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已经上了一周啦!
小伙伴们都适应了吗?
3月2日,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
“云端开学、在线教学”方式进入新学期。
过去的这一周
我们经历了
云端建班、在线注册;
线上授课、线上学习、在线互动。
我们开设了多少门网课?
有多少老师化身成了主播?
小伙伴们对教学平台使用感怎么样?
大家对线上教学满意吗?
快来看看新鲜出炉的
“在线教学质量报告”吧!
3月7日24点至8日24点,在线教学满一周、在线注册全面结束之际,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分别开展学情调查。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利用超星“一平三端”平台发放问卷,共收回6033份,其中有效问卷5894份。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通过“问卷星”平台,向开学首周有在线学习任务的本科生发放了在线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累计回收有效问卷11478份。
在线教学基本情况
1
在线教学课程开设情况
本学期第一阶段共开设在线教学课程2737门次,其中教学计划内课程462门,公共选修和跨专业选修类在线开放课程352门;共有838名教师按教学任务安排,对493个行政班级开展课程在线教学。
2
课程在线资源建设情况
截至开课前,全校共建设在线课程资源1953门次。
3
在线教学组织与准备情况
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从1月底开始全面部署和推进完全在线教学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组织授课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培训与研讨;指导和协助课程组、授课团队建设在线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单位对实施在线教学的课程进行任务与进程统筹安排;组织教学单位指导和审核课程组准备工作。
考虑到在线学习的特殊情况,在第一阶段的在线教学安排中,学校共从申报的653门课程中遴选了462门课程实施在线教学,以合理控制教学负荷。
在线教学组织方面明确要求采用在线教学工具建立在线教学班级,并要求在开课之前完成课程修读学生进班工作。在线教学一周,全校所有修读课程的学生全部联系落实到位。根据在线注册结果,全校有5名同学因自身原因没有参加在线学习;有4名同学因条件或其他原因不能按计划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有3名同学因条件或其他原因不能参加在线课程学习。
调查样本情况
1
参与调查学生地理位置分布
参与问卷调查的5894名本科生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覆盖了我校全部生源地区。其中,有48名来自湖北的同学参与了问卷调查,充分反映了大家积极抗“疫”的决心。
2
参与调查学生年级分布
3
参与调查学生所在学院分布
参加在线教学调查学生人数前5的学院分别是:机械工程学院955人,占比16.20%;电力工程学院690人,占比11.71%;经济与管理学院661人,占比11.21%;自动化学院629人,占比10.6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532人,占比9.03%。按参加人数占教学单位学生总数比例前5的学院分别是:环境工程学院46.13%,机械工程学院38.71%,经济与管理学院30.22%,自动化学院29.50%,电力工程学院26.19%。
在线教学情况分析
1
在线学习上网方式
学生在线学习采取的上网方式主要是手机无线上网,所使用的主要是手机流量套餐。
2
在线学习使用的设备
学生在线学习采取的设备主要是手机+电脑(含平板电脑),这也是经实践验证较为理想的在线学习装备组合。
3
在线学习满意度
总体上看,依据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调查,学生对在线教学“比较满意”和 “满意”为68%,加上“一般”之后比例达96%;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的调查结果中,“比较满意”“满意”与“一般”占比92.54%。
3.1.在线互动满意度
师生互动是课程教学的灵魂,在线互动是提升在线教学效果的关键点。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在线互动满意率达85%,满意率一般达到99%;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的调查结果为95.04%,反映出我校教师对在线教学互动环节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2.开课前教学准备满意度
经过对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的调查显示,65%左右的同学掌握了全部在线学习平台与工具的使用,仅1%左右的同学没有掌握。
3.3.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建设满意度
根据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调查结果,68%的同学认为课程课前教学资源准备充分;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的调查结果为79.64%。由于在线教学尤其是首次采用在线教学的课程备课工作量要远超传统课程,这个成绩既来源于学校校企协同,全面推进智慧教学建设成果所提供的基础保障;更是广大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利用现有条件,不辞辛劳获得的。
4
在线学习使用的软件与平台
依据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调查结果,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平台及软件达到人均4.98个,排前5的依次是超星(学习通)、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QQ、腾讯课堂、腾讯会议。
平均每位同学至少要学习与掌握5个,甚至更多的平台及工具的使用方法,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所以,从顶层整合和统一在线教学平台及工具,建立线上教学标准与规范,将是学校进一步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必须和急需的建设工作。
5
最喜欢的在线教学平台及工具
根据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调查结果,同学依据自己在线学习的体验,最喜欢的教学平台及工具从高到低依次是超星学习通37%,中国大学MOOC慕课堂19%,腾讯课堂、腾讯会议18%,QQ、微信14%。这可以为学校制定在线教学规范,进一步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依据。
