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是朗读者|第37期
- 航天强国 -
全文字数:2211
阅读时间:约9分钟
写在前面
△点击上方即可回顾校友思政公开课
“爱国奋斗南航担当”校友思政公开课前日在我校将军路校区举行,此次公开课上,“嫦娥四号”研制团队中的部分校友亮相南航。我校1988级校友,“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为南航师生畅谈他们探索星空的爱国故事和时代担当!
本期《朗读者》我们经嘉宾同意收集了孙泽洲总师的现场音频,希望通过这期节目让大家了解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同时领悟总师对我们的寄语:作为我们青年的一代,要胸怀梦想,要有目标,要仰望星空。这种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伟大事业都
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作者朗读者:孙泽洲
尊敬的各位母校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回到母校,和叶培建院士以及我们团队的何秋鹏和高珊,来到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从事的工作,与大家一起来交流和分享“嫦娥四号”的研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及取得的成绩,我个人来讲是非常荣幸。
之前来到江宁校区还是五年前,是2014年初,当年是“嫦娥三号”刚结束任务之后。今年再回到江宁校区感觉到江宁校区发生很大的变化,发展得很好,也看到了母校发展的成绩,作为南航的一个学子,也为母校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暨“嫦娥四号”探测任务》。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在2004年正式开始我们国家的探月工程任务,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2007年实现了月球的环绕探测,从此拉开了我们国家进行深空探测的序幕,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中国首次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完成了探月工程里面的第二步——落。第三步将在2019年也就是今年的稍晚一点时间,“嫦娥五号”实现采样返回,届时将会为“绕、落、回”三部曲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嫦娥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目前为止完成了两期的任务,在这两期完成过程中,实际上我们进行了五次的探测任务,分别是2007年的“嫦娥一号”,2010年的“嫦娥二号”,在这里讲一下“嫦娥二号”。“嫦娥二号”主要目的是对于月球的环绕探测,但同时它还为“嫦娥三号”整个发射的轨道,以及着陆区的选择进行了前期的技术验证。“嫦娥二号”更难得是在任务结束之后,又成功地进行了任务的拓展,对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了飞掠探测。第三次任务是“嫦娥三号”,实现了我们国家首次地外天体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2014年,“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对高速再入返回进行了试验,未来“嫦娥五号”采样回来之后,地球的载入是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因此这个任务风险很大,涉及到对于地球再入涉及到很多新的技术,因此“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主要是对这个环节的技术进行一个验证,验证结果非常成功,为今年即将实施的“嫦娥五号”奠定了很好的技术基础。第五个任务,就是2018年底、2019年初,“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成功之后,国家和人民也给了我们很高的赞誉和褒奖,在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四号参研任务的代表进行了接见,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嫦娥四号”任务还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次“嫦娥四号”任务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开放创新有一个含义,这次国际合作很多(搭载了很多国际的载荷),对于我们大国担当的作用还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实现了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是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生动实践。
总书记在讲话里面还有这么三段话,对我来讲觉得还是印象很深刻的,也借着机会与我们在座南航的学子们共同来分享一下。
这三句话是:
“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
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创新决定未来。
伟大的事业都成于实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就拿“嫦娥四号”来讲,我觉得也是,首先我们作为月球以及深空探测的我们团队来讲,因为我们起步晚,所以我们做的很多事情,可能都是别人干过的,甚至是几十年前就干过的,我们肯定是要跟跑一段时间,很多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就超越所有人,但是跟跑不代表仅限于跟跑,我们的团队还有很大的梦想,做别人没做过的,即使做别人做过的,也做更有意义的,这就是梦想,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梦想,也才成就了“嫦娥四号”任务的实现。
再有就是基于创新,我们也提到了,有梦想,有目标,但是去实现这个梦想,去实现这个目标,要靠什么?后面讲要靠实干,在实干的前提下还要有你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创新才可能。从四号本身来讲,我们就包括三号,美国和前苏联都实现过月球的着陆,甚至美国还实现了火星的着陆,那我们的月球探测并不是简单重复他们的路,包括我们即将实现火星的探测,也不是简单重复别人走过的路,有我们自己的特点,有我们自己的技术,有我们自己创新的内容在里头。再有一个就是实干,最后的所有的过程都需要实干来实现的。大家可以看到“嫦娥四号”成功之后,大家很高兴,我们也得到了很多的赞誉,但实际上回想整个研制过程,四年、三年,哪怕就算近期回想起 ,我们在发射场的90多天的工作来讲,其实背后的艰辛,以及我们的成功,都是靠我们团队靠我们集体,大家每个人的付出,团队的付出来实现的。
△孙泽洲为南航学子题词
“嫦娥四号”这个任务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很多的关注,也给予了很多的客观的评价,或者是很多的赞誉。
“嫦娥四号”任务,我觉得让我自豪的就是这么两句话,第一就是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世界探月史上的第一行足迹。再有一个就是为人类和平利用空间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其实我觉得我和我们团队对这两句的评价也感到非常恰当,对我们来讲,更多是我们感到非常的自豪。
最后再介绍一下在今年即将发射的“嫦娥五号”,将实现采样返回任务,届时将为我们刚才提到的“绕、落、回”三部曲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同时,我们月球的后续任务也正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将未来会实现月球继续的探测以及为未来的建立月球科研站进行前期的技术验证,这是讲的月球后期。
除了月球之外,我们还会走的更远,我们很快就要对火星进行探测,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对小行星,对于木星甚至更远的土星乃至于天王星等等,让我们的航天器能近距离接触,能获得很多数据,来实现我们的梦想,同时也是能够为人类认知宇宙和世界贡献我们的力量,我的报告完了,谢谢大家!
嘉
宾
介
绍
孙泽洲
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我校1988级校友。
测控通信专业和航天器总体设计领域专家,在行星际测控通信技术、地外天体软着陆及巡视探测器总体设计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所主持设计的探测器均达到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创新团队奖1项,获授权专利16项。
中国的航天强国梦,
将为中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嘉宾:孙泽洲
策 划&音 频:江天翔
编辑:徐晓龙
图文来源:嘉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