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科技大学选择“物理+化学”专业组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下面就让小招来为大家逐一解读。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应用化学
为适应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化学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本专业在绿色安全化学品船、海洋能源开发及利用、船用氢燃料电池和全固态锂电池等应用化学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已形成鲜明的船舶优势和海洋特色。2019年“应用化学”专业入选江苏省一流专业,2020年成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目前拥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授权点。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每年都为中国船舶工业和化工行业输入一批复合型创新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备化学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涂料、石油化工、环保、商品检验、卫生防疫、海关、医药、精细化工厂等生产、技术、行政部门和厂矿企业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可到科研部门和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可以继续攻读化学、化工及其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应用化学名师风采
袁爱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江苏省低碳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镇江市化学学会副理事长,镇江市化工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编委。“材料化学”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能源化学工程”江苏省重点学科负责人,主持《物理化学》江苏省线上一流课程和《配位化学》江苏省研究生优秀课程等建设,主持和参与完成校级及以上教研教改课题18项,主编和参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江苏省重点教材等教材、教学参考书9部。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3项和镇江市社会发展项目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件。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教学成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2项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二等奖1项等,指导学生获得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1项、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和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团队等。科研成果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特等奖等。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环境工程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蓝天碧水青山
水污染治理——现代化的园林式污水处理厂
大气污染治理——烟气脱硫脱硝
环境修复——废弃矿山蝶变生态公园
为适应国家攻坚生态环境保护、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战略需求,本专业坚持产教融合、科教结合、学科交叉和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以船舶、化工等行业的污染治理和江苏乃至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服务面向,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和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环境工程专业于2019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取得了《华盛顿协议》国际间的工程教育本科学历互认资格,2020年入选江苏省一流专业,2021年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目前拥有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持续推进,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将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和良好的就业前景,可以在政府的环保、市政、规划部门以及工矿企业、设计单位与科研机构等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工程设计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环境工程名师风采
陈芳艳,教授,工学硕士,硕士生导师,环境工程系主任,环境工程专业负责人。为本科生主讲《水污染控制工程》、《仪器分析与环境监测》等专业课程,为研究生讲授《环境化学》,主持江苏省研究生教改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校级教研教改课题5项,主持“水污染控制技术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以副主编出版教材1部(《水污染控制工程》)。主持和参与完成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项、张家港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和横向课题近10项。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中国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20余篇论文被SCI、EI收录,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件。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三等奖。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江苏科技大学新增专业
能源化学工程
可燃冰开采
海底采油树
海上巨无霸FPSO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为面向海洋强国和双碳目标国家战略需求开设的新工科专业,属于能源、化工、海洋、材料等交叉学科领域,2021年获批教育部交叉学科硕士点,并入选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
该专业秉承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办学特色,重点培养掌握能源转化与利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海洋油气资源、海洋新能源、海洋化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广,可到中海油、中石化等石油与天然气企业,或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事设计、研发和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攻读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
能源化工名师风采
于超,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年6月博士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同年11月进入布朗大学化学系及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0年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及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同年引进至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于2021年5月起作为特聘研究员于上海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XX技术攻关。申请人长期致力于催化材料纳米化的基础研究和催化剂工程微型化的开发应用,并作为项目骨干参与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ARL)、美国能源部(DOE)以及Strem化工等多项基金项目,申请人在Mat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等国际权威期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4篇,参与撰写专著章节1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件,申请美国发明专利2件。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轮机工程
一、 专业介绍
专业概述:轮机工程专业是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特色专业群的核心专业,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轮机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是国际海事组织IMarEST认证的专业。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船舶科技发展需要,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和良好的创新精神、人文素养与团队精神,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热工、机械、电气等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面向船舶、海洋工程及其配套装备等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能够在轮机工程领域从事轮机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轮机监修监造、船舶机电设备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热工基础知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机械基础知识(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学基础知识(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基础、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轮机自动化)和船舶主辅机知识领域(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动力装置)。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首制大型豪华邮轮
二、专业考研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是我校最具历史传承与办学特色的核心专业之一。
考研情况:本专业约1/3的学生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或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
就业方向:我校轮机工程专业主要培养船舶轮机设备与系统设计制造专门人才。培养掌握热能、动力、机械、船舶电气及自动控制、新型动力系统等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轮机设计制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方向:船舶制造企业、设计院所、国防军工单位、船舶主辅动力及配套设备企业、船检、海事、船级社等。
主要就业单位和岗位:
国家海事局、中国船级社(技术检验、工程师)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招商局重工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上海中船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设计师、工程师)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检验、工程师)
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轮机工程名师风采
温华兵,1977年生,教授,博导,能源与动力学院院长。获江苏科技大学轮机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江苏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江苏省青年骨干教师公派香港大学访问学者。担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带头人,轮机工程国防特色学科方向带头人及条件装备建设项目负责人,轮机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轮机工程国际海事组织IMarEST专业认证共同负责人。
现为江苏省科技副总类“双创人才”,高级振动分析师国家专业人才,英国IMarEST海事协会轮机工程特许工程师,江苏省绿色船舶能源动力及排放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船级社船舶振动噪声检测中心主任,镇江市船舶动力设备性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振动与噪声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辅机分会委员,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标准化分会委员,船舶技术法规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成员,海军装备价格方案评审专家库成员。
从事船舶振动噪声控制研究工作,主持科技部、国防科工局、江苏省科技厅等课题及企业合作项目40余项。长期为20余家船舶企事业单位提供减振降噪技术方案及技术服务,解决了船舶主辅动力设备减振设计及舰船结构振动传递控制关键技术问题,获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37件、软件著作权8项,撰写一级中国国防船舶科技报告12部,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部。
主持获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省级教研教改重点课题3项,出版江苏省重点教材1部,指导学生获省级优秀毕业设计1人,指导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10余项。创办“全国大学生船舶能源与动力创新大赛”,吸引全国30余所高校、3万余人参赛,成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品牌活动并得到《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的报道。
江苏科技大学欢迎你
素材来源:环化新声代、能源与动力学院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