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快乐,我的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0年砥砺奋进,
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
还是在世界历史上,
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新中国在多个领域,
实现了“0”到“1”的突破。
正是这些突破,
见证着中国的腾飞。
铁轨铺展新蜀道
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图为渝内段通车典礼。(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2018年9月21日,国内首列16辆编组动力集中式动车组运行在成渝铁路红花塘车站。这也是动车组列车首次驶上成渝铁路。(吴正琪摄)
1950年6月15日,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开工。当年,西南军政委员会动员10万军民参与成渝铁路建设。他们艰苦奋斗,不断革新施工办法,开展创模立功运动。在没有大型机械化设备、施工条件极端艰苦、路料运力极为匮乏的情况下,这支队伍仅用两年时间便建成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
成渝铁路的建设,开创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时期,为新中国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几十年来,成渝铁路也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背景
四川地形复杂,自古皆知“蜀道难”。在铁路建成之前,川内交通主要靠内河航运和驿道。已故四川籍作家巴金自述,1923年他19岁时离开成都去上海,就在九眼桥码头上的木船。那时乘船从成都去重庆,要顺岷江经乐山至宜宾,再顺长江经泸州至重庆,至少要一周。
修铁路、通火车,是当地人世代梦寐以求的夙愿。
第一根重型钢轨在鞍钢诞生
1953年11月,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将我国自制的第一根重型钢轨的一段赠送给毛泽东同志(右下角图)。
自1953年至今,鞍钢累计生产销售钢轨2000多万吨,铺轨长度近42万公里。在京广线、京哈线、京沪线、京石线、沪杭线、郑西线、胶济线、温福线、福夏线和台湾环岛铁路等,都能看到鞍钢钢轨。
历史背景
中共中央于1952年5月决定,集中全国力量首先恢复和改建鞍山钢铁公司。改建工程的重点包括著名的“三大工程” ——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炼铁厂七号高炉。
鞍钢大型轧钢厂是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轨梁轧钢厂。该工程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设计能力为年轧制钢轨及各种大型材50万吨。
轧钢厂可以生产建筑铁路所需要的钢轨以及建造工厂厂房、铁路桥梁所必需的工字钢、角钢、槽钢和无缝钢管坯等几十种规格的大型钢材。一年生产的钢轨能铺一条从哈尔滨到广州的铁路,一年所创造的价值可以修建2座年产3万台的拖拉机厂。周恩来同志1953年12月21日视察鞍钢时题词:“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的开工生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的重大胜利。”
仰望星空逐梦飞扬
北京天文馆天象厅
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馆开馆迎客。它是我国第一座大型天文馆,以天文科普节目放映为核心,辅以天文展览、天文观测等,北京天文馆迅速成为传播天文知识的重要阵地。
历史背景
1923年,德国蔡司厂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天象仪,得名“假天仪”。随后,世界第一座假天馆在德国建成。
1954年夏天,我驻外使馆建议购买天象仪作为一部分外贸补偿。同年9月,中央决定筹建北京天文馆,中科院从该院年度经费中拨款用于筹建场馆。自此,我国开始筹建第一座天文馆,直至1957年建成开放。
2004年,北京天文馆新馆开放。2008年,老馆完成改造并重新开放。至此,北京天文馆在专业设备等方面成为世界最先进的天文馆之一。
2007年7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编号为59000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北馆星”,标注着北京天文馆对中国的天文科普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山货出川 川货出国
一列火车通过宝成铁路隧道
1958年1月1日,宝成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北上出川“蜀道难”终成历史。1975年7月,宝成铁路电气化工程全部建成,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诞生。
历史背景
1952年7月2日,宝成铁路在成都破土动工。南起成都,北至宝鸡,宝成铁路横越秦岭、巴山和剑门山,绵延600多公里。
数十万建设者参与到这项艰巨的任务中来。他们白天列队千百米,手手递送搬运出渣;晚上点起油灯千百盏,手摇木扇排烟除尘;他们在高山上腰拴绳索,徒手敲石;在隧道里弓腰抡锤,昼夜不休;山涧中,他们齐立栈道,凿石运料;悬崖边,他们以木石为梁,架道前行。
建设期间,数以百计的高山深谷被打穿填平;铁路有数十处高悬山腰,至今仍保持着坡度最大、曲线半径最小的全国纪录。一名建设者曾这样写道:“脚登险岩手攀天,腰缠绳索空中悬。劈开凶山开路堑,填起沟谷当平原。”
1958年1月1日,宝成铁路建成通车,北上出川“蜀道难”终成历史。
但随着经济发展,运输需求和运能矛盾与日俱增。一方面,宝成铁路所经地区坡度大、隧道多、弯道频,内燃机车、蒸汽机车牵引力有限;另一方面,山区天气恶劣,影响铁路正常运行。
现实需求下,1966年初,凤州至成都段电气化工程得到批准,宝成铁路全线电气化改造工程从此开始。
