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周快要结束了,同学们感觉怎么样?
不少同学表示“凄凄惨惨戚戚”,还产出了各种表情包来表达哀怨的心情。
但是这些娱乐性质的表情包,却让老师们认真了(为什么会有人把你的表情包当真?——因为真的关心你)。此时的认真无关输赢,只是老师们在表达对同学们最单纯的关心。
学校内还有一群人,或许默默无闻,但他们也一直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保证每一个人都不掉队。
这就是西浦学生成长顾问中心的“回归项目”团队。
"从危险边缘回归"
西浦的本一录取分数线逐年增高,进校的学生越来越优秀。
宽松自由的校园文化,让同学们有大量可自主支配的时间;另一方面,严格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下,同学们如果一不留神放飞自我,简直就是在挂科、重修,甚至留级的危险边缘试探。
挂科重修,对同学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回归项目”负责人、学生成长顾问中心的王堃老师直言,“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回归项目就是希望为这些同学提供战胜挫折的动力,帮助他们重回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
“赋能与激励”
因为几乎找不到现成的、可参考的案例,回归项目团队的老师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努力学习。
他们借鉴了“自我效能理论”、“结构-发展理论”等国际心理学研究成果,以此为科学依据,设计出许多颇具趣味性的活动。
比如团体咨询活动,学生们可以在团体中与同伴们进行交流;“趣味打卡”,旨在帮助大家养成规律作息、主动学习的好习惯,等等。
回归项目团队的缪小幼老师总结道:“一个人的掉队是和他孤立无援的状态有关的。”
“如果可以从与同学、老师的互动中获得滋养,这种非学术层面的成长,能促进学生学术潜力的最大发挥。”
“联结与改变”
有十几位已经顺利升级的同学,因为对过程中带给他们的温暖念念不忘,又主动要求回来再参加回归项目。
其中一位同学说,回归项目让他与更多的同学、老师有了“联结”,而这是感动他、支持他的部分。
“你做的事情不一定是立竿见影、马上就有结果的。改变是累积的,量变引起质变。”这是陈慧,也是许多带队老师的亲身感受。
数据统计显示,参加回归项目的学生无论在升级率,还是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上,均显著高于其他未参加的重修生。
在回归项目第二期的中期素质拓展环节,同学们用4万张骨牌筑起了自己的西浦梦想。
一位学生回顾说,多米诺的整个过程就像人生。每放一枚骨牌,就相当于经历生活中的一件事,成功了会收获喜悦,失败了会受到影响。
“但人生,不就是一个反复受挫、又反复努力爬出坑的过程吗?”
“从教育哲学角度而言,挫折是一件好事。大学是个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恰恰是一种收获。
当学生们通过努力、通过学习、通过各方面的支持,获得改进之后,在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也会更有竞争力、事业发展也更顺利。”
——执行校长 席酉民教授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