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文化平台
序
周建忠
宇宙茫茫,紫气萦回三万里;
神州渺渺,大江奔涌五千年。
俊采星驰,河清海晏平原绿;
三川交汇,江北淮南半岛烟。
咸淡人生,书香一瓣;基业百年,鸿烈三笺。
春秋代序,日月不居;百花惊艳,风正荷妍。
莘莘学子,欲通古今之变;湛湛良师,勇驱天人之阡。
人物平台,争春万树;
生生不息,瓜瓞绵延。
渐入伏天,暑气袭人。一枕凉席,小扇轻风,是否才是最惬意的假期生活?但是,在南通大学医学院的实验室里,还有着这样一群师生——埋头实验,孜孜不倦,徘徊在器材与数据之间,用恒心与毅力坚守在科研一线,实现自我,为校争光。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临床专业的大三学生王季安参与的《背根神经节中TLR8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获得二等奖。
“暑期留校研究的确很辛苦,尤其是住校生,但我们还是很珍惜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王季安说,暑假的时间相对完整和灵活,可以系统的进行试验。从大一就加入研究小组并开始假期留校的她,在平时也是同学们眼中的“学霸”,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实验提供了理论的指导,但有时实验也会给自己主动去超越学习的动力,这也是在日后的学习中她更关注的方向。面对日后的选择,王季安也表示,“临床医学有一定的压力,我目前更喜欢做科研,我从中得到很多乐趣。”
在这次的比赛中,张新化老师指导的《新型胶质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直接重编程相关研究》获得三等奖。
“暑假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做实验的机会,牺牲和家人在一起的假期时间,和学生们在一起做实验,是作为老师和科研工作者应该的态度,而且,科研工作总有牺牲。”张新化老师强调,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第一位的,科研是兴趣,可以让生活充实。二者相辅相成,不应该只有矛盾。创新科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他们提供一个做研究的机会,对他们将来的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坚持了很久、付出了很多之后,那份因研究成功获得的喜悦和幸福感会让一切都变得值得。巧合的是,采访当天,正赶上大三的冒永鑫实验成功。他说,这项实验是从去年11月份开始的,直到刚刚才终于有了成果,心里一下子变得很轻松,如释重负。大二的刘成铭说,在科研的道路上,求实求真的过程本身就有让人坚持下去的魅力,而且老师和学长学姐会提供很多帮助,让人觉得很温馨。
陈颖老师指导的《应用eQTL定位研究EphB8基因调控网络在AD发病中的作用》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暑假留下来和学生一起并不会觉得很辛苦,反而觉得是很正常的事。”陈颖老师介绍,团队最大的特点是呈梯队状,学生从大四到大一都有,还有研究生。他们会经常在一起交流,高年级同学也会去帮助学弟学妹们,给他们一些技术上的,经验上的指导。陈颖老师笑着说,她和学生之间是以朋友的方式相处的,学生也经常和她说一些自己学习、生活上的事情。“就像这次,一个大一的学生和我说想要暑假留校做实验,因为觉得自己平时课业比较重,没有很多动手的机会,希望暑假可以多一点实验机会去提高自己”。陈颖老师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能加入到创新研究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对今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帮助。
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思辨和活跃的创新思维,在一间间实验室里不断碰撞出火花。“力尽不知热”,这群可爱的通大科研人用汗水和执着装点着夏日。他们感恩学校和老师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同时也把科研作为一种精神享受,充实自己的暑假生活。让我们向这样一群通大研究者致敬!
文字丨王雯迪
图片丨吴娟娟
编辑丨杨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