩艰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
测绘是一门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专业,是行业的尖兵、工程的眼睛。只有将掌握的先进知识深入贯彻到测绘工程实践中,学生们才能够从根本上具备承担大型工程的能力。团队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赛,学生团队曾获得全国“互联网+”大赛国际赛道铜奖、全国大学生测绘系统创新开发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特等奖等。
团队积极利用学科建设海外实习实践基地,近年依托教育部、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研究站等资源优势,进一步打造建设了江苏太湖、潘安湖野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力求做真实践、有真感受。
兴趣+引导,因材施教不落一人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老师眼中的学生是各具特色的,有的学生喜欢动手实践,有的学生愿意编写代码,有的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团队有意识地组织开设兴趣小组,辅以点对点的督导,让每一位学生都乐在其中。
“因材施教”是团队教学的另一个追求。高井祥表示,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所受教育参差不一,大学里“因材施教”就尤为重要。对于好奇心强的同学,老师们需要绘声绘色地描绘智能测绘的未来,培养其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国家重大工程的志向;而对于心有旁骛的学生,则需要鼓励其既要遥望星辰大海、也要脚踏实地,学会知行合一,锻造干事本领……
“教学工作不能怕麻烦,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我们才能弥补学生之间的差距,尽可能让他们处在同一水平线,共享发展机遇健康成长,”高井祥说。
在一次乡村宅基地测绘过程中,有小组发现测绘结果不一致,指导教师便鼓励学生们先自行查找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队内部的协调能力,再进一步帮助他们总结提高。专业实践中这种崇尚知识、求真求实、协调配合的理念影响着一代代的测绘学子。
思政+交流,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高井祥强调,除了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更为重要。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是教师共同面临的要务。团队成员老中青三代,来自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大家将特长融汇互通,形成了独特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团队中,张书毕、王潜心两位教授授课生动有趣;李增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挖掘构建团队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案……团队立足于矿大测绘专业近70年办学历史,发挥“第一门专业课”的引领示范作用,构建测绘类专业课程群,协同思政育人体系,打造“动力中国·课程思政”育人品牌,采取“滴灌”式的思政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技术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感。
在新生第一堂课上,团队教师精心引述国家第一大地测量队测量珠峰、北斗系统全球化的科学故事,传递“立德、求真、自强、思辨”矿山测量精神和“国家需要,我便站好岗位不畏艰苦”的情怀。
测绘工程专业20-01班的罗宏昆同学很有感触:“老师在课上会给我们分享他的亲身经历,包括在测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趣事。通过老师的讲述,我能体会到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求真、实干的专业,我们要向老师们学习,将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测天测地测自己,绘山绘水绘人生”,数字地形测量学教学团队的每一位老师都在用自己的激情和先进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让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以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往期内容回顾
今日冬至|纵远隔千里,温暖仍如期而至
梅三B6051,各自精彩!
矿大26字母,总有一款属于你!
点赞!他们是矿大2021闪亮的星
文字/范兆嘉 缪文倩 王春雨
编辑/李铸润
责任编辑/雨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