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急于变现的时代,坚守心底的喜欢、实现自己的梦想似乎是件奢侈的事情。然而在常熟理工,就有一群热爱赛车的大学生,花费20万人民币,耗时365天,用数千个零件打造出苏州第一辆方程式汽车。他们用青春的激情与汗水“任性”地捍卫着内心的热爱与梦想,阐释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常熟理工CIT车队队长相杭磊被同学们称为“赛车男神”。像许多男孩子一样,他从小就对汽车情有独钟,就读常熟理工学院汽车工程专业后,对汽车的兴趣越发浓厚。在大一时候,相杭磊获悉了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这次大赛激发了他组建车队参赛的梦想,“这是大学生界的F1赛事,全球各个顶尖大学都有学生参与,他们自己研发、自己打造,自己参赛,我相信我们也能做得到!”
现实,总不如梦想那样光鲜。新组建的车队除了同学们的一腔热情,一无所有。 “没有经验、没有设备,没有方向。甚至说根本不知道我们该做什么。有些人在这里看不到未来,车队也从原来的100多人变成了6个。我们剩下的人,苦苦地学着CATIA建模软件,那时候不知道这个软件到底有什么用,只知道,要做赛车,必须要学。每天除了CATIA,好像也没了其他什么方向。那时候我们知道周围也有很多怀疑的眼光,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相杭磊说。
转机来自于2013年的本田节能车中国大赛。队员们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制作木质模型,一起研究发动机、刹车、传动、车身、车架……终于在当年9月份造出了属于常熟理工的第一辆节能车,并且顺利地参加了广州的比赛。节能车的研制成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肯定。车队的人都感觉到,梦想在接近了。
车队又由最初的6人变成了14个,实验室也添了很多工具。节能车大赛回来后,车队将要迎接更大的挑战——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2013年11月、12月,2014年1月、2月,包括春节,车队队员都没有闲着。相杭磊回忆说,“记得那是冬天,夜晚远远看去,整个实验楼就我们实验室的灯亮着,仿佛是希望的灯塔,温暖又明亮。”车队队员研究大赛规则,建模、分析,最终成功提交了车架结构分析报告。
然而,考验车队队员的,不仅仅是技术。赛车是项烧钱的赛事。制作一辆FSAE赛车的成本大约在20万左右,这个数字对车队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相杭磊和队员们为此走上了“化缘”的道路,“那时候,每天都骑着电瓶车,照着地图,一个一个企业的去找,一个一个的去问。有的企业,骑车要顶着大太阳骑一上午;有的企业早晨7点坐公交,下午一点才到;有时候中暑也要挺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有十家赞助商愿意资助车队。”紧接着,队员们开始着手赛车零部件工作。那个时候正值酷暑,车队成员每天要起得很早,一起赶车去工厂。相杭磊説,“大半年时间,晚上六点半到十点半是固定班,遇到困难加班到十二点也是常事。”终于,在2014年9月刚开学的时候, 取名为“CIT14”的赛车完成了最后的测试,开始了第一轮的试车。
2014年10月14-18日,“昆仑润滑油杯第五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在湖北襄阳梦想方程式赛场演绎大学生赛车的激情与梦想。常熟理工学院CIT车队在机械工程学院陈庆樟副院长带领下参赛,并获得新车组第三名的好成绩。
相杭磊说,“职业赛车手韩寒说过一句话‘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我几乎所有的大学时光,就全投入在这个赛车里面,但自己是心甘情愿的。这种全情投入、忘我付出的幸福感觉是用再多金钱都无法买到的。”
2015年1月,常熟理工学院CIT车队被团省委、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大学生“校园青春榜样”。相杭磊说,“有了荣誉当然是高兴的,但队员们是非常务实的。一开始的时候车队新闻上了腾讯,超级激动,现在就很平静了。一路走来经历了这么多,车队更加清楚自己要走的路是什么。”相杭磊说,自己目前正在申报一项专利,并且与车队的几位队员相约考研。
一路走来,“赛车男神”演绎梦想;一路走去,“CIT车队”志在远方。
报道:田学英 张志诚 /摄影:杨飞 金子乔
江苏本科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