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王家新书记的新书《我的教育观》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本书是近年来王家新书记在学校的讲话、文稿整理,与前本书《使命 激情 卓越——一个大学校长八年的心路历程》相互补充,阐明了教育本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教育实现的基本路径、条件与保障,全书共有二十篇,凝聚了王家新书记对于南审、对于教育的思考,小编摘取其中的“闪烁着智慧”的语句,与诸君共飨~~
《我的教育观》
▲教育必须高扬人的大旗,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这是大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事实上,一所学校,是否有鲜明的人文精神,就看它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了以人为本。
▲到底什么才算作教育?我以为,关键就在“全面发展”上,也就是说,单纯的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并不是完整的教育。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并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生物性存在,人还是一个“自为的存在”。即是说,人之所以为人,除了他的自然属性,还有他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并且只有这三重属性相统一,才可能是健全之人,完整之人。而教育,只有同时满足了这三重属性的协调生长需要,才算是完整的教育。
▲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一项社会实践,它的最终目的是造就一个知、情、意协调发展的健全之人,它的核心任务在于引导人追求真、善、美。
▲近一年来,我不断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三个词:温暖、力量、卓越,就是针对知、情、意而提出的。
温暖针对情感,没有温暖,万物将蛰伏,人也一样甚或更为严重,事实已经证明,我们教育的很多问题皆是由于情感教育的缺失与偏颇。
力量针对智识,主要是一种专业的力量,科学的力量,学术的力量以及由此最终而升华成的精神力量。高等教育要使学生更具力量,就必须保护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好奇心,这是任何一个领域创新与持续发展的源泉。
卓越针对意志,是坚持把一件事做到完美的决心、信心以及永不止息、永不放弃的恒心,这是人生实现超越的重要指向。我之所以如此看重卓越,在于卓越可成为我们的人生信念,而单纯的信念是生命之核心。卓越的本质在于“做最好的自己”。人生若没有不断的超越,就很容易沉沦。
▲人面对理想,必须要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准备,没有这种精神,理想将注定沦落为空想。
▲我常说,南审美丽的校园最适合做两件事,学习与恋爱。我从不反对学生谈恋爱,这是理解生命的重要体验。我希望南审的学生四年里能够在这有山有水、清新自然的环境中去学会与天地沟通,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也享受生命。
▲作为“龙”的传人,首先要保住“龙”的文化血脉不断流,只有这种文化自觉才会有我们文化自信。只有文化自信了,我们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文化沟通与融合。因此,我们不断地提倡、鼓励、引导孩子们读经典,以期让民族的“符号”在他们尚且年轻的心灵烙上印记,唯且如此,长大后,他们才能具备名符其实的中国特质、中国气质与中国品质。
▲我认为,受到良好教育的学生,经受历练的人生应该呈现出“得一”状态:不再是冲突的而是和谐的,不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不再是分裂的而是圆融的。具体有十个方面的统一,包括:生理、心理与精神的统一;智识、情感与意志的统一;真诚、善良与美丽的统一;博学、专长与智慧的统一;兴味、抱负与责任的统一;学习、思考与实践的统一;自我、家庭与社会的统一;名位、财富与品质的统一;理想、现实与路径的统一;过去、未来与当下的统一。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一切教育只有落实到自我教育才有可能。这与种子的生长是一个道理:没有一个外力可以代替种子成长。也就是说,学校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上,为他们创造更多可供选择的机会,可供展示的舞台,可供锻炼的平台,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培育他们的主体责任,增强他们的主体价值感。
▲什么叫教育,教育即大爱,没有大爱者不具备教育资格。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只有大爱才会升华出大的责任,才会有忠诚,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激情,激情就是工作的动力,带着热情去工作,一定是青春飞扬的。这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大爱为基”。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大学:人与人之间有基于温情的平等,每个生命都对这片土地有归宿感,然后,扎下根去,尽情地生长,生长,生长。
《教育的情与怀》
▲人的情怀各不相同。而高尚情怀的养成却不容易,它是在潜移默化浸润中逐步地形成。这种浸润过程与看书、结交朋友,尊敬什么样的老师和崇拜什么样的偶像,以及与成长和生活的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心灵的成长带有人文的情怀,而一定的人文情怀才称得上博雅。由博雅到博爱再升华至大爱。如果每个教师随着教育年限的延长,心灵与情怀的成长不同步,无情怀、无胸怀可言,就一定不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我认为,与高尚情怀相背的三个不正之风需要遏制与避免。其一,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和争名夺利。其二,固守”小我”、小天地。其三,疏离同事、疏离学生之风。
▲打造一所大学,有形无形之间皆平衡。有形的财富是教师、学生。无形的财富汇集点在图书馆,它是人类智慧的集合处。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被动、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
▲一所大学需要有方向感,虽然永远画不出一个圆,但是不断地向自圆努力,就可以最大限度接近理想的圆。大学有个永恒不变的方向,那就是人的教育。大学没有了这个任务,那还叫大学吗?爱因斯坦论教育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我认为这就是大学理念,就是大学应该有的本来目的,全人的教育。
▲与世界上所有的机构相比,大学最大的特征是自律性强。国家靠法制,大学靠自律治学。自律表现出学者与学校的自信,这种自信如同在体育竞赛中战胜对手的必胜信念。大学应该引领社会,不是追随社会。
▲从时间上看,培养一个学生,走出校门服务社会,要真正发挥作用大约需要10年时间。从人才培养来看,大学本科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时候,必须顾及到10年以后的世界发展、中国发展和本学科发展的形势,高校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需要从远处着眼。
▲大学之梦应该是什么?从古到今中国关于教育最美好的想象是:上善若水,大爱无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