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国平有个“杀手锏”——课堂前5分钟的提问,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引入到现在的课堂。“如果回答不出来,你就得向我提一个问题。”
和很多同学一样,黄媛也有点怕这个环节。尽管如此,每次上课前她还是觉得“有点小激动”,毕竟“路伯伯”的课“那么好”,从来都是座无虚席。
其实,“路伯伯”这个称呼是怎么被喊起来的,路国平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听着也挺好。
30年,从不上无准备之课
从教30余年,课程内容路国平早就滚瓜烂熟,可是“自己知道容易,让学生知道,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南审好课堂”的经验交流中,路国平曾经总结过自己“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心得:备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备教学内容,强调新颖充实;备课件,力求清楚易学;备教学方案,推进教法改革;备课后作业,重视辅导答疑。
原教务处处长蔡则祥认为其课堂“充满活力、高效完美”。精心做到这“五备”的课堂, “岂有不好之理!”
会计准则每年都在变,路国平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教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并希望通过呈现这种变化的痕迹,让学生理解变化背后的东西。
在路国平的公开课上,教务委员会主任程乃胜评价:路老师的课程设计非常精细、严密,问题引入、概念辨析、实务解析层层深入,课堂节奏把握精准,下课铃响起时,本堂课的内容恰好完成。
课堂节奏的精准安排,取决于对课堂内容的精准把握。
“有些教材已经说得很清楚,学生自个儿就看得懂,也不愿多听你罗嗦;但有些重点要讲清、难点要讲透,做到紧凑有致。”
有学生形容,路老师的声调和口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极有特点——不听不知道,听后忘不了”,以致常常“梦回课堂”,知识点也自然难忘。
路国平是丹阳人,他很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普通话不好,刚站上讲台时语速又比较快,也让学生费劲过。他每天琢磨着,怎么才能放慢语速,通过调节“抑扬顿挫”强调出重点和难点,怎么才能尽量吸引学生,不让学生有疲劳感。
“我以前嗓门高,每一堂课都像在做报告一样。现在到底年纪大啦,上课更像是一种对话、一种交流。”
11级会计专业的李旭彤记得,路老师总是能用身边的小例子来阐明高深的会计处理方法,“比如在讲到‘非货币资产交换’的时候,他就用自己给儿子买的房子举了例子。我们就更容易懂啦。”
路国平的课堂上,互动的设问很多,不一定都让学生站起来回答,但是会不停地有问题抛出去。一会儿一个“会不会”、“是不是”、“能不能”、“行不行”,底下的小脑袋一会儿点点,一会儿摇摇。
目光交流也是互动的一种,路国平说,不能是“我认为他懂”,得让他们真的懂。“从学生的眼神里能看得到。”
“能被路老师教过很幸运、很幸福!”11级审计5班的徐紫妍说。
路伯伯的课件“堪称完美”
陈嘉月是路国平的超级粉丝之一。在她看来,路伯伯备课超级认真,最赞的是他的PPT,条理性强、逻辑清晰,“只要看到就能明白,而且还搭配很多例题,紧扣又不局限于知识点——总之‘堪称完美’。”
每年寒暑假,路国平都会根据教学中发现的不足和课程内容的最新变化,对下学期的课件进行全面认真的修改。这边要加个案例,那边来个图表,这里内容要再简明些,那边学生上课时理解起来好像比较困难……每一次上课前,他还会对课件进行再一次的检查、修改和完善。
“会计不是单纯地把数字记在账上,不是缺了一块钱自个儿补上就行的。如果会计信息不真实,就可能造成投资者、债权人的错误决策,容不得半点马虎。”
他的认真和严谨让很多学生印象深刻,也是用以形容他的关键词之一。会计专业的王弘禹盛赞路伯伯“穿衣超有品”,当然更佩服于“他讲课和工作的时候特别严谨,尤其对于数字,从不随意。”
这份“严谨、完美”的课件学生们几乎人手一份,还有他的**习题库,也都是别的专业学生“争相想要”的重要资料。这一点上路国平毫不保留,他在开学初就会把课件拷贝给学生,方便他们预习复习。有老师需要的,他也很愿意分享。
从05年来到南审的第一版到2012年,这份不断完善的PPT获得了“全国多媒体体课件大赛”二等奖,2013年,又获得了“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课件遴选”一类优秀奖。
让陈嘉月等学生粉丝们爱上课堂、怀念课堂的另一个原因,是帅气的路伯伯的帅气板书。
在使用PPT以前,路国平上课就是一手抓个粉笔,刷刷刷刷写得飞快,基本话落音,板书也刚好写完。毛笔字、粉笔字他曾练习了好多年。
后来信息量大了,很多知识点融合多媒体可以更好地呈现,路国平的那只粉笔头还是夹在指间舍不得丢。他把关键的知识点洋洋洒洒写在黑板上,“每节课至少30%的信息通过板书来呈现。”擦擦写写中,学生也更有现场感、理解更清晰。
有时他做督导去听课,看到有些年轻老师不板书,空着那块黑板,觉得挺可惜。
在路国平心里,教学永远是第一位的。11年至今,在原来讲稿和习题集的基础上,他主持编写了4本教材,这就是他想做的事情——做真正符合实际教学规律、对学生更有帮助的教材。
“路伯伯……我们爱您!”
