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到参展卢浮宫,再到印度与非洲地区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公……
近日,5名西浦青年登上“造就青年@XJTLU”的舞台,从科技、人文、艺术、医疗、教育等多个方向与现场观众一起畅谈未来创想。
“贫穷怎么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呢?懒才会!”今年八月毕业于西交利物浦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的程飞博士获得了全场的掌声。
这些敢于拼搏,创意十足又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西浦青年,正在“造就”未来!
扫描二维码回放全场
▼
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
但教师需要转换角色,
思考学生到底需要什么。
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但教师需要转换角色,思考学生到底需要什么。
未来的语言教学会是什么样的?西浦博士生Austin Pack给出了他的畅想。作为西浦虚拟现实语言学习实验室的项目主管,他将虚拟现实(VR)技术应用于学术英语教学。
当学生戴上VR眼镜之后,可以进入系统学习学术英语写作,在和系统的互动中掌握知识。目前该实验室已经处于测试环节,很多参与测试的学生表示这种学习方式比普通课堂更有代入感。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时代,VR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各种各样的领域。教育可能会稍慢一步,但是永远不会缺席。” Austin说。
设计是道多选题
向筠芃是西浦工业设计系的研究生,也是该系材料馆负责人、多项校企合作项目的助理指导老师。
在过去半年里,她和她的设计团队与苏扇大师合作,把中国传统的苏扇艺术带去了法国卢浮宫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将编程技术与缂丝的原理相结合,在苏州国际设计周中展出了具有缂丝技术特色的设计作品;为中国中车的最新可变编组动车设计了中英文宣传册,在德国柏林将中国技术推向世界。
在这些项目中,她遇到了各种难以抉择的问题,设计师的坚持与客户的需求、审美与技术实现的冲突、团队成员的分工合作……这些经历让她真正理解了“选择”对于一位设计师的重要性。
“设计是道多选题,坚持与妥协,是设计师的修道路。”
聊聊买药这件“小事”
来自印度孟买的Adit Rastogi是西浦市场营销专业的大三学生。
在成长过程中,他在印度和非洲的贫民窟发现医疗资源稀缺或分配不均的情况,很多人不是因为身患绝症,是因为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药品而错过治疗。
“不仅是在非洲和印度,很多地方的病人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最基础的药品资源。”于是Adit有了一个设想,“我们有咖啡自动售卖机、银行自助取款机,为什么不能有一台药品自助售卖机?”
有了这台机器,普通病人可以就近买药,从而有效减轻医院和医生的压力;同时也能防止小病恶化成大病,改善弱势群体的医疗健康问题。
虽然想将这台机器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Adit希望借此引发社会各界的思考——“买药”是件小事,但这件“小事”背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是真正亟待解决的事情。
贫穷不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懒才会!
今年刚在西浦取得博士学位的程飞,心中一直有一个创业梦,他希望能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术做出改变现代人的生活的产品。
程飞的团队在创业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发出了AI(人工智能)无人购物系统。该系统可以迅速识别并记录顾客选择的商品,顾客只需在选择商品后拿到收银台,就可直接扫码付款。
不需要收银员,也不需要顾客手动扫描产品,这个系统缩短了购物流程,效率显著提高。该系统即将在西浦礼品商店和欧朗物联硬创空间投入使用。
程飞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我们在做的是用AI解放生产力,让人类去做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
他也和想要创业的在校生们分享了经验,“我们很难在一件事情开始之前就把每一步都想清楚,不如直接开始做,在做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开始造,就能改变!”
AI能不能做一些有温度又好玩的事情?
“AI可以赋予我们创造力么?”受过五年建筑设计训练的周乐心中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问题。
带着艺术和设计的背景,周乐选择了西浦多媒体通信硕士专业。他开发的“达达山水”软件就是将AT技术与图像和艺术相结合的成果。
周乐在开发阶段,输入了大量中国山水画的底稿数据,软件通过分析数据之后学习了山水画的主要特点。用户在使用软件的时候,只需要在屏幕上画几笔简单的线条,几秒钟后AI会把这些线条转化成一幅山水画。
在这个过程中,周乐有了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人类在教AI如何创造,还是AI在帮助人类进行创造?”周乐相信,这是一个人类与AI互相帮助的过程。“甚至AI在未来也可以帮助人们在艺术创作中表达出情感。”他说。
在随后的青年对谈环节,五位演讲人就创意、科技与社会责任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当自己拥有相对理想的生活的时候,应该立足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进行思考,这也是青年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记者:杨苑鑫
编辑:胡秋辰
摄影:李蓉
其它图片来源:造就
新媒体:袁小婉
监制:王婧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