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一周新闻回顾

苏州科技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苏州科技大学一周新闻回顾

忙碌而充实的一周又过去了~

在十一月悄然而至的同时,

一周新闻也来啦!

苏州科技大学

苏科要闻

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开展

集中学习研讨推进依法治校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10月24日下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在行政楼五楼第二会议室召开学习研讨会。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相关保密工作要求,并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开展研讨。会议由校党委书记张庆奎主持。 会议认为,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战略意义,系统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总体部署,是指导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讲话和新修订的《条例》分别呼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个方面,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学深悟透、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和《条例》各项规定是我们的政治使命和政治责任,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会上,副校长吴健荣、总会计师陈焕娣、组织部部长宫向阳、财务处处长王永芳、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夏健、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凡、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陆道平分别结合分管工作和学校发展实际,交流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张庆奎就我校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条例》各项规定提出了几点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条例》修订的重大意义;开展系统学习,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法治观念;坚持问题导向,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张书记强调,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完善压力层层传导、责任逐级压实工作机制,要不懈推进学校制度建设,以完备规范的制度保障学校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认真开展普法工作,弘扬宪法精神,积极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图文:宣传部向新)

“2018年发展中国家先进节能技术装备研修班”

结业典礼举行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由国家商务部主办、我校承办的“2018年发展中国家先进节能技术与装备研修班”结业典礼于10月29日下午在石湖校区教3楼一楼报告厅举行。研修班自10月10日开班至10月30日结业,为期21天。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学员参加了此次研修。校党委书记张庆奎,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吴惠芳,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任晓明、院长王东田、副院长董延茂等出席了结业典礼。结业典礼由吴惠芳主持。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张庆奎首先代表学校致辞,对研修班的成功举办和学员们的顺利结业表示热烈祝贺,对研修班的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以及学员的积极参与表示充分肯定,并强调研修班学员是学校宝贵的校友资源,学校会加强对研修班学员的后续跟踪以及与学员的联系,充分利用学员资源促进外国留学生来华教育以及其它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来自巴拿马的Hugo代表学员发言,他介绍了自己在研修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感谢中国政府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让大家有机会了解中国,学习中国在节能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表示将把中国的节能技术以及中国人民的友谊和热情带回自己的国家。最后张庆奎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研修期间,学员们参观考察了中国第一个核电站基地秦山核电站,感受了中国制造,了解了中国强大的科技能力。从中国杭州低碳展示馆到上海节能展示馆,了解到了中国最新节能技术。中国作为全球第一碳排放国,正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面贯彻节能减排的引领者。上海电器研究院,专业的展示、高效的电机节能技术、大都市智能交通系统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代表着中国目前智能城市管理系统的最高水准。(图片:杨向新 文字:王姗)

“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现代化进程”

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苏州科技大学

10月27-29日,“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现代化进程”学术研讨会在苏州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我校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亚太国家现代化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与江苏省重点学科世界史联合主办,来自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国立师范大学、日本奈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亚太国家现代化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兼世界史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姚海教授主持,校党委副书记王荣庆致欢迎辞,研究生部、学科办主任付保川、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陆道平出席会议。王荣庆对各位校外专家学者拨冗与会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希望各位专家继续关注、支持我校“亚太国家现代化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世界史省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现代化进程”这一主题,就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经验与教训、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困境与出路、中国与亚太格局等问题,进行了跨领域、多角度、多层次、热烈而富有成效的交流和探讨。

校外专家对本次研讨会的议题设计、学术水平和研讨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本次研讨会不仅紧扣国家需求,抓住了今年的国内学术热点问题,而且注重学术质量,保证了相关研讨在较高层次上进行。专家们希望我校“亚太国家现代化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世界史学科再接再厉,继续开展类似的学术活动,为推动国内世界史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亚太国家现代化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是我校省级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之一。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是该中心所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会议优秀论文将入选该中心主办的《亚太国家研究》集刊第3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结集出版。我校世界史专业部分研究生聆听了会议,并就有关问题向与会专家学者当面请教。(图文:人文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我校召开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10月31日下午,苏州科技大学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在行政楼一楼报告厅隆重开幕。校党委副书记王荣庆,江苏省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胡芯瑜,南京大学学生会副主席于佩鑫,各党群部门负责人一同出席了开幕式。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本次学代会共有正式代表150名,分别来自学校十六个学院,涵盖了本科各个年级。他们中有品学兼优的学生,又有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研创新等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青年,同时也有少数民族同学代表和普通同学代表。

