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这一期 DKU 2022 学生成长日记
将由2022届的本科新生刘一点同学
聊聊他迈向昆山杜克的点滴故事
听说,边听音乐边看推文效果更佳噢
作者介绍:
刘一点,文科男一枚,毕业于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爱好文学,写作,宅文化以及社会科学。绝招是变身沙发马铃薯人,可以在有手机的条件下将自己种植在任何沙发上。
Part.1
还记得刚入高三时,“昆山杜克大学”,这所我只听说过名字的中外合办大学,并未吸引我太多注意力。我只把它当作众多可能的选项中的一个。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那几所中外名牌高校上,像一个贪婪的酒徒盯着美酒一样,成天幻想自己考入所谓的“名校”。
我满意地看着手中的牌,觉得前途一片光明:我有一个雅思七分的成绩,一个国一奖项;我当前学习状态很好,成绩算是不错;我自信且健谈,这会在自招面试环节给我很大的优势;我身处教育资源雄厚的北京,由知名高中的特级教师为我授课。我将来的出路似乎注定美好且多样:我可以直接考入国内985大学,或者前往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留学,也可以选择到香港地区读书,亦或是就读于上纽、昆杜一类的中外合办大学。
Part.2
我很快为自己的轻率付出了代价。到11月前,我都没有在Common Application网站(以下简称CA)上填写任何东西。直到12月,我才开始认真研究这个网站,发现上面要填写的东西竟然如此之多,而昆杜在该网站上的申报到次年一月就会截止了。
被逼无奈,我只好在每天繁忙的学习中挤出一些时间来填写CA。网站上除了个人信息,最重要的便是昆杜要求的几篇文书。我也和所有申请昆杜的人一样,在那加起来区区千余字的文章上花了不知多少时间,每一个词句都反复推敲,大改了足有十余遍,试图将自己最想展现的一面,以理想的状态呈现给招生官。
当时大概是我高三最累的时候,生理上的累还是次要的,使我尤其心累的是,这份劳累很有可能什么都换不到。肯定有几千名优秀的内地学生在申请这所大学,而最后能得到垂青的只有区区175人。不同于高考的“每一份努力都会转化为最后的分数”,昆山杜克大学的申请者中有绝大多数人,在付出时间和精力后,可能得不到最想要的结果。
这种极其"残酷"的招生方式,除了带给我巨大的心理压力外,还在脑中产生了意外的化学反应。它让我对这所大学前所未有地发了狂:与其随意瞎糊弄一番,倒不如破釜沉舟,宁可耽误日常学习也一定要把文书写到最好——这样你的付出才“可能”有回报!
这时,我已经不再是对昆杜一无所知的萌新了。我在它的官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赞叹那些美丽的校园照片,也参加了昆杜在北京的招生宣讲会,见到了刘经南校长和李含果副院长,为昆杜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所感染。而之后一遍遍雕琢文书的过程,也是自我发掘、自我审视的过程,我也开始认识到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自己渴望什么样的大学教育,自己在昆杜能得到什么……我像一个打磨宝石的匠人,抹拭着自己的心灵,惊讶地发现其竟然有如此美妙的色彩。也正是申请昆杜,才让我有了彻底认识自己的机会。
填写CA的时候大概是我高中三年最瘦的时候,一米八的个子还不到六十公斤。因为压力过大(事实证明我抗压能力真的很差),我患上了一种皮肤病,医生要求我充足睡眠、放松身心静养——这在高三自然是不可能的。最后,我在昆杜申请截止前又改了一遍文书,忐忑不安地点了“提交”键。
我原先还打算在CA上申请上海纽约大学和耶鲁新加坡国大学院,但因为上纽的申请截止日期还要更早,所以文书修改的次数并没有昆杜那么多。耶鲁国大干脆放弃了申请(后来看该校的录取率,估计我报了也没啥戏)。当时我没觉得遗憾,我的一颗心早已飞到昆山市,其他大学都被我抛在脑后了。
CA申请提交后,我原以为等待结果会很难熬,结果发现,你一旦忙起来,原先最让你魂牵梦绕的事物都会忘到脑后。没有CA分心,我开足马力准备国内高校的申请。寒假期间,我参加了清华大学文科综合营,希望能拿到自招降分;我还参加了学校的艺术史论选修课,准备考一下清美和央美。
