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标兵
第五届“师德标兵”王育红
用心灵和诚实教书育人,这是王育红持守多年的从教理念。出于责任与良知,他用正直、善良、上进的品格感染学生,将他的人格与文格浸润在他的课堂,融人格培养于知识传授中,让学生无形中感受到敬业认真的精神和真诚质朴的人格。
爱心守护学生成长
蒋翠琴是一名孤儿,进入大学常常因为打工而耽误了学习。2010年冬,她向王育红请教课堂不懂的问题,那天刮着大风,气温很低,她穿的衣服却很薄,这一微小的细节被王育红留意到。王育红在了解到她的情况后,给她送去了新买的毛衣和800元钱。为了不让她有压力,王育红说到:“既然你是我的学生,我就应该帮助你。”王育红还鼓励她好好学习,争取拿到奖学金。“看到老师期待的眼神,我就拼命学习,不能辜负老师的良苦用心!”蒋翠琴怀着感恩的心埋头苦学,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最终考上了南京大学研究生。“在南通大学,我感受到了爱,因为有王老师这样一位可爱又可敬的老师,我不再惧怕生命的漂泊。”正是王育红的爱心,让蒋翠琴得到了成长成才。
“传说中的好老师”
得到王育红帮助的同学还有很多,他是同学间“传说中的好老师”。师范083张彩云说“王老师永远是我敬仰的恩师,是我永远的太阳,照亮前方”,092王梅梅说“老师对我们像自家孩子一样”等等,能赢得学生这么多首肯,不知王育红付出了多少关爱。以至于学生毕业后还留恋着,研古文07级胡小红说:“千万次地追问,大学此行的意义?是为了给心灵开一扇窗,是为了认识您,我的老师!”083班李梦说:“谢谢老师那么爱我们,我们才不会像没人疼的孩子,才让我们感觉这四年里在陌生的城市里有了亲人,有老师如您,是所有学生最大的幸福!”092班的邓迎春说:“来这个大学最值得的就是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而您就是我的那位好老师。”
学生是他的“心上人”
王育红对学生的关爱是多方面的,正如083班燕婷婷所说:“老师对我们的帮助,难以细数,不仅仅是学习上、做人处事上,还有生活上,远远超过了一个老师的职责!”他辅导毕业论文,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他每年给学生发数百条短信,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他指点丁行、朱珍、辛伟伟等一大批同学考研;他资助王滟澜、沈燕等一批家庭贫困的学生;学生遇到难处乐意找他,考上研究生、找到工作,不忘与他分享成功的喜悦。一学期的课结束,他离开教室时,中文111学生说不舍,中师12级学生说好忧伤……062班张田源说:“如今大学毕业已两年,生命中再也不可能遇见比王老师更好的老师。”
王育红用爱诠释着人品人格、呵护着他的学生。他信奉“爱的教育”,他做人的准则是“上不负天,下不愧地,中间对得起学生,方是完人境界” !
记第五届“师德标兵”孙诚
实验室里,常看到他起早贪黑、伏案工作的身影。我校特聘教授孙诚一直坚守在科研教学工作的第一线,保持着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不求名利,无怨无悔,以言传身教熏陶和感染学生。
执着的科研追求
孙诚的研究方向包括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与分子干预、外周神经损伤与修复的分子机理与信号传递。他对科研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一心扑在工作上,其忘我敬业的奉献精神令人钦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平均每天12小时以上的工作节奏也有了丰厚的回报。孙诚于2012年度及2014年度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年,他率领的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杂志Cell旗下子刊Cell reports上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入选中国科学报主办的“2014中国科学家与细胞”特辑。同年,他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称号,并获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项目资助。
赤诚的教育之心
孙诚始终秉持一颗赤子之心,忠诚于教育事业。他说,学生是一张白纸,导师如何指导,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尤其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和导师相处时间长,不仅在学习上,在生活上、个性发展上也很容易受到导师的影响。因此,他非常注重在学生中树立优良的师德师风,他组织学生每周进行文献阅读汇报,并从日常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精读文献,以身作则地参加文献汇报,向学生汇报所读文献内容及读后心得。当学生的科研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他总是耐心安慰,并帮助分析直到问题解决;当学生的工作一帆风顺,变得急功近利时,他总是劝导学生要冷静思考、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开展工作。
倾心“青蓝工程”
孙诚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团结同志,不仅指导自己课题组进行科学研究,也乐于和其他课题组进行交流与协作,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孙诚总是鼓励他们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我能力,逐步成为教学与科研骨干。为了更好地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他积极参加学校安排“青蓝工程”结对活动,培训青年教师的科研理念与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科学基金项目书的撰写心得,指导青年教师研究论文的写作与投稿,并对其中的部分项目及论文初稿认真阅读,逐一提出修改建议。他还帮助青年教师转变角色,安排他们参加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交流教学心得与经验,使他们快速融入并适应高校的工作环境与生活。
孙诚只身一人在南通工作,其家人均在南京,尽管如此,他从无怨言,一心为公。他说,自己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但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师,而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教师的学历学识再高,也需要正直善良的品格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校报记者 范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