大会在全体代表齐唱国歌中开幕。开幕式上,南京大学学生会副主席于佩鑫代表兄弟高校学生会致辞,江苏省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胡芯瑜代表省学联致辞,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校党委副书记王荣庆代表学校党委对我校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与会代表、学校全体同学致以最亲切的问候。王荣庆肯定了我校学生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对各级学生组织和全体青年学生提三点希望:希望各级学生会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在促进学校发展和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中当好桥梁纽带;希望广大学生干部增强本领、严于律己,在学生事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好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希望全体青年学生做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努力成长为能负重任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

王荣庆强调,在当前全校上下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的背景下,每一个学生都应当理解“以本为本”的要义,加强专业锻炼和品德锻造,并希望新一届学生会积极承担责任,通过组织主题班团活动,开展广泛研讨,将“以本为本”落实到今后的工作学习中。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在大会正式会议上,全体代表听取并审议通过了校学生会主席杨紫薇同学所作的《肩负使命不忘初心 明志致远强学力行 谱写我校学生会工作新篇章》的学生会工作报告,听取并审议通过《关于修改<苏州科技大学学生会章程>的报告》、《苏州科技大学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选举办法(草案)》、《苏州科技大学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提案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生委员会。

大会闭幕式上,校团委副书记章鸣致闭幕词。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国际歌》歌声中顺利闭幕。在随后召开的苏州科技大学第三届学生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选举产生了苏州科技大学新一届学生会主席团。(图片:杨向新 文字:崔炜)

瑞典哈尔姆斯塔德大学校长

率代表团来访我校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10月30日上午,瑞典哈尔姆斯塔德校长Stephen Hwang 、哈兰县区域商务发展主管Ann-Mari Bartholdsson、副校长Anders Nelson以及商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健康科学学院等相关负责人一行7人来访我校。副校长崔志明在行政楼五第三会议室会见了Stephen Hwang一行,国际合作交流处、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以及商学院相关负责人陪同会见。

会上,崔志明欢迎Stephen Hwang访问我校,简单介绍了我校的学科专业特色以及教育对外开放情况,在充分肯定两校合作历史的基础上,希望进一步加强双向交流、拓宽合作领域和深化合作内容,推动两校的合作更上一个台阶。Stephen Hwang回顾了两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并表示非常愿意进一步推进两校在各个领域进行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合作。双方就各个学院的基本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并就希望合作的项目简单交换了意见。会后,国际合作交流处和相关学院负责人陪同瑞方代表团参观了图书馆校情校史馆和国画展。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下午,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和商学院相关负责人与瑞方相关负责人到各自学院就具体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会谈。校长Stephen Hwang和代表团其他成员在国际合作交流处和科技产业部相关负责人陪同下参观了中国苏州创业园,受到了中国苏州创业园副主任刘玉斌等领导的热情接待。参观结束后双方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会谈,并表示期待未来能够展开具体的合作。(图片:杨向新、赵传森 文字:国际合作交流处)

