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国之脊梁袁隆平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送别!国之脊梁袁隆平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5月22日13时07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袁老的两个梦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两个梦,袁隆平毕生投身杂交水稻事业。今天,一起回顾袁隆平的追梦人生。

为杂交水稻奋斗的一生

袁隆平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西。因为父母的关系,袁隆平的少年求学时代去过很多地方,让袁隆平见识到了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6岁那年,母亲带袁隆平到汉口郊区一家果园去游玩。对于在城市里住惯了,从没见识过农村果园的袁隆平来讲,那次旅行稍显奇妙。

“从此,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我记忆中那个美丽的果园便飘进我的心灵,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袁隆平说。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1949年夏天,袁隆平高中毕业后,父亲打算让他报考南京中山大学,但袁隆平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说,我想当一个农业科学家。这句“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他守护了近70年。在20世纪60年代,粮食问题是生活中的大问题,由于物资匮乏,按月取粮则成为每个家庭获取粮食的唯一途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袁老发现了试验田里的第一株天然杂交稻,继而推开了水稻杂交实验的大门。

1953年8月,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毕业。同年被分配到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1960年7月,袁老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他知道,水稻天然杂交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性。不过,一旦杂交成功产量也许会倍增。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6年后,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同年5月,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看到后,以科委九局名义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动。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袁老研究和实验杂交水稻的过程中,也有过失败与质疑。

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2年后,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产量在原来基础上增产一倍有余。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2020年11月2日,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3000斤攻关测产在湖南衡南县启动。测产结果显示,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2020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进行了测产验收,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达到1530.76公斤,湖南衡南基地冲击双季稻亩产纪录成功!袁老90岁生日愿望,也在这一刻实现。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这位“90后”的逐梦脚步从未停下。

大星辞九州,众人皆缅怀

惊悉袁隆平院士逝世后

作为挚友

钟南山院士送上了

简洁而深情的缅怀之辞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袁隆平去世后,群众自发夹道送别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口

布满了鲜花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西南大学袁隆平的雕像前布满花海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深切缅怀 沉痛哀悼

身不饥寒,天未曾负我;

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

先行者安息,后来者努力。

一稻济世,万家粮足;

国士无双,先生千古。

袁老,一路走好

策划 /紫金学院新闻宣传中心

图片 / 网络

排版 / 李华红 李霞

审核 /郭怡雪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送别!国之脊梁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