每次上课前,路国平都会提前一刻钟来到教室,教室里转悠转悠,聊聊问问。他喜欢学生向他提问,“为了能更好地回答,就要不断提高自己。”当然,这也是和学生更加亲近的方式之一,课堂之外的事情,也可以跟他聊一聊。
“路伯伯对学生特别关心,有什么问题给他发短信、打电话,总是能得到很及时的回应。”黄媛说。
拍视频、约采访、当评委、做嘉宾……只要学生开口,他能帮得上的,几乎“有求必应”。陈嘉月说,“我们的大创项目想请路伯伯做指导老师,我们知道他很忙,但他还是一口答应了。”
前段时间路国平生病住院,他没跟谁说,可是课堂里没了路伯伯的影子大家自然关心,每天有学生通过微信、短信、电话发来问候。
“路伯伯,您太辛苦了,要保重身体啊!”孩子们希望路老师减少工作保重身体,可是又忍不住盼望他及早回到课堂。
顾云超是2011届的毕业生,现在就职于张家港审计局。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准备考试了要怎么复习,她还是会问路伯伯。回母校,顾云超一定会和路老师联系,一起见见面、吃顿饭。“对很多同学而言,他不仅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个朋友、一位慈父。”
“我们用微信联系时都是发文字的多,路老师说自己普通话不好,怕我听不清。”
现在买的一些辅导书上,还会有路国平的名字,让顾云超倍感亲切。她会很骄傲地指着封面跟同事说:“你看,这个老师教过我哦!”
詹谦是广州特派办的一员,2012年,她作为审计干部教育学院的首期培训班学员来到南审,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这其中,路国平的“财务会计”课让她印象最为深刻。
“他对整个会计准则的把握特别清楚,知识容量的储备超级丰富,讲课又能深入浅出,让我们短时间内迅速消化。对于我们这种重在知识更新、调整知识结构的在职培训而言特别受用。”
即便远在广州,有一些企业审计中遇到的问题,詹谦也还是愿意向路老师请教,“很多准则,我们系统内好像也没有谁能像他这么熟悉。”
詹谦的口气和学生们一样:“真的,我们都很喜欢他!”有一次路国平到广州出差,当初的学员们还专门约在一起,再和路老师聚一聚。
虽然授课时间并不算长,但和路国平保持联系的学员却不少。电话里,QQ上,邮箱中……每多一次培训,来自天南地北的问候和请教就更多一些。这些来自一线的交流,对路国平而言,也是“教学相长”的重要组成。
他始终是大家的“路老师”。
路国平也曾有机会去做合伙人,开出的条件自然诱人,但他终究还是觉得校园更适合自己——相对名利,他更骄傲于“桃李满天下”,“走到哪里都有我的学生。”
有一次给CPA的同学上课,路国平像往常一样提问,看到下面同学捂嘴偷笑,回头一看,黑板上写着:“路伯伯,我们爱您!”——旁边是一行小字:“今天就别提问啦!”
“那天是愚人节,但路伯伯平时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不舍得愚他,又总觉得要有点表示……”陈嘉月乐得不行,“后来他知不知道是我写的呀?”
其实路国平不知道是谁,可是采访的时候,他特意提到了这件事,满脸微笑。
采访手记:路国平老师真的很好说话。约采访,他一口答应;10:20的采访时间被我错听成下午4:20,他先自嘲“是我普通话不好”;请他为微信受众录一段音,他说好的,现场有杂音,再录一次没关系,始终不让你为难别扭;后续的每次微信联系都能得到精准回应,不需要追问。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对路老师的印象,我也想和那些被采访的学生们一样回答:他人很和善,又认真负责,对我们超好的!
直接回复“路国平”,听听路伯伯可爱又熟悉的“丹阳普通话”版47秒精装祝福吧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