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星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常熟理工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理工星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常熟理工学院

【简介】

李云,女,汉族,1979年3月生,江西吉安人,讲师。2000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6月苏州大学财政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从教十年的感悟

教师原是一份职业,但做着做着,就变成了一种责任、一份情感。

常熟理工学院东湖校区,沿着绿意盎然的主干道,一个瘦小的身影映入眼帘。她或是在测量仪间奔跑,或是在努力的扛着仪器,或在悉心指导着学生,或在倾听学生的问题。这个娇小的身影就像跳跃的紫藤花,在春日的校园里绽放。她,就是经管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老师——李云。

她说:“做好一个教师是我人生的最高理想。”

走进她的课堂,上课所需仪器总是提前准备在教室,黑板上总是有她提前准备好的部分板书。待上课铃声响起,她清晰的授课声音便如紫藤花香般弥漫,她温柔地挽起我们的思绪,一起走进知识的殿堂。工程类课程有时枯燥乏味,有些知识点很难教。犹记得测量理论课前,她召集我们所有班上同学给她的课堂提出意见,也就是那一次大家提出加大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力度。李老师欣然接受提议,首先她保证课表上每堂实践课不浪费;这让李云老师又多了一个任务,就是提前查天气预报,于是整个学期的测量课实践部分,凡是我们在室外上课,无一例外都是晴好的天气,因为只要有雨,她都会提前告知我们,灵活调整。其次,李老师时间安排上尽量照顾到每个人。由于仪器贵重,数量少,两个班级轮流使用。李云老师为我们每个人排好仪器使用表,保证每个人不用浪费时间等待,轮到后能够用足时间。有一个细节,至今讲起都让我们感动:那天轮到在上午的最后一个批次与下午的第一批次中间,所有人都去休息吃饭,那一天下午,我们去的稍稍有些早,只见她身着运动装,为了躲避暴晒的阳光,坐在稀疏的树荫下,埋头吃着饼干,见我们过来,匆忙收起“午饭”,开始安排下午的测量。当时大家都震撼了:几块饼干,就是她的午饭?一时间,我们都沉默了。在大家嚷嚷着因为上课睡不了午觉时,我们的老师却连普通的午饭都没有时间吃。那个时候端详她,看着身高不到一米六的她拿着箱子垫着教我们观测,晒红的脸庞与颈脖颜色已经分层,汗水在头发缝隙与额头反射着太阳的晶莹,不由得心生敬意!她那朴实的言行,让我们所有人都不好意思开小差,只有跟着她一起用心钻研,把对她的尊敬深深埋在心里,把感动化为行动。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就要走上施工或者设计一线,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2009年,李云老师响应学校号召到苏州某公司跟岗锻炼。期间帮助企业建立起财政投资评审中心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跟踪审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独立编制了投资23.5亿元的太仓港二期工程竣工决算报告;承担过苏州制氧机厂投资1亿元的新厂区招标代理工作;完成了苏州大学东校区A、B宿舍楼跟踪审计项目----通过在企业跟着项目实践,李老师积累了丰富的案例教学素材。同时,为了让我们能够尽量缩短“学与用”之间的距离,除了和尹立新老师等一起,认真组织带好每堂工地实践课程外,李云老师还骑着自行车跑工地,把核心技术和关键施工环节的内容用自带的录像机录下来,并剪辑成教学片,上课边讲边看边讨论,让大家似乎身临施工一线。

这些年,她已经陆续取得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二级建造师、注册税务师等,她说通过参加这些考试,一方面可以督促自身不断钻研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从考题中获得不同岗位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可以现身说法给学生更多实用知识。和她平时的含蓄内敛相对比,她的课堂永远是激情洋溢。三尺讲台上是她用心写好的厚厚一沓草稿纸的备课,每一构思,每一图形,都凝聚她的良苦用心。难怪知道我们是李云老师班上的人都会说:“你们真幸运,遇到这样一个把教学当作事业和生命的人。”

功在课前,效在课上,益在课后。李老师赢得课堂效率的前提就是她非常注重课后的交流。她在繁忙之余抽出时间分批次与班上同学进行深入的谈话交流:关于毕业打算,关于考研的计划,关于学习的状态------针对不同的同学给予不同的建议。在部分同学补考之前,她还专门挤出时间辅导学生,这对于一个每周教学工作量饱满的李老师来说,实属不易。

紫藤花的芳香仍在继续,从最初稀疏的几根藤蔓,长成了现在的根繁叶茂,即使生活环境条件艰苦,仍然坚持向上生长,把自己的芬芳留给他人欣赏,只为沐浴更高处的阳光,这恰如我们敬爱的李云老师,她用坚韧和执着,用奉献和进取,用求真和致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她践行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精神,鼓舞一届届学子努力前行。

(范馨锐 文)

常熟理工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常熟理工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常熟理工学院-【理工星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