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六月十八
立
秋
2020年
8月7日
初候 凉风至
二候 白露降
三候 寒蝉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我国传统上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预示着暑去凉来。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街梧桐月明中
立秋三侯
一侯,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习
俗
啃秋:“啃秋”,也称“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占气候:张家港民间习惯以立秋时辰的早晚来占卜秋后天气的凉热。农谚曰:“朝立秋,訚(yín)飕飕;夜立秋,热吼吼。”就是说若立秋的时日在早晨,则天气就会凉快下来。“訚(yín)”在吴方言中即“冷”,天寒言訚(yín)。晚上立秋,秋后天气还是会闷热,立秋后炎暑不退,即称之为秋老虎,指热浪凶猛。崔实在《四民月令》中也有此说:“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手。”
喝绿豆百合汤:绿豆百合汤是清凉解暑的物品,尽管立秋后还可能出现“秋老虎”,但是,张家港人一般在立秋后几乎不再喝绿豆百合汤了,所以就在立秋这一天“喝个够”。
贴秋膘:民间还有“贴秋膘”的习俗。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通常体重会减少一些。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着装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导“薄衣御寒”的养生法,明确指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实践证明,这种主张“秋冻”的方法,既顺应了自然候(包括居室气候)的需要,又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预防疾病、自我保护的作用。
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添衣加裤,而应该尽可能晚一点增衣,能穿短袖衬衫,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尽量不加套。
运动
金秋季节, 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在锻炼时,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另一方面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
立秋以后,冷空气势力将逐渐加强,活动趋于频繁, 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增大,且"一场秋雨一场寒",应该注意加强御寒锻炼,提高抗寒能力,以便在强冷空气和寒冬季节到来时也能够适应气候环境,增强体质。
防病
秋季是肠炎、痢疾、乙型脑炎等病的多发节,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加强疫情防控意识,做好疫情防控准备。
图片:整理自网络
编辑:陈功
文字:苏州卫监、张家港城事
笃学明德 经世致用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