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松,1978年生,2009年毕业于德国波恩莱茵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Rheinische 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t Bonn)翻译学专业,讲师,现任江苏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德语教研室副主任。2011年获校本培训说课比赛二等奖,2012年获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同年获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文科组二等奖,2012年和2013年获评考研优秀指导教师,2016年获“社团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0年翻译了德国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学家莫之宜佳(Monika Motsch)教授的学术论文《道人出山去——纪念钱钟书先生百年诞辰》,该文被收录于三联出版社出版的钱钟书纪念文集中。2015年将本校艺术设计学院邵晨霞教授的学术论文《留青竹刻的延伸设计——留青配饰的设计与制作》翻译成了德文,此文收录在了由梅泽堡大学文化艺术学院院长约翰比绍夫(Johann Bischof)教授主编的论文集中,并于2016年在德国出版。发表《“学习类型”对德语教学的启示》《中外籍教师德语教学特点对比初探》和《中德合作办学框架下的德语教学改革试验》等。
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学生利益大于一切
众所周知,国际学院的德语老师们每周都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每个老师的周课时平均都在20节,俞松当然也不例外。他家住无锡,入校8年来,他每天5点半起床,坐头班火车赶往学校给学生们上课,风雨无阻。在备考强化阶段,他的课时量有时甚至达到了每周28到30节,但是他从未因为生病或个人原因请过一天的假,甚至他还常常延长上课时间,被学生们戏称为“拖课大王”。
德方的入学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的3月和9月,为了让学生们的学习不产生间断,增强学生的考试信心,俞松和他的同事们牺牲宝贵的业余时间,顶着严寒和酷暑给备考的学生们上假期班。为了顺利完成德方的考务工作,他甚至在新婚后的第一天就来到了学校,和同事们一起站在了考务工作的第一线。因为他知道,考试关乎着学生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此时,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
备战考试,勇挑重责,高通过率成就学子留学梦
德方的FSP考试是学生出国留学的钥匙,学院高度重视。迄今为止,俞松共承担了2010级,2011级,2013级以及2015级四届学生的备考复习工作。
为了让学生们顺利拿到留学德国的通行证,早日实现他们的留学梦,俞老师和德语教研室的老师们一起不分昼夜地工作。作为教学负责人,俞老师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考试通过率,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班;每周按时制定教学计划;在每个主题结束后都组织中外教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阶段测试,了解学生的最新学习情况。此外,还定期组织相关课程负责的中外教进行小组研讨,及时和外教沟通,并保持和相关辅导员的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动态。
在俞老师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由他负责教学的年级考试平均通过率都达到了60%,其中2013级的98名学生中共有63人通过了考试,通过率达到了64%,创下近年来的新高。
热爱学生,亦师亦友,师爱无声润桃李
从2010年末正式成为中德学院的德语教师以来,俞松时时刻刻都把学生和教学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在学习方面,他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思想和生活方面主动关心学生,他经常会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与同学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做好心理辅导。为了能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他还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和他们沟通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在他的帮助下,很多学生都顺利通过了德方大学的语言入学考试,其中也不乏一些成绩后进的学生。这些学生第一次考试连口试资格都没有,在俞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短短的四五个月内,成绩大幅度提高,最终都高分过线。进步的幅度最大的前后相差达五十分之多。
学生出国后,他依然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指导,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因文化差异而遇到的困难,使他们能尽快地融入到德国的大学生活中。在德考研前夕,他又悉心帮助他们了解研究生考试的各项规定,以及准备考试的注意事项,提供学习上的必要协助,并在学校以及专业的选择上提出中肯的意见。
记得在2011级的学生出国告别会上,俞老师深情而又不乏幽默的寄语,博得了台下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甚至很多学生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师生的情谊在此刻升华。很多学生出国或毕业后依然不忘当年的授业恩师,回国后都专程回校看望老师。大家一起吃饭,聊天,回忆过去,畅谈未来。在俞老师心里,这也许就是身为老师最大的骄傲和回报。
踏出国门,完善自我,身体力行促进跨文化交流
2015年9月,俞松带着63名学生前往德国梅泽堡大学,学生们要独立面对陌生的世界开始他们的求学之路了,对于俞老师而言也是一次难能可贵的进修机会。
刚到“梅村”的前两周他忙得不可开交,每天不仅要参加德语课,陪同学生去各处参观交流,更多的时候要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尽量减轻他们初入德国的不适应和担忧。
每天他要去语言中心听不同老师及不同级别的语言课程,帮助中国学生适应和了解德国课程规律。除了听课,他还参加了梅泽堡大学向全校师生提供的各类进修课程。除此之外,梅泽堡大学还特意安排俞老师参加了他们的“走进大学”项目,应学校主办方邀请,俞老师给来校参观的德国中学生们作了一场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报告,让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
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学习的内容却让他受益匪浅,在梅泽堡大学学到的所有知识都能在中国的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运用和发挥。临行时,学生们都纷纷来和俞老师道别,师生依依惜别、恋恋不舍。
这就是俞老师,一个有耐心,有幽默感,还会讲“大道理”的老师,而更多的时候他更像一位默默无闻的“学长”,领着懵懂中追求知识的同学们,步入美好而又憧憬的未来。
往期回顾:
【校优秀教师--杨廷海】春华秋实 矢志笃行
【校优秀教师--杨润苗】对专业的探索是传道授业的源动力
【校优秀教师·王岩松】壁画美育 传承文化
【引路人风采 ·张文贤 】情倾体育 舞动青春
【引路人风采:蒋琴仙】只要学生愿意听,我愿意一直讲下去
策划:党委宣传部
供稿:国际教育学院
编辑:吴婷、严梦月
美编:姚怡秋
审核:毛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