6
在线教学的授课方式
依据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调查结果,老师普遍采用了直播授课、线上研讨教学和录播教学方式。慕课教学方式虽然在四种常用方式中较低,但也有73.11%的老师使用了。这反映了我校教师对在线教学技术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已达到较高水平,学校的课程在线化建设以及长期坚持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训练为学校课堂教学革命奠定了较好基础。
理想的课程在线教学应该是四种方式综合运用,但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并非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科学、合理、灵活地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线上教学。同时,依据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的调查结果,出现了一些教师简单地将线下课堂“搬”到线上的方式。这些都反映出我们仍有一些老师没有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距离接受并理解“课堂革命”的理念及内涵仍有差距。
7
在线学习最大的困难
依据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调查结果,同学认为最大的在线学习困难是“在线学习任务过重”(占比38%),网络状态和平台登录问题占26%,9%的同学手机流量费用成为负担。
结合在线教学方式调查结果中“直播授课”独占鳌头的情况,我们推测分析,导致“学习任务过重”问题的原因之一应是一部分老师过多地按线下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直播造成的,大量的直播授课挤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同时,学生要应对不同老师在线授课所要求的纷繁复杂的平台、工具、方式,这也会让学生感到“学习任务过重”。
结论与建议
1
在线教学效果满意度仍需提升
尽管老师们为在线教学做了大量精心准备,学生们也提前进行了充分备战,但师生从探索到熟练掌握在线教学,使用适合并可灵活运用的在线教学工具和平台等有一个逐渐适应并完善的过程。目前依据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调查,学生对在线教学“比较满意”和 “满意”为68%,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
在线教学需要建立规范
本次在线教学所涉及的主要平台、工具达12种之多,而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大同小异,而在线教学管理工具(平台)却各有特色;从在线教学班级管理来看,主流的管理工具(平台)功能差异并不大。出台学校在线教学规范的合适时机已经到来。要引导老师使用超星学习通开展在线教学班级管理,使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实施实时在线教学(直播授课和线上研讨教学),使用QQ、微信发布教学活动通知;而在授课方式方面,首先要建立综合运用四种常用线上教学方式的理念,要按需安排直播授课,避免将直播授课变成主导模式。
3
在线教学需要进一步扶持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直是我校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次疫情过后,课程的完全在线教学必将成为一种辅助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尽管我校在2019年已启动100多门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但要固化本次抗“疫”中取得的成果,仅靠这些激励远远不够。如何通过优化体制机制,进一步突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引导和激励老师全身心推进课程在线化建设,固化已经取得的成果,将是我们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特殊时期,虽然社会各界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提供了很多免费服务;学校不仅对困难学生发放了现金补贴,还积极联系三大运营商,在3、4两个月给我校学生用户每月赠送10G流量。但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排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条件保障。
4
教师在线教学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
从调查结果不难发现,老师之间的水平存在较大的不平衡。下一阶段,学校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培养工作,将强化针对性,以团队授课为出发点,重点开展教学设计强化训练,平衡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开展课程在线建设和在线教学技术与技能的系列化专项培训,帮助老师掌握一项或多项在线教学特长。
5
保证课程在线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在线教学如何实现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是这一次全面在线教学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各课程组和各授课教师要依据“南京工程学院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本科在线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严格教学规范,严把教学质量关,各教学单位要充分发挥教学办学主体的作用,做好在线教学督查与督导,严把教学课程线下考核关,确保教学质量,确保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质量实质等效。
全校大范围的线上教学虽有疫情的客观影响,但也是加强课程在线化建设,推动“课堂革命”的大好契机,我们有决心把抗“疫”的在线教学应急行动,转化为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全面行动,充分固化在线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与创新成果,全面促进项目教学改革、优质课程建设。
文字|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排版|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