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
正是江南好风景,清明时节又逢君
——追远伤今时,折柳晴光里
谈及清明,人人脱口而出的必是晚唐诗人杜牧的经典之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每吟诵此句,常常顿觉一种莫名的淡淡忧伤海潮般袭到眉间心上。
《淮南子.天文训》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万物生长于此时,皆清洁而明净,且当是时气清景明,故谓之曰“清明”,这一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传统的清明节大抵始于周代,在这块辽远的炎黄土地上绵延了两千余年,可见其源远流长。
清明的主题无非是两个,一者祭扫坟墓,追怀先祖;二者畅游踏青,折柳赏春。且听我一一道来。
说到清明节,我们不得不提及寒食节,寒食节与清明节相辅相依,一脉相承。寒食节原是为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臣子介子推而设立。
介子推曾与当时尚是公子的重耳流亡诸国,受尽苦难,在危急之时,还曾割股肉供文公充饥,于此可见其忠义;后晋文公即位,赏尽有功之臣却独独忘却介子推,介子推不求功名利禄,与其母归隐绵山,于此可见其节气,晋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与其母烧死山中。文公哀令于介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后沿袭成俗。
中国传统的春祭都在寒食一天,在宋朝之后逐渐改为清明节。从祭祀介子推一事中可见人们对高尚人格之推崇和传承,正如台湾学者傅佩荣所言,这一来,忠义有节的人格典型便和普通的自然节气相结合,有了一定的人文意义。这一节日来源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德。祭祀清明,恰恰体现了我们对这一美好品德的尊崇和景仰。
清明节之时,天子可祭天祭地,诸侯可祭山川,而普通百姓,就纪念自己的父母,先祖。每逢清明,最常见之景便是“冢墓累累人扰扰”。宋朝诗人高翥有诗云:“南山北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每逢清明这一天,人们担提尊杯,携着纸钱楮锭,来为家族的先人扫墓,大家拜祭先祖,除草添土,将纸钱置于坟头,寄送对先人的哀思和对未来的希冀。
《论语.学而》曾载曾子语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他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忆先人的功勋,缅怀其高风亮节,如此这般,人民自然会日趋忠厚老实。的确如此,在祭扫坟墓这一传统习俗之中,我们看到的不应仅仅是所谓的忧伤和思念,更应注重的是沟通和传承。沟通,自然是与先人的沟通,扫墓这一习俗,悄悄然地连接了人冥两界,让我们与先人在阴阳之间进行了一场精神上的会晤。这一年一度的精神交流,让你我与先人冥冥之中产生了精神上的链接,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传承。
上文我已提及清明将自然节气与人格典型相结合,我们因此能够更好的地深悉和传承先人优秀的精神品质和人生理想。似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清明,扫墓,这一串串貌似并不醒目的字眼恰恰将先祖,我们与未来的子孙联系在了一起,先人已逝,生只一瞬,不久的未来,我们的子孙也许也会和我们如今一样,与你我进行着又一次人文传承。
谈到此处,我不禁感想,对于清明,也许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自己活着的意义。谁也说不清亦道不明,何年何月的某一天,我们也将会灯油燃尽白骨枯,比起死亡,我更愿关注生存,关注存在的荒谬与人生的困窘,关注我们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青年人,理应效古代圣贤之鸿鹄壮志,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我始终不相信“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之说,人与人因为生活的目标,生活的作为不同,生命的意义必然不同,千载以后,自然身后评说也不尽相同,谁贤谁愚,历史自会给出公正且恒久的评价。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每个人都应着力于自我价值的创造,追缅先人,自强不息。
清明节的另一主题便是畅游赏春。这一节日中的风俗极多,如踏青,蹴鞠,插柳,荡秋千,打马球等,不胜枚举。清明时节,气清景明,正是游尚佳期。“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好景,自古以来备受泼墨风流的秀士垂怜,吐纳珠玑的文人墨客们大赞春景,唐代来鹄诗曰:“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履齿香。”张继诗曰“春草青青万亩田”、“清明几处有新烟。”
在这样满城柳色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的大好时节,人们自然会出门探春,赏满园春色,感明媚春光,会盎然春意。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明艳之景,给人类的生命也带去了无穷无尽的活力与快感。
此时柳树蓬勃生长,极是茂盛,万株杨柳婀娜与风中,煞是可爱。人们便创造性地发明了插柳这一习俗,插柳原因众说纷纭,然而无论何种因由,均寄寓了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热切期盼。
如若你偶然路过哪一家庭院,也许还能看到二八佳人墙内笑,黄蜂频扑秋千索。如若你悠然游行某一处郊野,也许还能看到秀草青青柳色新,玉人处处弄弦管。若你尚处豆蔻年华,你可蹴鞠解闷;若你堂堂七尺男儿,亦可打场马球行乐,此情此景,岂不快哉?
烟雨蒙蒙也好,好风胧月也罢,怎样的清明,在中国人心中都是极好的,每一处春景,都值得驻足留恋,依依不舍;每一缕春情,都足可深埋心底,玩味浮生。久而久之,清明已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精神寄托,在这一节日里,留存了太多太多国人专属的绚丽回忆。
篇章将尽,试以寥寥数语蔽之:清明时节,你我可黯然追远,轻诉绵绵哀思与深挚怀念;可思索生存,传承先人亮节与传统美德;亦可走上绿野晴光道,听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若是适逢一场清明时雨,便觅一家寻常客店,赏着那如织细雨,品一回杏帘酒香,凝一腔脉脉清愁,如此甚好。
文字:高子芹
图片:刘一辰
编辑:刘一辰
音频:芥子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