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最质朴的,也是最光荣的,他们是生活在我们周围最平凡的劳动者。南师人身边有这样一位老人。修笔、刻章是他赖以为生的技艺。他慈祥的笑容、执着的双手和令人动容的工匠精神温暖和鼓舞着我们。他是南师人口中的“修笔爷爷”。
熄火,停下。缓缓地,年复一年。略有发旧的黑色外套和鸭舌帽下的花白双鬓让这位老者在一帮衣着靓丽的学生中显得平淡。一人、一摊、一桌“宝贝”,那个满南京跑的“修笔大王”胡旭年爷爷回来了,来南师给大家修笔刻章了。他说:“很喜欢南师,很喜欢南师的同学们!”
一笔·日常手艺人与他的“老铁”“老玉”们
一个手艺人,与其在外表上费心,还不如多顾顾手上的活。修笔爷爷的衣服虽然一年到头就是那几套,但车上的“老伙计”们是不能落下一个的。他从摩托车上取下折叠桌,撑开,“吱嘎”一声似乎已经知晓了它的年岁。尔后又从后备箱里一件一件拿下大小不等的塑料盒子,一圈圈的胶带让盒上的残存的蓝色颜料还略显新鲜,依次打开每个盒子后又是一番天地:
小点的里面多半盛着的就是玉石料半成品,和田玉光滑细腻,寿山石精美玲珑,玛瑙透明清亮。稍大点的盒子里装着几个小的,严丝合缝地贴着,内部空间一点不浪费。
更大些的就会放钢笔以及配件。钢笔按照品牌分门别类摆好,爷爷还会亲自手书诸如“xx牌xx年生产,xx元,外观精美,质量优良”的宣传语。
这样复古的广告语和充满年代感的文字,在当代清一色的印刷体之下别有风格。早先登上综艺节目的照片,经他一番修整以后也充满了上世纪末的剪报风。但正是凭借这种毫无粉饰的传统,近30年来,他过手了10万余支笔,被冠以“钢笔医生”“南京修笔大王”的称号。
一笔·所见坏钢笔没人修很可惜的
由于是流动摊点,规模确实不算可观。可这阵仗一摆出来,路过的都得瞥几眼,有点兴趣的还会停下来观瞧一番,再问上几个价钱。不过随着自来水笔的普及,钢笔的市场比以前窄了很多,刻章如今也颇为小众。因此卖的效果属于是围观大于实践的“雷声大、雨点小”状态。
至少现在,胡爷爷还来不及关心这些,他手上的活还有很多。“钢笔会有人用的,大学里就有不少。回了家会有人专门给我打电话、发快递让我修钢笔。要是坏钢笔没人修,多可惜啊。”
爷爷说,高科技为工作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网络通讯让他的知名度上去了,结识了很多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不仅如此,他还登上了综艺节目的舞台,为修笔技法做宣传。但输入技术的发展也让修笔这种与书写工具配套的传统技艺不可避免地黯淡下去。胡爷爷讲,现在仍在坚持这个工作的,偌大的南京城也就他一个了。“我是89年开始做钢笔这门的,当时修钢笔特别火,因为用钢笔的人多啊。现在少了。目前还在修笔的里面,我属于岁数小的,也70多岁了。”
情怀虽然美丽,也难耗过时间的消磨。万幸的是,有一些人没有离开,在南师校园,在你我身边,用这种极具个性化的方式传达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几位同学选好了自己喜欢的玉石,要爷爷帮忙刻章。“爷爷不紧不慢地拿出同学选的那枚玉石,用记号笔将章底上色,并用铅笔认真地将所需要刻的字反写到印章上,这需要极其熟练的描摹功底和字符记忆。要是实在想不起来,他还会翻翻身旁书页已经打卷的《篆字总汇》。
接下来便是用钻头或刻刀在玉石上雕刻了。对于较大尺寸的玉石,通常会搁在木质的印床上便于固定和控制,尺寸较小的拿在手上就可以刻了。胡爷爷利用输液时常用的流速调节器,用水清洗记号笔留下的痕迹,同时避免磨损钻头。经过爷爷的一番打磨,玉石具有了新的魅力。那一条条或曲或直的沟壑,不仅代表着一个印章,更是一段停留在记忆里的时光。
一笔·岁月虽然麻将不会打,但是我可以做啊