学校成功举办江苏省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10月27日上午,以“新型结构与建筑工业化”为主题的江苏省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在苏州科技大学江枫校区举办。本次论坛是在江苏省教育厅指导下,由苏州科技大学主办,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江苏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协办。来自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同济大学、天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省内外16所高校的160余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共同探讨城市建设中“新型结构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问题。 “针对土木行业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巨大等问题,开发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建筑结构、新型桥梁结构和新型地下空间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建筑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建筑工业化已成为建筑产业现代化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吴健荣副校长表示,这次论坛将省内外各高校专家和研究生同学们集聚到一起,一方面可以加强各高校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土木工程及相关学科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可充分挖掘和分享青年学子的研究成果和才思卓见,推动我国新型结构与建筑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开幕式后,学术创新论坛举行特邀报告,邀请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Roger-Bruno Richard、同济大学王伟教授等知名专家,围绕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业体系、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新型组合结构的工程应用、数字建造的工程实践等方面进行交流与探讨。下午举行的分论坛以研究生为主,分别在三个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共有30余位与会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带来了学术报告,围绕新型钢结构、新型混凝土及桥梁结构、新型木结构等方面展开讨论,专家对研究生的报告做了细致点评。 此外,本次论坛共征集学术论文100余篇,经评审75篇收入论文集。经由长三角地区著名高校及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选出32篇优秀论文,其中一等奖5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5名。论文作者就新型钢结构、新型混凝土与组合结构、现代竹/木结构、桥梁结构研究新进展、地下结构新技术及其应用、预制装配式结构、BIM技术与建筑工业化等相关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见解和观点,加强了长三角地区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互动和交流。(图文:土木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我校在首届江苏省研究生

无人机科研创新实践大赛中获佳绩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近日,由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的首届江苏省研究生无人机科研创新实践大赛在南京举行。在研究生部的精心组织下,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选派的两支参赛队伍分别获二等奖、三等奖,苏州科技大学获优秀组织奖。

本次大赛是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的系列赛事之一,汇聚了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近140人次参赛。大赛设置了空中物流、障碍规避和空中追踪三项比赛项目,分别对应目前热门的空中快递物流、农业等领域的精准作业、自然灾害中的空中搜救等。由付保川教授担任指导老师、陶重犇博士和崔国增博士负责带队的两支队伍在比赛中表现出色,无人机投放精准度高,全程飞行平稳,充分展现了我校在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所取得的成绩。

本次大赛旨在更好地促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关注无人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推动无人机技术的持续发展,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无人机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图文:研究生部)

江苏教育:苏州科技大学创新培育机制

打造校园文化精品

苏州科技大学

为建成一批体现学校传统与特色、继承与发展,融思想性、教育性、时代性、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校园文化精品,苏州科技大学以“校园文化精品培育名录库”建设为抓手,树立科学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思维,明确建设标准,取得较好效果。近日,苏州科技大学公布了2018校园文化精品培育名录库入库项目,此次全校共有19项文化精品入库,入选项目主题鲜明、富有时代感,依托专业彰显个性,体现了学校优良传统和历史积淀。 整合资源,提质增效。学校通过“校园文化精品培育名录库”建设,疏理融合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资源,整体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通过名录库校级平台的打造,使各项目方既重视竞争又增强合作,发挥特色、融合发展,从而不断增强校园文化发展的鲜活生命力。 明确标准,动态管理。学校建立校园文化评价七大指标体系:突出文化特色、育人导向、实效成果,强调师生广泛参与度、项目影响力、文化内涵积淀以及实践创新贯穿全程。建立专门网站,实施包括从申请、评审、公示、培育到验收等环节的系统化动态管理,通过考核通报机制、不达标退出机制、达标重新评审机制确保入库文化项目的品质。 多元保障,精心培育。组织保障,学校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文化建设办公室负责具体项目实施。经费保障,对纳入名录库的各项目分类资助、持续推进,由学校给予立项资助,并鼓励各申报单位建立配套措施,增加项目投入。队伍保障,学校邀请校内外文化建设专家,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培训工作的过程指导。(图文:党委宣传部)

苏州科技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参与项目喜获

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

10月31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组织的“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村镇规划类、城市勘测专项类、规划信息类、风景名胜区规划专项类)评选”结果公布,建筑城规学院王雨村教授参与的《我国农村人口流动与安居性研究》项目获得村镇规划类二等奖。 《我国农村人口流动与安居性研究》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深圳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11家单位依托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针对农村人口流出、农村社区活力下降及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对全国十三个省市自治区农村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形成报告。建筑城规学院王雨村教授带领的团队承担了江苏省专项子课题的调研与报告工作。 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是我国城乡规划设计领域的最高奖项,包括城乡规划设计及有关研究等项目,获奖的项目达到国内行业的领先或者先进水平,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字:向珉睿)

