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劳动者致敬
今年劳动节期间,天津卫视用近22分钟长篇幅报道我校传统壁画守护人王岩松副教授“面壁”三十载专注从事传统壁画保护及传承的事迹。他用他的劳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
(文末有视频链接哦~)
最近,网上有一段名叫《面壁者》的视频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视频播出的当天点击量就超过了200万次。视频中的主人公用自己的方式将一些流失在海外的中国传统壁画带回了身边。他是怎样做的,他做这件事情的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跟随栏目,一同走进这位神秘的“面壁者”。
他是王岩松,是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的副教授、传统壁画研究所所长,专门从事古代壁画的复制与研究工作。
他说,“这些曾经的国宝,如今都流失海外,难以在中国看见。”
“面壁”三十载,许多流失在海外的古代壁画在他手上正重新焕发生机。
他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壁画回家。去年,王岩松的团队成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计划在今年秋季开始赴山西、陕西、北京等地举办壁画巡回展览。
王岩松团队是关于传统壁画研究的专业学术团队,旨在开展壁画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主要工作是中国古代壁画的研究、教学、修复、创作、培训、传播以及壁画艺术衍生品开发等壁画事业的各个项目为宗旨。
要最大限度真实地再现古代的壁画,从制作材料到绘画颜料都有很大的讲究。用航空蜂窝板为底板,以泥地作为介质,运用泥地壁画技法进行绘制,王岩松用的泥都是专门从山西拉过来的,作画所用的颜料也全是矿物颜料。他坚持原尺寸作画,即古代壁画有多大,就进行原尺寸绘制。这些做法都为了使壁画的视觉感官最接近原作,更能体现出古代壁画的质感与肌理。
此外,王岩松也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他认为,培养学生对壁画的兴趣特别重要。只有学生慢慢喜欢上壁画,才会愿意去了解这项事业,才会有人愿意传下去。
当下,3D打印技术、高科技成果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已经非常普及。有人也会质疑王岩松的手工绘制终将会被取代。
但在他看来,手工制作才是匠人匠心,虽然是在复制古人的壁画,但依然是劳动的结晶,是匠人精神的体现。
在位于常州的世界最高佛塔——天宁寺宝塔,这座于2002年重建的宝塔。一进宝塔,引入眼帘的是大幅高约3米的壁画,虽然壁画原件和宝塔早已灰飞烟灭,但出于对唐宋历史、宗教、绘画艺术的研究,王岩松的作品已经被天宁寺宝塔永久收藏。
未来只要还有像王岩松这样的匠人在坚守,文化的传承就一定会延续下去。值此五一劳动节,让我们致敬所有为生活,为理想奋斗的劳动者们!
点击"阅读原文",收看天津卫视《津云调查》专题报道哦!
往期回顾:
江理工传统文化守护人||壁画守护人王岩松老师来源:天津广播电视台
美编:毛城玲
审核: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