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说|古代名医,你不知道的医史!(一)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招生办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翰林说|古代名医,你不知道的医史!(一)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招生办

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温病学创始人

叶桂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招生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字天士,号秀岩,清医学家。江苏吴县人(1667-1746),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的名医。叶桂幼时便随父亲学医,14岁时,父亲去世,便又随父亲的一位姓朱的门人继续学习。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没几年,就超过了教他的朱先生,声名远播。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

叶桂与薛雪的爱恨情仇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招生办

薛雪是清初之时著名医者,对治疗温热病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不过令人惊讶的是,他不是专业的医者。他早些年读书科举,后来还是因为母亲生病,才开始专研医药,进而获得如此高的成就的。

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是薛雪博览群书,又聪慧有才,所以医术在当时也是有名的精湛。叶桂与薛雪同为吴县人,年纪也差不多,医术同样精湛,擅治温病,所以常常被人拿来比较。薛雪和叶桂也彼此看不惯对方,都认为自己的医术比对方要高,所以常常互相攻击。

据说有个更夫患了严重的水肿病,听闻薛雪医术高超,于是特地求薛雪诊治。薛雪为其看病之后,认为更夫已经病入膏肓,没有医治的必要,于是就推辞不治。更夫离开薛家,在回家的路上运到,正好被路过的叶桂看见。叶桂为其诊治,认为他应该是常年受有毒的蚊香熏染,所以才患此病。于是就对症下药,为其驱除体内毒素,最终治好了更夫。

更夫被医治好了之后,将此事告知与众。一时间城中之人都知晓,并且说叶桂的医术比薛雪要高。薛雪听了之后,十分生气,认为自己丢了面子。于是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和叶桂比个高下。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干脆将自己的居处更名为“扫叶庄”。叶桂得知之后,也十分生气,当即写下“踏雪斋”放置在书斋门首,丝毫不示弱。

正当两人摩拳擦掌,欲比个高低之时,叶母忽然病倒。母亲这一病,叶桂也没有心思多想其他,只尽心医治母亲。但是他想尽办法,都没能让母亲的病请有所好转,这让他十分焦虑。

薛家弟弟与叶桂要好,于是就将叶母的病情告知薛雪。薛雪详知病情后,认为其病毒阳明经证,非重用白虎汤不能扑灭其熊熊之火,生石膏须用至二斤方能奏效。

薛家弟弟将此话原封不动的转告给叶桂,叶桂依据薛雪的意见用药,没想到叶母的病情果然好转。自此之后,叶桂对薛雪的艺术佩服异常,将往日恩怨丢弃,主动上门与薛雪和解。

薛雪十分感动,同时也为自己以往的做法而感到惭愧,于是当着叶桂的面摘下“扫叶庄”的牌匾,表示歉意。

于是自此之后,叶桂与薛雪二人联合,共同研究医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都为中国古代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脉学介导者

扁鹊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招生办图片来源于网络

“扁鹊”由来

扁鹊,姓秦,名越人,号卢医。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齐桓公未病,知其后五日不起,而名闻天下。《史记·战国策》载有他的传记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扁鹊"这是他的绰号。

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

3

外科之祖

华佗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招生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又名敷,字元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还发明了"五禽戏"。

试医丢命

有一年,华佗到某地行医,一个布店的学徒不服气他。这天,学徒吃过午饭,坐在门旁揉肚皮,见华佗走来,就对他的老板说:"今天我想试试华佗的本领。我到柜台里装病,你把他请来,为我诊治。"说罢,他一个翻身,跳进柜台,两手捂着肚子,摔头打滚地嚎叫起来。布店老板忙请华佗给他诊治。华佗望望那学徒的气色,切脉之后,脸色一沉,痛惜地对老板说:"无救了,准备后事吧!" 老板心中好笑。故意问道:"先生.你看他还有多少阳寿?" "挨不过今夜子时!"华佗说罢,叹息而去。华佗走后,布店老板摇头冷笑:"哼,人传神医,我看也是徒有虚名!"转身对他的小伙计说:"好了好了,别叫了,起来吧!"可是,任他怎么制止,那学徒却仍旧一个劲翻来覆去地嚎叫,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下来。原来刚才他翻腾的时候,挣断了肠子。

5

医圣

张仲景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招生办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汉医学家,辞官业医,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汉末向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人。《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

“人工呼吸”

有一次,张仲景外出,见许多人围着一个躺在地上的人叹息,有几个妇女在悲惨地啼哭。他一打听,知道那人因家里穷得活不下去就上吊自杀,被人们发现救下来时已经不能动弹了。张仲景得知距上吊的时间不太长,便赶紧吩咐把那人放在床板上,拉过棉被为他保暖。同时叫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蹲在那人的旁边,一面按摩胸部,一面拿起双臂,一起一落地进行活动。张仲景自己则叉开双脚,蹲在床板上,用手掌抵住那人的腰部和腹部,随着手臂一起一落的动作,一松一压。不到半个时辰,那人竟然有了微弱的呼吸。张仲景关照大家不要停止动作,继续做下去。又过了一会儿,那人终于清醒过来。

未完待续哦!!!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招生办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招生办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招生办-翰林说|古代名医,你不知道的医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