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照亮了我的青春!

江苏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谢谢你,照亮了我的青春!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一支粉笔行云流水

两鬓斑白无怨无悔

三尺讲台尽显风采

四季耕耘硕果累累

2020年

又一批老师

从学校教学、管理、科研岗位上荣休

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

我们采访了其中的几位代表

一起来认识他们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一路相伴感恩有你

江苏大学

王赛扬(党委统战部原部长)

鉴往知来,抚今追昔。在江苏大学工作的20多年里,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诸多领域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从镇江师专到江苏大学,从教师岗到行政岗,我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管理理念,与学校共同成长。作为学校奋进发展的见证者和建设者,江大的每一个成就和荣光都渗透着老教职工的智慧和汗水,正是一代又一代江大人的传承积淀和卓越奋斗,才形成了今天江大特有的文化精神与历史底蕴。

退休之际,心中感慨颇多,感恩学校搭建平台,让我的视野更开阔;感恩学校的教育培养,让我的人生充实而有意义。今后我还将继续关心支持学校的改革事业发展,做好江大故事的宣传员、做好江大精神文脉的守护者,关注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学校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江苏大学

学在江大 矢志不渝

江苏大学

吴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

岁月更迭,光阴流转,依稀记得1978年我刚来学校的情景。转眼,我已在江大学习工作42年,从学习开始,到学习结束。

工作时我是跟着老师学习,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在实践中认识、提高、总结、升华。其中编写工程类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材、金属材料专业实验课程教材、从校园到职场系列丛书充实了我的教学生活。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更新。计算机应用于我们工作中,我便投入到学习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程序、计算机操作中。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后,就开始试着制作实验课课件。经过一番努力,使课堂教学上了一个台阶,课件也获得了首届江苏大学课件比赛二等奖。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互联网、校园网、超星图书馆、期刊网都成了我的学习研究对象。网上办公、排课表、登成绩、测评……每天都有新的知识需要学习。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又投入到网上教学的准备中,在即将退休的时刻我又学会了上网课。

学在江大,学无止境,退休前我依然学习到了很多,圆满地完成了工作。由衷感谢我的母校江苏大学对我的培养,感谢恩师、同事以及学生,愿你们一切顺利!

江苏大学

勤奋敬业实践创新

江苏大学

赵德安(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

从教一天,育人一天。82年留校后,我就一直致力于教授《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专业英语》等课程,近40年工作经历,见证了电气学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学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回顾奋斗历程,在学校提供的科研和教学环境下,我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及省部级教研、科研项目20余项,完成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多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国家优秀教学团队1项、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1门、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江苏省重点教材1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0项、三等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在众多头衔中,我最钟爱的还是“老师”这一称呼,最喜欢的荣誉始终是“江苏省教学名师”。如何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的经验与体会是:注重教学手段创新、注重教学实践结合、注重科研反哺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祝愿江苏大学有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名师大家,共绘学校美好蓝图。

江苏大学

站好讲台 做好科研

江苏大学

陈章耀(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教师)

站上讲台是荣耀,站好讲台是使命。我的教学生涯从1982年8月开始。我喜欢讲台,喜欢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是神圣的事业。

作为教师,要对学生心中有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爱与宽容。不放弃每一位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创造条件培养其成才。只要用心投入,学生就能看得见,也会在心里感受得到。教学是一份良心活,这是因为教书和育人是分不开的,教学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还应该用正能量引导学生走上正途,突出育人功能。

大学教师,教学和科研要并重。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年青教师要两条腿走路,不停向前。静下心来做课题,沉下身子做研究。在教育改革驶入快车道的今天,大学教师应立足实际、深入研究、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站上大学讲台是一份荣耀,一种肯定,站好大学讲台则是一份责任、一种使命,更要有爱!