现在想想,我就算当时收到昆杜的拒绝信,也不会太伤心吧。似乎人在高三能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满脑子全是试卷上的勾勾叉叉与构成分数的数字,被一个大学拒绝已经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结果刚好相反。我通过了昆杜的初试,被邀请了参加校园日活动。
还有两周就到校园日了,我在微信上找了一个外教口语平台,紧张的学习之余每天抽出一小时练习口语。校园日前一天,我和母亲乘高铁来到了昆山,终于第一次见到了美丽的昆杜。我对它沉抑了一个多月的喜爱,也因这次实体接触而被激发出来,并且来的比之前更加强烈。
顺便说一句,昆杜校园日的质量太好了,每一个细节都很用心。
校园日随拍:
第一排左:校园日发的大礼包
(悠哈糖还有不一样味道的)
第一排右:休息区的M&M‘s糖糖
第二排左:休息区的懒人沙发和
随意取用的花王蒸汽眼罩
第二排中:嗯对,就是茶歇
第二排右:会议中心的房间
(校园日住的地方)
我要感谢幸运女神——我在校园日发挥的不能再好了。哪怕再让我来十次,我也不敢保证会有一次比这次要好。回来的路上,我不住地对母亲说,哪怕昆杜没有录我,我也没有遗憾了,因为自己做到了最好。也不知自己当时是真这么想的,还是在试图用这一席话说服自己。
Part.3
回到北京后,昆杜又从我的视野中消失了。我的身体状况依然很差,皮肤病更严重了,因此我放弃了出国的打算。家人都开始用担忧的语气建议我大学别跑太远,就在北京上吧。我的清华文科营结果出来了,是二等奖,这意味着我在自招必定能拿到清华的二十分降分。我当时觉得自己的未来已经差不多定了,就在北京上大学,高考考好了是清华社科专业,艺术史论考好了是清华美院,两个都没考好也不担心,反正肯定有学上。
昆山杜克大学的一封来信改变了一切。
我会永远记得那个清明节晚上,2018年4月4日。一位在昆杜认识的学生(她后来也被昆杜录啦),突然在群里发问:你们都收到邮件了吗?
所有人瞬间明白了她指的是什么。我脑子里“嗡”的一声,跌跌撞撞地走到电脑前,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邮箱——有新邮件!我屏住呼吸读到:
人生中有些事情我们知道是千真万确的:比如地球是圆的、E=mc以及……
我的心脏停跳了一秒——这看着真像拒绝信的开头!
……以及你已成功入围昆山杜克大学2018年秋季首届本科学位项目的候选人名单。祝贺你!
事实证明,要么是我和昆杜招生办对于祝贺信开头该怎么写的想法不太一样,要么就是招生办喜欢搞一些小幽默。
我不仅进入了候选人名单,还拿到了昆山杜克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在北京市入围的44名学生中,我的综合评估排名第二(后来知道,我在文科生中排北京市第一)。那一晚,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因快乐而彻夜未眠的感觉。
Part.4
之后的故事就不那么励志了:我对自己的现状做了个评估,一个全奖昆杜的诱惑力对我太大了,超过了其他所有大学。而我综合评估成绩很高,会考几乎全A,高考考上昆杜也没什么问题。同时,我的皮肤病仍然严重,再不听医嘱继续死学可能真的要出什么大事。
于是,我将昆杜当作了自己第一个,也几乎是唯一一个目标。高考最后两个月里,我保持着一种每天睡7小时以上的健康作息,专心养病,学习时间大大缩水。别人高考冲刺,我在养生。最后果然不出所料,我的高考排名远不如两个月前的一模排名。不过这已经对我无所谓了,在本科提前批次填上“昆山杜克大学”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将是她的学生了。
这便是我迈向昆杜的全过程吧。不是什么励志故事,也不能给申请昆杜的人提供什么经验。
不过,我们公号不就是个公用的日记本么?憋在心里的故事,吐出来,就有很多很多人知道。一段对自己而言意义非凡的经历,还是要记下来,不求惊艳四方,但求无愧于心。
(这篇文章的名字,我本来想用《别人高考冲刺时,我在养生》,但感觉过于标题党+拉仇恨,于是就换啦~~另外,大家不要担心,我的病也快好了。)
编辑与排版:汤澜
图片来源:
昆山杜克景色1,2---- Sunny
昆山杜克校园日 ---- Ewater 孙一水 | 汤澜
频繁出镜:Gavin Thoma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向上滑动
昆山杜克大学
杜克教育 中美经历 国际视野
dukekunshan
昆山杜克大学
Duke_Kunshan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