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当老师》征文 | 为了1461天的约定——殷乐希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我为什么要当老师》征文 | 为了1461天的约定——殷乐希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几度花开花落 有时快乐 有时落寞。很欣慰生命某段时刻 曾一起渡过……”

在2018届的毕业生晚会上,我抱着不到两岁的女儿站在千报的舞台上,唱着那首熟悉的旋律,心中默念:“这是最后一次为毕业生登台献唱了”,却发现喉咙早已哽咽得唱不出声来……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十三年前,为了那一声召唤

思绪飞回到了十三年前,2007年的那个夏天,那年我大三,作为2004级的首届南广人,被学校推荐到CCTV5实习。赶上即将到来的奥运年,我怀揣着成为一名纪录片人的梦想,加入到由张朝夕、王冲霄担任导演的十集大型人文纪录片《我们的奥林匹克》的拍摄中。

2007年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如中国人对待奥运会的热情。跟随着纪录片摄制组,辗转西安、太原、北京,我们先后采访了曾代表中国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中国奥运活化石”、著名体育教育家、西安体育学院教授郭洁;采访了以中国体育三部曲《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成名的著名报告文学家赵瑜老师,以及诸多中国体育届的先驱们。

作为一名摄影专业的学生,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当中,无疑是幸福的,梦想的舞台似乎已经向我张开双臂,央视栏目组的领导也向我抛出了橄榄枝,希望我能留下来,2008年奥运会在向我招手。

命运的奇妙,也许就在于她从不会按照写好的剧本出演,人生的精彩也许就在于他的不确定性。正当我准备在北京大展拳脚之际,一个从学校打来的电话,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2007年9月,学校决定成立摄影系,时任创系主任的董老师给我打来电话:“我们要成立摄影系了,乐希你还是回来吧。”短短几句话,我却明白它的分量。

短暂的犹豫过后,我开始收拾行囊,决定回家,回到我的母校,参与建立摄影系!

因为我是南广的“黄埔一期”的八百标兵之一,南广给了我成长的沃土,母校呼唤我,我义不容辞。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十年之后,为了梦想的延续

“老班,我在武汉,我正在同济医院ICU重症监护室里”。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武汉人民更是铭心刻骨, 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下子阻断了我归途的列车。

身在外地的武汉人,一夜之间,仿佛都患上了应激创伤综合症,因为那里有我们的亲人、朋友、儿时的玩伴,美好的回忆。只恨自己不能身处家乡,尽一份力!

在疫情肆虐的时刻,2009级照明一班的曹俊龙发来一段语音留言,“老班,我正在同济医院ICU重症监护室里拍摄抗疫纪录片”。看着他传过来的照片,我一下子懵了,反应过来时,已经泪眼朦胧。画面上的他们,全身包裹着防护服,带着护目镜,手持摄像机,辗转于金银潭医院、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在疫情最危险的地方,在战疫的最前线,他们默默地拍摄记录着。

我甚至辨认不出哪个是他,只有防护服的背面用马克笔写着他们的名字。他们不是记者,也不属于任何媒体……但是这群令人敬佩的逆行者,就这么勇敢地去了,为了践行他们的传媒梦想!

“俊龙,你要保护好自己,老师为你骄傲,南广为你骄傲,武汉人民感谢你们!”

后来,这部名叫《冬去春归1》的纪录片被剪成了三集,由著名武汉籍女演员徐帆老师担任配音,在优酷首页投放,并长期处于纪录片类排行榜第一名的位置。而曹俊龙在的09级照明艺术班,是我留校后担任班主任带的第一届。

