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回暖,春意渐浓。
都说三月是属于女性的一个月,
妇女节就在这样万物复苏的日子里到来了。
自古有言:“巾帼不让须眉。”
那些年,南师的女先生们在执着追求,
努力实现志向的道路上,迸发出飒爽英姿。
那些年,南师的女先生们
德本康夫人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创始人之一,首任校长。
1875年5月16出生于美国的德本康夫人是一位虔诚的教徒,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美国从事教育工作,丈夫死后,一直有志于去海外传教的她被派到中国南京参加筹备建校工作。
1913年9月20日,德本康夫人到达南京后,一边学习中文,一边在长老会的明德女中上课,同时参加女子大学的筹划工作。在11月4日筹委会确定任命德本康夫人为即将建立的女子大学校长。正式开学时连德本康夫人在内,只有4位外籍教师,2位华人教师和8名学生。
自1913年筹建"金女大"时起,德本康夫人主持校务15年。在12年的校长生涯中,她为学校创建、筹募经费和规划完工耗费了许多精力,在建立教学秩序和扩大规模等方面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同时还要给学生上课。她教过圣经课、天文课、大学代数、三角、几何等课程;还负责学校人事、财务与文书报表等工作,甚至指挥合唱团,所以她被戏称为"Jack of all trades"(三脚猫)。
“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我来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这即是"施比受更为有福”,这是金女大定厚生为校训的来源。
德本康夫人对此专门诠释说:"'厚生'就是在各方面得到至善至美的发展。
1928年11月,德本康夫人主动辞去校长职务。
1943年,德本康夫人乘 轮船回国,住在马萨诸塞州的 Auburndale, 直到1958年去世。
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吴贻芳
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
第二位大学女校长
1919年第一届学生毕业时,德本康夫人向美国托事部力荐她们中最优秀的学生留校任教,这位学生就是吴贻芳。
吴贻芳1893年1月26日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衰落的前清官吏家庭。1904年,11岁的吴贻芳就读于维新人士创办的杭州女子学校,受到了爱国思想的启蒙教育。两年后,又转入了上海启明女子学校、苏州景梅女校专攻英文。1909年,其父蒙冤去世,吴贻芳便辍学在家。辛亥革命后,家中生活窘迫,其母、兄、姐相继离世。
1914年,随姨父迁居北京,到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16年2月,吴贻芳作为特别生,插班进了金陵女大读书。
1928年夏,吴贻芳应母校之邀,回国担任了金陵女子大学校长,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位大学女校长。
从1928年到1937年,吴贻芳想通过办教育来振兴中国,严格按照校训和办学宗旨来教育培养学生,并以身作则,在艰难的处境中支持学生投身爱国运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由于日军进攻的不断深入和国民党军队的屡屡溃败,1938年1月,吴贻芳同金陵女大师生辗转迁至成都,在艰难的环境下,吴贻芳一方面领导师生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一方面亲自参加和领导、支持师生的抗日救亡运动。
抗战结束,吴贻芳继续从事教育事业,把金陵女大迁回南京。
1953年吴贻芳出任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厅长。
1979年4月27日,86岁高龄的吴贻芳出访美国,接受母校密执安大学妇女校友会授予的“智慧女神奖”,表彰她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以及对社会服务事业和世界和平所作出的贡献。
1985年11月10日,吴贻芳在南京病逝,终年93岁。
严氏姐妹
严彩韵、严莲韵
严彩韵
生物化学家
严莲韵
国内“吴贻芳基金会”发起人、会长
金陵女子学院(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院)的教学大楼里有一间研究室,上面挂着"彩韵莲韵幼韵室"的牌子,是上海滩著名的严家三姐妹与她们的子女捐献的。其中为首的"彩韵"就是严彩韵,三姐妹中的老大,我国第一位从事生化学和营养学研究的女专家,原金陵女子大学早期毕业生,严彩韵与严莲韵均为金陵女子大学的毕业生。
严彩韵(DaisyYen,1902年6月12日-1993年5月27日),浙江慈溪人,生物化学家,是中国最早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女学者。她出生名门,祖父和父亲分别为著名实业家严信厚与严子均,她与两位妹妹严莲韵、严幼韵被并称为“严氏三姐妹”。其丈夫吴宪则是中国生物化学领域的先驱。
严彩韵于1921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后赴美留学。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间与吴宪一同参与创立了中国的生物化学学科。1960年起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食品保藏部(FoodConservationDivison)任职。1964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人类营养研究所。1971年退休后,任纽约圣路加医院中心医学部营养及代表组顾问。她还是美国营养协会名誉会员,美国大众健康协会、英国皇家卫生学会会员。1993年5月在美国逝世。
时至今日,
这些杰出女性的不朽精神,
仍于南师校园闪烁光辉,
激励着我们在厚生路上,
乘风破浪,继往开来。
文案|言鑫宇
编辑|王艺晴
审核|王婷 胡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