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教育部正式公布第二批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
共计200个高校教师团队获得认定
包括40多个院士团队
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带领的
遥操作机器人技术教师团队
成功入选!
2018年,
东南大学崔铁军教授领衔的
电子科学与技术教师团队
入选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点击查看详情)
恭喜东大“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再次+1!
让我们一起走近宋爱国教授领衔的
遥操作机器人技术教师团队!
德才双馨、至诚报国
宋爱国教授领衔的遥操作机器人技术教师团队长期秉持“一寸丹心图报国”的坚定信念,历来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育践行,始终以谦逊尊敬和虚心求教之心对待前辈师长,始终以关爱呵护和提携扶助之心对待青年学生。团队不忘初心,言传身教,不遗余力,为学生在学业上答疑解惑、在思想上鼓励引导、在生活上帮扶解困。
团队带头人宋爱国教授在学生时代就立志科技报国,从教26年来,时时鼓励学生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而奋斗,积极推荐优秀毕业生到航天五院、航天八院、中电科技集团等航天与国防重要科研单位工作。宋爱国教授德才双馨、至诚报国的事迹受到师生高度赞誉,先后三次获东南大学“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称号,并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表彰奖励。
团队骨干李会军教授长期担任本科生班主任,细心关爱学生成长,获“东南大学优秀班主任标兵”称号。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团队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宗旨,以教学工作为本,融合高水平科研成果促进教学水平提升,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
宋爱国教授坚持主讲多门本科主干课程,团队全部成员多年连续为本科生上课。团队通过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与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引领学生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和公益事业开展课外研学。团队指导学生的科技作品,如航天员力觉交互虚拟训练系统、空间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教育机器人竞赛等大赛中多次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
2012年以来,先后邀请航天领域合作单位的9位院士、16位专家、3位航天员为学生讲座,培养学生爱国奉献、科技强国的情怀。团队依托科研优势,不断将科研成果和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承担了8项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出版了3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了“传感器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入选2016年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2020年国家一流课程。宋爱国教授带领团队完成的创新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果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开拓创新、追求卓越
团队围绕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核电安全工程、助老助残康复等领域的重大需求,长期开展遥操作机器人的前沿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近五年,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载人航天工程项目等重要课题36项,以及航天五院、航天八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等单位委托项目20余项。团队突破了遥操作机器人的力感知、力反馈、力控制三大关键技术,研制成功系列化的高精度多维力传感器、力反馈执行器、力反馈手控器和遥操作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取得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成果,发表三类高质量论文80余篇,编写国家标准5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含美国专利4项),其中36项得到转让。
团队获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8和2014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9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3项。
宋爱国教授获2012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江苏省十大优秀专利发明人、2017年江苏省创新争先奖章等荣誉称号。
心系航天、服务社会
团队继承发扬“顶天立地、科技报国”的优秀传统,团结协作,完成了多个空间站型号任务研制工作。研制的航天员在轨操作力测量系统于2016年10月随“天宫二号”发射升空,研制的空间站大型机械臂在轨遥操作分系统和小型化高精度航天员在轨操作力测量系统于2021年4月随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保障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实施。
团队积极将航天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核电安全工程、助老助残康复等国家重大工程与民生领域,研制的小型核电安全巡检机器人首次应用于秦山核电站三期和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核反应堆工程,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大型泵站的运维。团队与南京天创电子公司联合研制的核电站管道巡检机器人在阳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宁德核电站、田湾核电站等九大核电站投入运维使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5%。研制的情景交互式康复机器人在常州钱璟康复公司得到产业化;研制的3种型号的力感知智能肌电假手在丹阳假肢厂公司实现产业化,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
团结协作、拼搏传承
团队继承了实验室前辈的优秀基因,从为机器人事业献出生命的新中国第一台机器人研发者查礼冠教授,到打破国际封锁、号召“顶天立地”的黄惟一教授,再到现在的带头人宋爱国教授,拼搏精神持续传承。
宋爱国教授肩负教学、科研、管理三头重担,长期高负荷工作,因过度劳累甚至晕倒在赶往北京航天城的路上,积劳成疾两度住院进行眼眶内肿瘤手术。宋爱国教授创新格局大、学术造诣高、凝聚作用强,注重团队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通过重大科研任务培养了宋光明、李会军、徐宝国等一批优秀青年学者。团队已形成由60后、70后和80后组成的老中青和谐协作的充满活力的创新群体。团队入选2016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宋爱国团队敢为人先,开拓创新
在教育与科研的路途上
立身端直,潜心耕耘
为他们点赞!
图文转载于“东南大学”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