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人:“我们的美食只讲究精致”——小吃篇

江苏理工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常州人:“我们的美食只讲究精致”——小吃篇

早在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时期,江南地域的吴地先民已经能够种植稻米,开始了饭稻饮食生活。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江南菜传》中提出“饭稻羹鱼”,是对吴地饮食文化的高度概括,是常州饮食文化的根基 。常州菜,没有苏州、无锡的那么甜,没有扬州菜给人的那种 " 文胜质则史 " 的刻意,又远比苏北菜肴精细、敏锐。你可以说它 " 没个性 ",但更值得说它有品位,经历过时间打磨的品位。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今日的微刊是一篇关于常州的小吃,官微君作为常州人,有着对美食的独特见解,今天就给大家很走心安利一下。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小吃篇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1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虾饼是常州有名的传统小吃,因其形状类似腰鼓一般打着皱,又被称为“铜鼓饼”,距今已200多年历史。色呈金黄,外脆里软,香鲜可口。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有载:“虾饼,生虾肉、葱、盐、花椒、甜酒脚少许,加水和面,香油灼透”。

江苏理工学院

啃着虾饼,往人多处行,常州的老景渐浓,双桂坊已在面前。此地是常州旧市,也是谈及美味绕不开的地方。自明清时,马复兴、义隆素菜馆、长兴楼等一派老字号便在这里发家引名。如今百年过去了,老店们随着大楼的重建,多已散佚。幸而" 双桂坊 " 小吃街的招牌重新打响。原址的地下一层,热气腾腾;老师傅们双手油亮,济济一堂。

2

网油卷,如今在常州的大部分小吃店里都难觅踪影了,只因为它太荤太油;但仍有一小撮食客悄悄经营着自己的记忆。当身体被一天的工作抽空,这时候若能窝藏一个烫烫的网油卷,背着家人的批评啃掉,绝对是私有的快乐。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刚炸好的网油卷金黄浑圆,外表能透出一抹浅浅的亮棕色,这是里面的豆沙透过蛋清糊而透现出来的美景。感受到外皮的美妙,必须趁热吃啊——网油卷一回锅," 雪衣 " 就老了。

3

江苏理工学院

加蟹小笼馒头首创于清道光年间,原来叫加蟹小笼馒头,因小笼馒头诞生时,常州人还无包子一说,如今因为语言环境的变化,一般称为小笼包。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有如此多家 " 蟹黄汤包 ",靖江、镇江、无锡 …… 到底有何区别?其实在常州一尝便知。一是迎桂的小笼包,面的质感很有个性,小笼包皮经过稍许发酵,吃口柔和,还有点儿甜;二是常州加蟹小笼包,相比于靖江等地的蟹黄汤包,平价许多。一只包子的面胚只有两钱多,馅儿心却达三钱,又有蟹粉五分。蒸熟之后,皮冻融化,猪油向上走,将蟹黄熬成的蟹油、蟹肉,顶在包子口上面,看上去十分诱人。

江苏理工学院

4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大麻糕和豆腐汤是绝配。取熟鸭血、百叶、生榨菜、香菜等切成丝,舀一勺鸡汤下去一冲,滚滚烫烫,好不惬意。这豆腐汤里,有一样金金黄惹人眼:" 豆斋饼 ",其实就是 20 世纪 70 年代的那个豆渣饼。本是粮食短缺时的发明,但豆斋饼朴实的质地,足让整碗汤的 " 鲜 ",有了一个重心。

江苏理工学院

5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asdfsdgd

常州还有一种家常小吃很受追捧,那就是 " 四喜汤团 "。通常是两甜两咸,馅料分别为芝麻、豆沙、荠菜、鲜肉。常州人把四种不同口味的汤团拼在一起,都称之为 " 四喜 ",虽然馅料一直在变化,但这四只汤团各不相同的形状、以及不同形状对应的 " 福禄寿喜 " 四重含义一直未变。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对于普通常州人而言,最值得骄傲的并不是这个城市的底蕴和富庶,而是常州那种独有的味道。无形的常州味道,是常州人那谦谦君子、温情脉脉、包容接纳的性格;有形的味道,则当属让无数去到异乡仍无比怀念的常州小吃,大麻糕、四喜汤团、豆腐汤、麻油面 ……

江苏理工学院往期回顾:

江苏理工学院

我才发现,常州竟然有这样的好地方!

江苏理工学院

美编:姚怡秋

审核:易强

江苏理工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江苏理工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江苏理工学院-常州人:“我们的美食只讲究精致”——小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