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晏维龙校长在四楼会议室为我校首届独立培养的55名学术硕士和70名专业硕士作入学教育暨科学道德与学风教育系列讲座第一讲,讲座由尹平副校长主持。
晏维龙从中华民族的“耕读”传统出发,向同学们重述了读书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的重要性。“如果从一种职业的角度来看,那么‘学生’这个职业的天职就是读书”,晏维龙说,不把本职范围内的事情做好,反而去发展副业,那就是不务正业,不走正道。南审有着绝佳的校园环境,曾获“有书卷气”的赞誉,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希望同学们能在这里“大兴读书之风”。他引用欧阳修的名句“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与大家共勉,指出,读书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累积,更重要在于要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是修身之本,更是人生的快乐之源、上升之力。
对于很多同学“读什么书”的迷茫,晏维龙给出三点建议,首先要放宽眼界,博览群书。到了研究生阶段,至少要读一读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概括性著作,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思想、脉络。如果有余力,还应该突破人文学科的藩篱,去读一读自然科学的著作,“每一个学科都有一张了解世界的地图,如果失掉这些地图,你就永远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打转转了。”其次还是要读经典、读名著。“可乐是好喝,但解渴还可以,你会那它去喂婴儿吗?”晏维龙说,现在微信等移动终端提供的“快餐式”阅读正在占据大家越来越多的时间,但是从这些“快餐”里获得的营养太浅薄,不足以滋养人生的厚度,所以,必须充分利用研究生阶段的大好时光,多读经典和名著,吸收人类社会的“精华之精华”。最后还应该读好工具书,掌握好从事研究、工作的手段和武器。
晏维龙还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他指出,从本科到研究生,知识的获取将是一个“从一到百”飞跃的过程,首先要学会融会贯通,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在读某一学科的书时,将多本同样主题的书放在一起对读,相互联系和鉴别,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答案”有所体悟。其次,要学会分类归档,在有一定的读书积累后,按照自己的理解为所学分门别类,“搭建自己的图书馆”。第三,要学会在读书中思辨,不断试错,“一条路走不通,换一条走,只有去试了,才能做出对的选择”。第四要经常研讨切磋,晏维龙说,到了一定境界,学问就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所以“怎么研讨都不为过”,要敢于有所坚持。最后还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将所学“成文、成学”的能力,让自己有所产出。最终从读者成长为一个学者。
在校长讲座之前,全体研究生还观看了《责任》、《印象南审》等校园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