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不抠门的“老板”,
总喜欢倾囊相助;
他们是闪亮亮的“启明星”,
科研路上呕心泣血;
他们是不摆架子的良师,
一起海阔天空聊情怀;
他们是清一色的“白衣先生”,
时刻教诲“治病救人不可怠”。
他们,是
最有范儿的徐医大研究生导师们!!!
根据《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优秀导师团队评选办法(试行)》》(徐医大研字〔2020〕6号)文件精神及相关通知要求,经个人申请、学院推荐、专家评审,曾令宇等10名同志获“优秀研究生导师”,慢性疼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团队等3个团队获“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一起看看导师们的风采吧!
↓↓↓
优
秀
导
师
(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序)
1
白津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哦)
白津,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为徐州医科大学特聘教授,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nnals of Oncology、Molecular Cancer、PNAS、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8篇,IF>15分3篇,IF>5分22篇。申报发明专利6项。
白津教授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带领的课题组共获得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0项省部级项目,累计科研经费1000余万。研究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2),江苏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排名1),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4),江苏省肿瘤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4)。获江苏省“科教强卫重点人才”,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六大高峰人才”、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徐州市“十大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白津教授自2010年入职以来,共培养研究生3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24名。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2项。研究生作为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50篇,IF>15分3篇,IF>5分18篇。
学生评语:他善于给予学生思想上的自由,激励学生发挥自我主动性,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作为他的学生,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培养了创新思维,逐渐有了独挡一面的能力。
2
曾令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哦)
曾令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州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院长,徐州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骨髓干细胞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令宇教授在学习和工作期间长期从事骨髓微环境及造血调控方面的研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植入功能不良和GVHD)、白血病和MPN炎性微环境与疾病发生等方面积累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先后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及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
曾令宇教授现任江苏省免疫学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实验诊断学组委员。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课题1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 项,累计科研经费500余万元,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1项,徐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收录30余篇。
曾令宇教授自1995年入职以来,共培养研究生42名。其中已毕业硕士研究生34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8名。以曾令宇教授为通讯作者且指导研究生作为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篇,累积影响因子70余分,篇均影响因子大于3.5。曾令宇教授指导的第1位博士研究生在博期间以第一/并列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累积影响因子21分,毕业论文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另外,曾令宇教授指导的10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6名学生获得徐州医科大学创新课题。
学生评语:她始终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犹如慈母关爱着每一位同学,在意着我们的每一步成长和进步。
3
顾兵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哦)
顾兵,博士,徐州医科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及附属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徐州市实验诊断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快速检测新技术与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美国普渡大学及UCLA访问学者,江苏省“科教强卫”医学重点人才、“333工程”人才、“六大人才高峰”人才、“六个一工程”高层次卫生人才,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会长。
顾兵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以第一或通迅作者发表论文127篇,其中在Emerg Infect Dis、Gut Microbes、EmergMicrobes Infect、J Antimicrob Chemothe、J Clin Microbiol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64篇(其中一区论文14篇)、在中华级期刊发表论文14篇;编写学术专著与教材35部,其中主编及副主编18部;获授权专利5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5项。
顾兵教授自2015年入职以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其中已毕业8名,在读4名。以顾兵教授为通讯作者且实验室研究生作为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4篇,累计影响因子83.8分,平均3.5分。另外,顾兵教授指导的研究生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奖1人次、校学术之星3人次、国家奖学金3人次、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1人次,所指导的研究生均在三级甲等医院就业。
学生评语:他用诗句诉说憧憬和梦想,他用行动诠释情怀和担当。他平易近人、亦师亦友,如“乔的笑”般爽朗;他严谨执着、精益求精,如《向日葵》般炽烈。他一直怀揣激情,奔跑在学术道路上。
4
蒋冠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哦)
蒋冠,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医学博士,江苏省医师协会皮肤病性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皮肤病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副组长。蒋冠教授在学习和工作期间长期从事纳米医学、皮肤光老化的科学研究,在皮肤常见病、疑难杂症的诊治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临床经验,擅长荨麻疹、痤疮、瘙痒症、白癜风、银屑病、过敏性紫癜、黄褐斑等疾病诊治。
