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3月26日,一位传奇的女子出生在重庆。她是一朵自由行走的花,骑在纸背上,将万水千山行遍。撒哈拉沙漠上,她倔强地绽放,波西米亚是她灵魂的原乡。
她这一生,不慕世间风物情长,不争凡尘冷暖朝夕,不惧人生悲喜消磨。只为了,心灵可以自由放飞。哪怕和至爱的人,迷散在陌生的风雨里;哪怕从此天各一方,决然相忘。她依然选择远方,选择流浪。她,就是三毛。
年少时的三毛,酷爱阅读,五岁时便捧读红楼,此后,《红楼梦》成了她生命里的灵物,因为红楼,让她爱上了文字,文学的美妙和韵味,成了她终其一生的追求。
1967年,三毛只身远赴西班牙。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三年。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在恰好的年岁,遇见恰好的人。而她却恰好在这时,邂逅了她生命里最重要的男子——荷西。在她眼里,今生所愿,则是看一场姹紫嫣红的春光,喝一杯赏心悦目的清茶,做一个洗净铅华的女子。人生在世,原该如此,淡然心弦,修因种果。
回国后,三毛受邀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而后又返回西班牙,与分别六年的荷西再次重逢。三毛曾经跟荷西说过永别,今生今世都不要相见,可命运,又将他带至她的身边。她从他的眼神里,读出了坚定,也看到了爱情。人生如萍,相望烟水。那些锦衣夜行,风餐露宿的日子,总算到了终点。一路上,看着略过的尘世浮生,万千事象,皆化为梦幻泡影。但始终相信,走过残枝落叶的今天,明日定然是花好月圆。
此后,三毛与荷西开始了他们的撒哈拉沙漠的生活。三毛,一个一意孤行的倔犟女子,知道人生苦短,不可任意蹉跎。所以她已经迫不及待要去沙漠,尽管在别人看来,她的沙漠之旅是看破红尘,自我放逐。但三毛从来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哪怕举目四望,旷野中只有她一人,亦是无悔。
撒哈拉仿佛就是她前世的乡愁,清晨的沙漠,比夜晚多了几许柔情,几分安静。朝霞浸染的天空,将这片荒芜的土地,守候成最美的风景。斜过的长风,拂醒了沉睡一夜的梦。她来到沙漠,这天地洪荒之处,曾经发生过的事,犯过的错,爱过的人,都薄如青烟,那么地缥缈,不真实。她拥有的是当下,和一个愿意陪她天涯的男子,在这里,努力优雅地活着。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了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开始结集出书。第一部作品就是《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和每一个年岁一样,春荣秋枯,月缺月圆。这一年,有人享受新生的欢乐,而有人却背负死别的痛苦。荷西在潜水时意外身亡。对三毛来说,这一年,是她生命里的劫。她的心,因为痛失至爱,再也没能圆满。
收拾行囊,才发觉,几年青春留在这里能带走的东西,却寥寥无几。或许人生就是如此,一路积攒,也在一路遗失。物质不能填补精神的空无,精神亦不能填补物质的空缺。一个人,唯有拥有一颗博大辽阔的心,才能容纳万千风云,淡看荣辱得失。
世事原本就是虚实相生,又何必过于清醒,更无须耽溺于悲伤。就算执手相依的人离你远去,一个人也要小看风云。三毛回国,拼命写作,她把多年来的心路历程,写成文字,换来许多敬仰的眼神,温暖的感动。在这期间,大量作品问世,《万水千山走遍》《梦里花落知多少》等。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三毛说过:“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是是否痛快活过。”1991年,这位传奇的女子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如同一盏茶的过程,这盏茶,可以喝一个时辰,可以饮一天、一月、一年,也可以品一生,不慕世间风物情长,不争凡尘冷暖朝夕,不惧怕人生悲喜消磨。只为了,心灵可以自由放飞。
总有一些人,值得我们一生钦佩,一生欣赏。不是羡慕他们的富庶人生,亦不是执着于他们的千秋功名,而是喜爱他们的生活态度,梦想追求。岂不知,所有的富庶与名利,背后都隐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待有一天,褪去了华丽的修饰,都要回归简朴。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这首《橄榄树》,曾经被齐豫清澈明亮的歌声,唱遍了辽阔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填词的人就是这位传奇的女子,三毛。
作者:尹杰 (部分资料取自网络)
编辑:黄启硕 何宛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