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2018年5月2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
什么是爱国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1934年11月初,红十军团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奉命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在途中遭受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不幸在江西被俘。在敌人的狱中,方志敏从不屈服,用敌人劝降的纸笔写下了家国情怀之作《可爱的中国》。“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这是方志敏的爱国。
方志敏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
1940年5月枣宜会战中,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亲自率领部队渡河作战,与日军苦苦奋战九个昼夜,最后不慎在追击中陷入重围。张自忠右肩,右腿深受炮弹之伤,腹部刺刀伤,左肩,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额各中一弹,战友拼命最后才抢回他的遗体。在牺牲前的最后日子里,张自忠没有给家人留下一言半语,却写下了这振奋军心,鼓舞士气的抗战书。这是张自忠的爱国。
张自忠
正因为有这些千千万万敢于奋斗洒热血的勇士,千千万万坚韧不屈的爱国战士,才有了70年前那一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仍面临着许多发展的难题。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有着这样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冲破阻力,克服困难,归国报效!
上世纪50年代,大洋彼岸的青年科学家在纽约《留美学生通讯》上说到:“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存了无限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的呢?”他就是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怀抱的朱光亚。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为中国核事业鞠躬尽瘁。
朱光亚
与朱亚光先后回国的还有一个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他身上有这些光芒璀璨的标签,他就是伟人钱学森。在他提出要回到中国的要求后,却遭受到美国的监视和软禁。但他仍不改初衷,在失去自由五年之后,毅然踏上回国之路。“我要尽最大的力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钱学森
努力奋斗,共享中国梦
回望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是这样一位又一位的群英使我们的祖国自信,自立,自尊起来。他们的爱国情怀传承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女们,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爱国不能停在口号上,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爱国方式,但是爱国的初心从未有改变。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摇篮,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深受祖国民族文化的熏陶。怀爱国之心,树报国之志是当代有为青年所必须的品质。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梦想编织在一起的伟大蓝图。
做有良知的青年人
1832年,歌德去世前几天,说:“什么叫做爱国,什么才是爱国行动呢?一个诗人只要能毕生和有害的偏见进行斗争,排斥狭隘观点,启发人民的心智,使他们有纯洁的鉴赏力和高尚的思想情感,此外他还能做出什么更好的事吗?还有比这更好的爱国行动吗?”
——《歌德谈话录》
歌德说的是诗人怎么爱国,但其内核可以推而广之——排斥狭隘、启发心智。要实现这种结果,显然不能仅靠热血冲脑、激情迸发,而要靠长期的理性建设。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绽放青春姿态。以青春洋溢之我、以爱国奋斗之我、以勤学创新之我、以良知道义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广大青年就一定能在实现个人理想、中国梦想的时代洪流中,绽放青春光华,唱响青春之歌。
CUCN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