10分2篇。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基金、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基金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基金资助、徐州市科技计划基金、徐州市医学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基金资助。2017年荣获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资助。先后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徐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淮海科学技术二等奖、徐州市十大青年科技奖、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年度学术奖、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年度SCI论文奖三等奖。
蒋冠教授共培养研究生22名。其中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3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9名。蒋冠教授指导的2017届硕士研究生路全胜同学的毕业论文入选徐州医科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017届硕士研究生陶颖凯荣获徐州医科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学术之星提名奖。2020年蒋冠教授荣获徐州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学生评语:他获得过各种荣誉,在未与他接触之前,我们看到的只是这些荣誉的外在光彩。走近了,才深知每一份荣誉里,都蕴含着导师的辛勤与奋斗。光环下的他,是一位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白衣战士,更是一位三尺讲台传道授业的光荣教师。
5
李安安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哦)
李安安,博士,教授,江苏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脑病生物信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安安教授在学习和工作期间长期从事感觉神经生物学尤其是嗅觉方向的研究,在细胞外电生理记录、动物嗅觉行为学以及光遗传技术方面积累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获得“张香桐神经科学优秀研究生论文奖”。入选“徐州医科大学第一届十大杰出青年”以及“徐州医科大学优秀研究人才支持计划”等。
李安安教授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发表至PNAS(2011, 2020),J Neurosci(2014, 2015, 2017, 2019)以及Acta Physiologica(2019, 2020)等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领域权威杂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江苏省特聘教授人才项目等各级项目共7项。
李安安教授自2015年入职以来,共培养研究生18名。其中已毕业硕士研究生7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11名。以李安安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且实验室研究生作为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篇,累积影响因子37.41,篇均影响因子5.34。另外,李安安教授独立指导的第一届(2017届)硕士研究生周杨同学的毕业论文入选江苏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019届硕士毕业生王晓杰同学的毕业论文也已经被学校送审至省教育厅参评优秀硕士毕业论文,目前正在评审中。
学生评语:他在学术上要求严格,及时督促我们的科研进度。在我们的科研遇到困难时,老师就是我们坚强的后盾,他能不断提出新的方案以帮助学生度过难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给予力所能及的关爱,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之情。
6
裴冬生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哦)
裴冬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二层次)、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卫计委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江苏省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学会理事。裴冬生主要从事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课题,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课题。目前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江苏医学科技奖1项、徐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
裴冬生教授自2009年以来,共培养研究生35名。其中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3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12名。以裴冬生教授为通讯作者且实验室研究生作为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8篇,累积影响因子55.734 ,单篇平均影响因子 6.97。裴冬生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有8人获得国家奖学金。裴冬生教授独立指导的霍福春同学(2018届)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并以第一作者在杂志Cell Death Differ发表文章一篇。2016届硕士研究生张迎春同学以第一作者在杂志J Exp Clin Cancer Res发表文章一篇。2018级博士研究生陈菲菲同学以第一作者在杂志Cell Death Dis发表文章1篇。
学生评语:平易近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很幸运能在人生的这一重要阶段遇到这样的良师、益友。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老师始终以一个优秀研究生导师的教师标准要求自己,关爱学生,关心着学生成长,献身科研学术,孜孜不倦。
7
燕宪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哦)
燕宪亮,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急诊医学科主任,兼任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急慢性化学物中毒、心肺脑复苏及重要脏器损伤保护等急诊危重症的救治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急性中毒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先后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六个一”卫生拔尖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和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诊中坚”优秀急诊医师等。
燕宪亮教授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主持江苏省第十三批“六大人才高峰”项目、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和徐州市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培育点等各级项目共5项。
燕宪亮教授自2010年以来,共培养研究生27名,其中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共5名。以通讯作者且实验室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5篇,其中一区1篇,累积影响因子18.28,平均影响因子3.65。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丁玉雪同学的论文在2019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年会上作交流发言并获得“优秀论文奖”。2020年初,指导过的研究生桂淳、宋晓洁在武汉抗疫一线坚守,李明、汪翔等均参加了江苏省支援湖北医疗队,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学生评语:睿智仁馨,严谨旷达;嘉言善行、教导有方。和老师相处如沐春风,离别之后亦时常挂念。他学术精深却待人亲切,诲人不倦更多勉励宽容,不论是在学术和人生道路上,燕老师都是相知相契的良师。
8
姚瑞芹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哦)