苏州日报:理工并进 建科研人才双高地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日报》2018-11-01 苏报记者 崔阳阳

凸几何与泛函分析、量子物理学运用、光学工程研究……研究物质深层次结构和运用规律,数理学科给人的感受一直神秘而高深。然而在苏州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却有着一群痴迷于数理学科的“狂人”,将别人眼里枯燥的科研当做人生最大的乐趣。苏州科技大学数理学院,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物理学与应用物理学5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数学、光学工程和物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学科领域。 近年来,数理学院坚持人才兴院、科研强院的发展策略,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该学院还将一流学科建设与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形成了扎根地方、服务社会的科研特色与优势。

苏州科技大学

独创数学方法获世界认可

团队打造高水平科研基地

今年暑假,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苏科大数理学院《基于自由曲面的多子镜稀疏孔径空间望远镜成像及优化理论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量子仿射代数的双重玻色化递归构造以及表示》等6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丰硕的研究成果,引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

人才兴院、科研强院,这是数理学院一贯坚持的发展策略。学院数学方向的国起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凸几何分析与泛函分析专家,他独创一套利用泛函分析研究有限维凸体的科学方法,被国外知名学者评价为“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获得了国内外同行一致认可;他提出的一种凸体非对称测度被国外教材命名为“国氏-测度”;有关等宽体基础性质的研究成果也已被编入国外研究生通用教材。

独木不成林。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获得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二期项目资助,建成江苏省微纳热流技术与能源应用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生化传感与芯片技术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4个苏州市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近年来,学院引培结合,在光学工程及物理材料方向形成了国际知名的一流科研团队。

据统计,近五年来,学院共获得包括973子课题在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项,授权发明专利5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ESI 高引用论文3篇),成为享誉苏南的高水平研究基地。

数千万科研设备向学生开放

丰富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

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斩获省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荣获省“创青春”创业大赛银奖……所有荣誉全部在两年间获得,这是数理学院在读硕士生邢园园的真实写照,也是数理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生动体现。

赵蒙是物理系一名普通教师,他深入挖掘物理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元素,将人生哲理化作无声春雨融入课堂。课堂上他是“学生引路人”,身为班主任的他也是“学生同路人”。两年来,厚厚的班主任工作笔记满满地记录着他对学生的关心。

教师队伍建设上,加强“立德树人”导向,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在学生教育培养上,重视教学科研相结合,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据悉,在数理学院,2个省级科研平台、4个市重点实验室、8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近4000万元的科研设备全部向本科生开放。邢园园告诉记者,正是这些强有力的平台提供了自己大展拳脚搞研究的机会与资源,“我取得的一些小成果离不开学院平台和导师的助力”。 据统计,近三年来,学院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高等数学竞赛,物理实验作品竞赛以及大学生“挑战杯”的参赛人数逐年上升,共斩获“挑战杯”国家二等奖两项,各类省级竞赛一等奖32项,省级二、三等奖140余项,成绩颇丰。

研究成果社会转化率高

校地融合助推苏州转型升级

针对渐进多焦点眼镜片一直被国外厂家垄断的情况,吴泉英教授带领的光学工程学科团队与苏州企业合作研发渐进多焦点眼用镜片,成功打破渐进多焦点眼镜片由国际品牌垄断的局面,真正实现该功能镜片的国产化和产业化,三年产值已超过1500万元。

学院与苏州当地企业共同开发高Snoek极限特性的多层铁磁薄膜,成功研制出应用于通讯领域的高磁导率高频率性能的磁性介质板。据悉,该技术全球领先,并与美国公司共同享有技术成果,目前正与美方共同申请国际专利。 近年来,学院汇集优质资源,凝聚创新力量,将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苏州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了扎根地方、服务社会的科研特色与优势。其中,光学工程学科的高度产学研融合是这一优势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光学工程学科与苏州光电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逐步凝练形成了光学仪器与技术、光电材料与器件等具有鲜明区域行业特色的研究方向。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得以迅速转化推广,为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此外,数理学院还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以及物理学两个师范专业,以及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多年来,在为苏州地区教育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学院还组织学生和教师走出校门,服务社会。数学系教师主动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培训服务,物理系教师带着自制的物理实验教学仪器走进中小学开展物理科普教育,还有活跃在苏州各地的“大学生义务家教”,已成功开展支教服务活动300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9000余小时。(图片 文字:党委宣传部)