生命有时候是一个轮回,我还依稀记得,大一时给他们上纪录片课,从台下投来的那饱含期待却又充满稚气的目光。那个在班级里略显活泼、总不安分的俊龙同学,已经成长为一名比他的老师更优秀、更勇敢的传媒人。如果翻阅我2020年4月4日的朋友圈,你会看到一个被汗水浸湿了防护服,被护目镜勒得满脸皱纹的年轻面容,背后是武汉同济医院的几个大字。虽然带着口罩,但是我知道他在笑,那是青春肆意的微笑,好像是在说:“老班,我胜利了,现在我是一名合格的传媒人了。你的纪录片之梦还没有结束,她正在我们身上延续,发热、发光!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十年前,一名年轻的老师走上讲台,将自己所有的专业知识倾授给学生;十年后,学生用一身本领回馈老师的家乡!这一刻,老师是幸福的。我感谢我的学生,也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后来,摄影系长大了,成为了摄影学院,在白院长的带领下,我们开展了师生实践创作项目“九个梦想”,他鼓励我们带着学生一起进行微电影创作。在学校和学院的多方支持下,我担纲导演带领学生团队创作了《小偷与乞丐》、《再袭面包店》等微电影作品,而当年创作团队中的那些学生都走上了社会,有的成为摄影师、导演,也有的成了传媒公司的创始人,在各自的领域开疆拓土,我们的传媒梦想就这样如花绽放。在南广,师生之间就是这样通过一部部作品、一次次创作、一起刷过的大夜将彼此的生命联结在一起。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带领学生拍摄央视《越战越勇》人物短片)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带领学生拍摄微电影《小偷与乞丐》)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带领学生拍摄微电影《小偷与乞丐》)

现在想来,虽然我没有留在央视,后来我却推荐了许多优秀毕业生过去,如我带的第二届学生王聪、张玉阶两位同学去了央视的航拍部,他们先后参与了国庆70周年大阅兵、青岛上合峰会、上海进博会、2018年南海海军大阅兵、2019青岛海军大阅兵、2019世界军人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的拍摄工作。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我校14级毕业生王聪及所获荣誉)

让梦想延续,相信这是我们南广每一位老师的执念,在这里,我们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延展到无限的青春轮回中,让一个个青春梦想的光芒闪耀四方!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指导学生创作)

用一生时间,导演一幕幕青春大戏

在南广,为了我的学生,我曾经不止一次地登台献唱,甚至会唱到潸然泪下。在千报的舞台上,我从青葱少年站成了发福奶爸,也不止一次地暗下决心,“今年是最后一次了”,明年就再不上台了,但往往情之所至又忍不住引吭高歌,送别那些即将离校的孩子们。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2018的夏天,北京还是那么火热,和十一年前的那个夏天一样。在离簋街不远的一家小店,约上当时一起在央视实习的南广04级同学相聚,聊的最多的还是那个关于奥运的夏天的点滴。后来这部《我们的奥林匹克》也荣获国际体育类电视节目最高奖——米兰荣誉花环奖,而获奖的那一集正好是我们参与的第三集《微笑1988》。

席间,当年的同学突然问道:“你为什么要回学校做一名老师呢?”

对于这个问题,每位老师、每个人生阶段好像都有不同的答案。

对于十年前的我,是因为一份信任、一份期待、一份对母校的依恋。

而现在的我会说,投身教育,就是将一颗种子埋在学生心中,那颗种子在不同的土壤里会有不同的变化。种子里有爱和希望、知识和梦想,它会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直至时机成熟、破土而出、四散开花!

在我家中的书柜上,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两块我最珍视的物件,那是我的学生专门定制,并从北京寄来的礼物——一大一小两个场记板:

一块上写着:

片名:永远的南广人

导演:你们

摄影师:我们

日期:Forever

另一块上写着:

片名:时光不散

导演:殷乐希

摄影师:照明二班

日期:1461Days

落款都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摄影系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我想,在大学的舞台上

老师不只是一名主持人

也不只是独唱的歌者

他应该是一位联合导演

用一生时间,用心

和学生们一起导出了一幕幕青春大戏

每届学生来到这里

用1461天的时间去排练演习

再用一辈子去演绎真正的人间戏剧

岁月轻绕指,往事已成诗

我的导演生涯,依然在继续……

在南传这片崭新的舞台上

期待属于你我的1461天

这里是你们青春的排练场

也是我们梦想萌发的地方!

CUCN全媒体中心

图 文 | 殷 乐 希

排 版 | 十 月

编 辑 | 任 思 怡

责 编 |邢张隆城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南京传媒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我为什么要当老师》征文 | 为了1461天的约定——殷乐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