姚瑞芹,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姚瑞芹教授在学习和工作期间长期从事神经生物学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损伤方向的研究,在神经干细胞、髓鞘发育与再生以及啮齿动物学习、记忆和认知等研究方面积累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姚瑞芹教授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J Neuroinflammation,Cell Death Dis,Front Cell Neurosci,Brain Behav Immun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项目共6项,参与科技部重点项目1项。主讲研究生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2门课程,以及本科生细胞生物学课程,主编教材1部,参编英文教材1部,主持江苏省研究生教改课题1项,发表教学论文7篇。
姚瑞芹教授共培养研究生41名。其中已毕业硕士研究生30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11名,联合培养博士生2名,其中5人获批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训练项目,1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届硕士毕业生叶豆同学的毕业论文被学校送审至省教育厅参评优秀硕士毕业论文,目前正在评审中。以姚瑞芹教授为通讯作者且实验室研究生作为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累积影响因子45.62分。
学生评语: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潜心教研,无问西东。走上讲台,姚老师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给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她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教学风格感染着我们,让我们充分释放个性、展现自我。走进实验室,老师用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引领我们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在她的培育和指引下,我们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阔。
9
张昊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哦)
张昊,博士后、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徐医附院胸心外科副主任、胸外科主任。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Clinical Fellow,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世界肺癌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老年医学会慢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青年委员。
张昊教授致力于胸外科疾病临床及基础研究,擅长微创机器人及胸腔镜治疗胸部肿瘤,受到同行及患者广泛认可,连续多次获得徐州医科大学及徐医附院优秀党员及先进个人。主持相关课题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社会发展重点研发专项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获评省“六大人才高峰”A类、省医疗新技术引进一等奖、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三等奖、淮海科学技术二等奖、省科教强卫青年人才、市青年科技人才先锋岗、市青年医学后备人才、市十大青年科技奖、徐州医科大学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等。
张昊教授长期承担多层次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带教工作。获临床专项教改课题立项1项、获徐州医科大学优秀教案与讲稿比赛二等奖、三等奖及徐州医科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荣誉称号。作为学科骨干,已协助学科带头人或自主培养硕士生10余人,指导发表SCI论文1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40分。指导学生获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课题3项、国家奖学金4项、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1项。协助指导本学科首位外籍研究生并取得优异成绩(SCI论文3篇),该学生现已赴湘雅医学院胸心外科继续博士阶段学习。
学生评语:君子乾乾,虚怀善教意高远;学生惕惕,博观厚积与师齐。在张老师看似严厉冷峻的外表下是一言一行中对学生的激励与关怀。一届届研究生在他的指导下不断进取,勤学慎思,成长收获。
10
周秀萍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哦)
周秀萍,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脑胶质瘤分子机制与靶向治疗的研究,挖掘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并筛选小分子化合物进行临床前研究。先后遴选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对象、江苏省第四期、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徐州医科大学“优秀研究人才支持计划”与徐州医科大学B类特聘教授等。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基础与转化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组委员,江苏省脑胶质瘤协作组秘书。
120。研究工作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张香桐神经科学研究生论文优秀奖、徐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徐州医科大学优秀科技工作奖等。
120分。多名毕业研究生到德国海德堡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攻读博士学位。
学生评语:治学严谨、默默耕耘,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周老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我们看到一个师者应有的气度。从她那里不仅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学习到了如何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优秀导师团队
1
免疫团队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哦)
免疫与代谢研究导师团队由郑葵阳、黄旭枫、汤仁仙、王玉刚、于英华、杨晶、王会、刘晓梅、周峰、韦艳霞等组成。团队以免疫代谢近十年新兴、交叉、前沿的热点科研领域为主线,以“肠-肝-脑轴”免疫代谢调控为特色,探索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预警靶标和药物靶点,形成三个稳定研究方向:微生态与免疫代谢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调控、肿瘤与免疫代谢调控。该导师团队拥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6人,博士22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江苏特聘教授”5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双创”博士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1人以及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5人,拥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是一支热心育人、富有活力、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导师团队。
近五年,该团队共培养硕士研究生 90余名,博士研究生5名,研究生获江苏省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9项、江苏省研究生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次,其他省市级奖励和荣誉 10 余项。团队在Hepatology、Nucleic Acids Res、Obes Rev、Diabetologia、GLIA、J Neuroinflammation、Mol Nutr Food Re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近30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累积经费2000余万元;主编、副主编《华支睾吸虫的生物学和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等专著及教材4部;获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高校自然科学研究类)一等奖、淮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学生评语:特别高兴能够成为免疫与代谢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的一员,我们的导师团队不仅有实力,更有毅力。秉持“真学真做,学真做真”的室训,在导师们的引领下,我们求“真”的道路上拼搏进取!