扬子晚报: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苏科大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大赛摘金夺银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在第十一届URC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上,苏州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火箭队”与全国近百所高校400支队伍角逐,参加11个项目均获奖,共摘得2个一等奖(冠军)、1个二等奖和8个三等奖。近年来,该学院创新理念、多措并举,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构建“三个一” 营造师生共进科研氛围

“建设一支指导教师团队、一支优秀学生梯队和一批创新基地,为强化科技创新奠定发展基础。”机械学院毛永宏书记介绍,依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和副高及其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比例高的优势,学院组建了一支具有严谨专业态度且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指导教师团队,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保障。

同时,学院组建了一支“金字塔”式的学生科研梯队,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持。通过大众培养、骨干培养与精英培养三者的高效协同,将第一、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进而培养了一批“宽基础、强实力、重创新”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科研创新人才。 据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汪帮富介绍,“塔基”是通过科普讲座、科技活动等形式的大众培养,激发学生科研兴趣,让创新思想遍地开花;“塔身”是培养锻炼的中坚力量,通过选取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骨干成立科研小组,参加科研项目,让学生科研变得触手可及。“塔尖”是精英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促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加速转化成科研成果。

学院通过建设课外实践基地、科技创新竞赛平台、课外科技活动平台、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创业技能培训平台等“自选学习超市”,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各项目全部向学生开放。近几年,约有60%的学生参加了教师的各类项目,学生主持完成和在研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共计36项。通过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学习软件的兴趣更加浓厚,并涌现出大量编程爱好者。目前该院有20余项学生作品获得各种奖项,学生在各类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也屡创佳绩。

健全“两个模式” 生均立项数校内排名第一

机械学院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提出“学习—科技活动—创新—学习”为一体的创新型学习模式,组建了机器鱼(水中机器人)团队、仿人机器人团队、“慧鱼”创新团队、3D数字化创新设计团队、机械创新设计团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团队,在各大国家级比赛中摘金夺银。

该院学工办主任伯洁介绍,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研”模式,通过组织举办机械制图大赛、慧鱼创新设计大赛,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此次第十一届URC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学院朱其新和谢鸥老师指导学生参加了2D仿真组、创意组、全局视角组和水下组4个组别的比赛。历经初选赛、小组赛、半决赛、决赛的激烈角逐,黄光铭、蔡家轩,李精洪和杜宏宇组成的“火箭队”在“水下搜寻观测组-水下取证”与“创新创业组-工程技术创新设计”两个组别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该组别的唯一冠军。由于在大赛中的突出表现,苏州科技大学被授予“优秀组织奖”,两位老师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学院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全体学生统一要求与少数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以理论课、实验课、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培养模式。自2010年以来,机械学院已获江苏省挑战杯大赛三等奖1项,囊括全国机器人大赛和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在内的国家级奖项53项、省级奖项4项,申请到国家专利15项。仅2018年已获奖杯2座、国家级获奖证书28张。近年来,学生获批科研立项46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12项,校级27项。生均立项数在校内排名第一。

学院教师鼓励和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学生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EI 2篇,季冬冬同学发表CSCD(航天控制)《伺服机械系统共振模态的数值仿真方法研究》1篇,李杨等3位同学发表北大核心3篇。学生署名发表论文32篇。学生第一发明人发表专利4件,其中杨鑫铭同学发表1件《一种模块化的地埋式压电发电装置》发明专利,张磊等3位同学发表3件实用新型专利;学生参与发表专利78件,其中发明专利40件,实用新型专利38件。(文字 图片:党委宣传部)

苏州科技大学新闻中心

排版:张馨予

素材来源:苏州科技大学新闻网

苏州科技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苏州科技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苏州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大学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