胡爷爷年轻时就对书法、篆刻感兴趣,自己通过看书自学也掌握了修笔刻字等技巧。从新疆支边回宁后便开始跟钢笔打起了交道。“原来自己就是在钢笔上刻字,后来有人建议我修钢笔,想想自己也会,两样一块干吧,没想到一炮打红。”说到这儿胡爷爷满脸自豪。“我也没啥别的爱好,麻将虽然不会打,但是我可以重新上色雕刻,或者专门做一个。”
爷爷坦言,过去修笔需求量大的时候一天可以修上百根,利润不多但是维持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后来生意越来越难做,不景气的时候一天有四五根来修就算多的,刻章就是那个阶段开始进行的。
“现在干这个利润太少,不是没想过找徒弟。”每每提到收徒,爷爷总是很无奈,“原来招过几个,后来很多要么转业,要么中途离开。不喜欢这个,我也没必要教。”
不仅是在收徒上,爷爷对工作上的坚定与纯粹也是数十年如一日,“我就是民间艺人。很多组织要我参加比赛拿奖状,我不拿。我以前到一位书法爱好者家里,本身他书法水平不高,我一看他家里有二三十个证书,这些没有意义。别人能认可我就够了。”
一笔·情怀与字断不了情缘的“扫地僧”
太阳的方位向西又偏了一些,买笔刻章的人不太多了。爷爷开始念叨起了写字的事儿。他觉得写字并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忽视。“我因为职业原因,字必须要有一个表率。你们学生将来在很多场合,字得拿得出手。字要是差会很影响形象,更别说提笔忘字了。”
一笔·心声爷爷,您修好的不只是笔
在爷爷工作的时候,有一幕令官微菌印象格外深刻。一位姑娘拿着一兜馕和坚果,操着并不流利的汉语,跑到爷爷跟前说:“您修笔很厉害,我很佩服您。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还没等爷爷说什么,就赶紧跑开了。
官微菌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也并不知道她是谁,又为什么拿了东西送给爷爷。但是,在爷爷心里,这应该是比证书更有价值的褒奖。
也许修笔爷爷不曾知晓,他的存在,是南师人心中独特的风景。
教师院的郭同学向官微菌展示了她三年来用过的几根钢笔。“之前不知道爷爷在修笔的时候,钢笔坏了就换呗。”她的神情露出了些许惋惜。“后来我爸送了我一根做生日礼物,结果不小心搞坏了。同学告诉我说这个爷爷会修笔,当时别提多激动了。很难想象在现在这种一切都是工业化的情况下,还有人在坚持这种传统的手工。”
“有根好看的笔,才能开心地练字呀。”15级物理师范的周同学说。“因为在教师院,所以钢笔字的基本功还是要好好练的。虽然现在百乐啊三菱啊都很好用,但还是觉得用这种老式的钢笔舒服一些。”
“虽然现在基本上都是电脑打字,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更珍惜每一次用笔书写的机会吧。”社发院的曾同学是修笔爷爷的老主顾。“起码在南师,修笔爷爷还是有市场的。”她瞧了眼修笔爷爷热络的摊位说道。
这么多年,物价翻了数番,文化与思想天翻地覆,但像胡爷爷这样的民间艺人依然坚持着当初做行当的初心,倾注所有热情,用一辈子去守护,已然显得弥足珍贵。今天我们推崇“匠人精神”,正是因为胡爷爷这种精益求精与一丝不苟的态度在社会大潮中越发奢侈,所以我们才更应该学会珍惜与体悟。修笔爷爷坚守传承,不忘初心的工匠精神,也在默默地感染着每一个南师人。
以后请常来,您在南师肯定少不了主顾,也少不了赞誉。
那一根根泛着金属光泽的钢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谨以此文向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致敬!
编辑|陈丽晶
转载自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