江苏大学

投以木桃 报以琼浆

江苏大学

周红(医学院教师)

岁月如歌,光阴似水。作为文革后第一届医学专业大学生,1982年毕业后我来到了镇江医学院,一路见证了学校从大专到本科、从单科到综合性大学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医学检验专业,在全国展现出办学早、师资强、辐射广的特色。2011年加入江苏大学大家庭后更是一路前行,多学科人才引进,教学科研突飞猛进,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相继诞生,医学检验专业一跃成为国家一流专业。作为参与其中奋斗的一员,我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工作于学校也受造于学校。前辈老师们的传帮带给了我信心,学校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让我分别在日本、美国学习深造。2003年回到学校,工作与生活均得到了很好的安排,使我能够潜心教学与科研。我衷心感恩一切,感谢多年来支持我工作的各级领导、同事和学生。

今年虽已退休,但还有几名硕博士生未毕业,我将一如既往指导他们的研究工作,关注和支持学校的发展。长江后浪推前浪,衷心祝愿后辈们奋力拼搏,开拓一片新天地,祝愿江苏大学未来更加美好。

江苏大学

强健体魄 砥砺意志

江苏大学

贝庭谊(体育部教师)

弘扬体育精神,振奋中国力量。再没有什么,比激动人心的忘我拼搏更能体现体育精神;也没有什么,比奥运赛场国歌响起、国旗升起更能激发民族自豪感。我12岁从事体育训练和竞赛,体育不仅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更磨炼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8年的教学生涯使我不仅对体育事业,对学校领导、同事以及学生都有着深深的眷念和不舍,也对体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体育是力量的角逐、是智慧的较量、是美丽的展示、是激情的飞扬。

学校排球、足球、田径等高水平运动队在国内外竞赛中屡创佳绩,已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名片”,让人感到自豪。大学体育教学的本质是传承体育文化与精神,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学到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培养意志品质,让他们终身受益,这就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最大心愿。希望年轻一代体育工作者认真总结老一辈的经验,在教学中做到有耐心、信心和决心,挖掘体育文化价值、精神内核,利用体育影响力,打好体育牌,在坚定文化自信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前进。

江苏大学

艰苦奋斗 流体精神

江苏大学

汤跃( 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突破关键技术,服务国家建设需要,一直以来就是我校流体中心的发展特色,流体中心科研队伍始终积极参与国民经济主战场,积极研究和开发国家重大工程和企业所急需的应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为我国能源与动力工程、水利工程和农业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我骄傲,我是一名流体中心科研工作者。我自从1978年考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到今年退休,回忆所经历的40年,先后从事了水泵测试技术和节水灌溉装备的研究和开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流体中心的优良传统。时代在变,我们仍然要保持优良传统,并将其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光大。

一代代流体人的传统精神不能丢,年轻人要去除浮躁,选择研究方向要结合国家需求、服务行业发展,要充分发挥流体中心的专业和人才优势,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交叉融合发展之路,进行跨学科拓展研究,加强创新资源建设,为我校的特色发展作出贡献。

江苏大学

坚守初心不忘本真

江苏大学

王绍娟(京江学院教学工作部教师)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京江人走过了一条发展之路、探索之路、创新之路。1984年我来到学校工作,1999年成立京江学院,我一直在京江学院教学工作部工作。

作为全国首批“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之一,20多年来,京江学院紧紧依托江苏大学母体,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兴院,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出了一批批理想信念坚定、真才实学的莘莘学子。作为奋战在教务工作一线的老战斗员,我见证了每一位京江学子的成长成才。

退休前,我先后服务了32000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站在京江学院建院20周年大会的领奖台上,我收获了“持续贡献奖”,为我的工作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今后,愿京江学院早日实现“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应用型大学的梦想,愿江苏大学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书写新的更大的辉煌!

江苏大学

一片丹心,谆谆教诲

教师节来临之际

请为他们点个赞!

江苏大学

审核|吴奕

统筹|杨雨

编辑|季炜晨

文字|程宸

江苏大学

爱江大,请点亮

江苏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江苏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江苏大学-谢谢你,照亮了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