2
血液团队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哦)
造血干细胞移植及CAR-T细胞过继治疗团队由徐开林,李振宇,曹江,桑威,赵恺,陈翀,潘彬等组成。团队围绕恶性血液病的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问题,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防治策略以及抗原嵌合受体(CAR)-T细胞疗法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是基础与临床交叉融合、人员结构合理的临床转化研究团队。该导师团队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人才4人,博士生导师2人,有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2人。团队带头人徐开林教授是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第八~十届血液学分会委员,第八届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第一、二届江苏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CAR-T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团队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项,其中包括重点项目1项,获教育部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5项,在Lancet Haematology、JAMA Oncology、Leukemia、Haematologica和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等血液学、肿瘤学专业领域顶级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近五年,该团队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05名,博士研究生15名,其中14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人获得江苏省双创博士项目, 34人获得江苏省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33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人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人成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7人成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Lancet Haematology、Leukemia和Haematologica等血液学权威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培养研究生中多人在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分会,江苏省血液学分会移植学组,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等学会任职。
学生评语:我们的老师是“四有”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他们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你若真心向学,我必倾囊相赠;你若惆怅迷茫,我必陪伴相望;你若学识提高,我必为你打call。
3
麻醉团队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哦)
慢性疼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导师团队由曹君利、张励才、张咏梅、申文、肖诚、周春艺、潘志强、张红星等组成。团队围绕慢性疼痛和疼痛-抑郁共病的基础科学问题及其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临床问题,探究慢性疼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和疼痛-抑郁共病可能存在的相同的环路、细胞和分子机制,具有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多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相结合的特点。该导师团队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公示中),江苏省特聘教授 4 人,江苏省杰出青年人才1人,江苏省“333”工程人才 4 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博士生导师 5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江苏省双创 团队”“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4 个。团队带头人曹君利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成员。
近五年,该团队共培养硕士研究生 97 名,博士研究生 16 名,研究生获江苏省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21 项、国家级奖学金 10 人,其他省市级奖励和荣誉 20余项。团队在 Neuron、Biological Psychiatry、 PNAS、J Neurosci、Anesthesiology、Pain 等国际著名 SCI 期刊发表论文 100余篇, 获得各级各类课题 57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7 项(含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1项),获省级课题 38 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发明专利 15 项,主编和主译包括《现代麻醉学》、《米勒麻醉学》等大型专著 10余部(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2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 4 项。
学生评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对我们导师最好的赞美,他们有着劳谦虚己的德行品格,有着敬始慎终的治学态度,他们亦师亦友,默默付出着,用爱心浇灌每一颗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让我们成为了自己世界里最耀眼的存在。
↓↓↓
有时很严肃
有时很可亲
有时很智慧
有时很呆萌
。。。。。。
我们的导师真有范儿!
同学,
你get到了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精彩推荐
☆节约,让生活更美好!
☆奔涌吧,后浪!
☆我校1982届校友、灯塔医师董家鸿:寄语基层医师
☆一花一草一世界!“拼”出美丽徐医大!
☆事关你我|民法典,与生活同行!
☆毕业了|微笑着,迎接新挑战!
策划|汤双平
编辑|黄越
责编|汤双平王天乐
素材来源|研究生院
你,get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