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浦英语系学者发表SSCI论文:探究蒙古族大学生对不同语言的态度

西交利物浦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西浦英语系学者发表SSCI论文:探究蒙古族大学生对不同语言的态度

西交利物浦大学

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学英语系魏日宁博士、英语教育硕士毕业生姜赫与孔萌霞的论文在SSCI收录的语言学期刊《多语和多元文化发展》(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上发表,论文题为《对三语能力的态度:对中国蒙古族大学生的调查研究》(Attitudes toward trilingualism: a survey study of Chinese Mongolian university students)。

该研究以300多位中国蒙古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是否好听”、“是否亲切”、“是否有用”和“是否有社会影响”四个维度考察了他们对汉语、蒙语和英语这三种语言的态度。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族大学生对三种语言的态度都是较为积极正面的。

孔萌霞介绍说:“是否好听、是否亲切这两个方面与情感态度相关,而是否有用、是否有社会影响则是偏向实用价值的。”研究中指出,蒙古族大学生对普通话和蒙语在情感态度上更为积极,而汉语和英语的实用价值相对较高。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研究对象在承认英语具有实用价值的同时,对汉语和本民族语言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是很强的。”孔萌霞补充道。

西交利物浦大学

该论文使用了姜赫的硕士论文调查数据,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做这个题目时,姜赫说:“我是内蒙古人,同时也是蒙古族。对于蒙古族学生来说,从小在家说的是蒙语,汉语相当于我们的第二语言,而对于大多数国人是第二语言的英语则是我们的第三语言。”

姜赫很好奇其他蒙古族学生对三种语言的态度,“我看了许多文献资料,发现国内的研究还是以英汉双语为主,对三语态度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想在这方面做一些调查。”

魏日宁博士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为国内语言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国际学术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和发展情况。

双语、多语教育和语言政策也是魏日宁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在整个研究开展、论文撰写和投稿过程中,他都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引导与支持。

“魏老师扮演着一个统领全局的角色。”姜赫说,“不管是数据分析,还是文章措辞,他都非常耐心地给我们指导和解答,选择的投稿刊物也是很符合我们研究方向的,所以修改了两次就被成功收录。”

西交利物浦大学

(上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孔萌霞、魏日宁博士、姜赫。)

在魏日宁博士的指导下,孔萌霞的另一篇文章《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教学的态度:社会变量的影响》(EFL learners' attitudes toward English-medium instruction in China: The influence of sociobiographical variables)也于近期在期刊《语言学和教育》(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上发表。

孔萌霞介绍说,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学术界对此的担忧也日益增多。“我们的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大学生对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态度,并为未来英语教学及方式的制定、相关语言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尽管有部分学生表示英语教学可能会对专业、复杂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有所影响,但总体来说中国大学生对英语教学还是持有积极的支持态度。

记者:杨思敏

编辑:胡秋辰

新媒体:俞启凡

监制:王婧

西交利物浦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西交利物浦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西交利物浦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英语系学者发表SSCI论文:探究蒙古族大学生对不同语言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