1975年7月,宝成铁路完成全线电气化改造,运输能力提升超过1倍。这拉开了中国铁路现代化的序幕。
2017年12月,西成高铁开通运营,“铁路蜀道”进一步升级,极大释放了宝成铁路运能。2019年一季度宝成铁路运输货物到达量401.3万吨,相当于上世纪60年代的3倍。同时,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等货运品牌不断升级,宝成铁路实现了从“山货出川”到“川货出国”的跨越。
激发创造的力量
我国第一件专利证书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提供的我国专利发展数据
198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的第一天,原航天工业部207所工程师胡国华,提交了我国第一件专利申请,专利号“85100001.0”。以此为起点,我国的专利申请步入正轨,走上了快车道。
目前,我国已分别实现了两个100万件的突破,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年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件的国家”和“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有效发明专利突破100万件的国家”,PCT国际专利申请位居世界第二位。
历史背景
1984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经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1985年4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施行的第一天,原航天工业部207所工程师胡国华,在当时的国家专利局专利申请受理处,提交了我国第一件专利申请,并在当年12月获得授权。
经过多年发展,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已深入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例如:5G的专利技术,各种品牌商品涉及的商标保护,电影的著作权保护,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知识产权跟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潜入深海蛟龙舞
中国载人深潜试验纪念
2010年8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消息,宣布我国第一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当前,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科考已走在世界前列。
历史背景
2009年至2012年,蛟龙号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成功完成7000米级海试,说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科考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2013年起,蛟龙号正式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
2017年,当地时间6月13日,蛟龙号顺利完成了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最后一潜,标志着试验性应用航次全部下潜任务圆满完成。
如凤展翅蓄势腾飞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从天安门出发,中轴线向南46公里,便是刚刚竣工验收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空俯瞰,这座世界最大空港的航站楼,宛如金色凤凰,傲立天地、展翅欲飞。
大兴国际机场纵跨京冀,是新中国第一个跨行政区域大型国际航空枢纽。这里,将成为京津冀飞向未来的新起点。
历史背景
北京首都机场1959年建成后多次扩建,旅客和货运吞吐量都已近饱和。
“建北京第二机场”早有共识,但在哪建?建多大?与首都机场如何分工?2008年,吴志晖牵头“城市多机场系统”课题组,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吴志晖时任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其团队比较了世界多机场城市的民航发展及其对城市带动情况,考虑空域运行、旅客便捷、征地成本,结合国家战略、经济发展、环境影响,提出了当前方案——南各庄场址。
“南各庄场址与北京首都机场、天津滨海机场形成‘品’字形最佳布局。核心优势在于:空域上既不冲突,又能为3个机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业内对选址充分肯定。
巧合的是,大兴机场航站楼正处在北京城市中轴线末端,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连线的正中点。彼时,雄安新区尚未出台,这样的选址无疑具有先见之明。“世界上没有料事如神的奇迹,只有脚踏实地的研究。”吴志晖谦虚地笑了笑。
2014年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批准新机场项目,造型寓意“凤凰展翅”,与首都机场形成“龙凤呈祥”的双枢纽格局。首次高速铁路地下穿行,首次双层出发双层到达设计,周围4条高速环绕,地下6条轨道汇聚,新机场区域形成强大的辐射能力。28城旅客,3小时内到达,覆盖人口2亿多。
2015年9月,机场全面动工,北京城建集团等单位致力于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
201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指出,新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
山河已无恙,
吾辈当自强!
此生无悔入华厦,
来世愿为中华人。
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