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城事 | 南京红色文化故事 第⑤期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聆·城事 | 南京红色文化故事 第⑤期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聆·城事》电台为同学们推出了一系列关于南京的红色文化故事。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的叶明珠老师,为我们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雨花台”的故事。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叶明珠,女,满族,1977年生,中共党员,现就职于南京开放大学继续教育中心,从事开放教育教务工作,江苏省普通话测试员。

2004年入校工作以来,先后在原远程教学部、财务处、原教务一处任职。先后担任原直属党总支第五支部分工会主席、校第七届和第八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获得过学校首届“师德先进个人”,多次获校“优秀工会干部”,及国家开放大学“招生工作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雨花台烈士陵园

烈士英魂励后人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悲壮的狱中斗争

雨花台因盛产晶莹圆润、色彩斑斓的卵石而被称为玛瑙岗、聚宝山;又因传说南朝梁武帝时期高僧云光法师在岗上设坛讲经说法感动苍天落花如雨而得名。到了明、清两代,这里成为江南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然而,在1927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却成为国民党当局的血色刑场。生逢国难当头,在雨花台牺牲的先烈们,甘洒热血,将青春熔铸到了扶危救国的历史使命中。

“就是死,也不能干孬种事!”这句话摘自雨花英烈贺瑞麟于1928年写下的绝笔《死前日记》,他曾任青团南京市委书记,牺牲时年仅19岁。

贺瑞麟,1925年入读东南大学附中。他在学校接触到的马列著作,促使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他立志成为一个替天下劳苦大众求解放的革命战士,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

1928年7月,贺瑞麟不幸被捕,关押在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部。虽然遭受百般折磨,但他依然表现出顽强的斗志。贺瑞麟预计敌人不会放过自己,他开始思考,在失去自由,即将失去生命的时候,还能为党做些什么。“今天是中秋节,是我《死前日记》的开始。”他的《死前日记》记录下敌人的残酷刑罚,也总结了狱中同志的奋力斗争。

“从9月22号起,我们被紧关着的号子忽然紧张起来。老杨请求保释不许,许多难友都停止了接见......啊,去了,去了!永远的别了!同志们最后的一次对望啊!千金一刻,今生今世只此一刻了。努力啊,努力你们的前途。我,我不久就要步砚芬的后尘,到雨花台去了,永远的别了,祝你们早日成功。未来的世界终归是我们的!”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为了表达忠于党的决心,贺瑞麟不仅写,而且画。其中有一幅五角星的画中写着“雨花台”,表示自己已经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在写给父母的遗书中,他表达了对家庭深深的歉疚之情,写下了“为大家,弃小家”的心声。

1928年10月6日,贺瑞麟从容地走出看守所,走向雨花台刑场。在遇往雨花台的道路两旁,早已站满了许多围观或为他们送行的百姓,个个眼中噙着泪花。刽子手见跟来的群众太多,为防意外,还未到雨花台刑场,就提前杀害了贺瑞麟。

永恒的雨花英烈精神

1930—1934年和1948—1949年这两个阶段,中国革命充满危机,前途未卜,而雨花英烈们却毅然活跃在敌人腹地。他们在关键时刻、生死关头坚信、坚定并坚守了自己的政治选择。

石璞,大革命时期牺牲的最年轻的党员,1930年8月被捕,他被关进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部看守所。其父石吉昌托人营救。律师到牢中对石璞说:“你父母听到你被捕的消息,悲痛万分,托我来为你辩护。只要你按我的计划行事,可免一死,且能立即释放。你必须在开庭审判时,承认自己由于年幼无知,误入歧途,所犯过失,是受匪徒指使,非出已愿,从此改过自新,闭门苦读圣贤书,以待异日报国。”石璞听后回答:“你何不直说令我叛变,苟且偷生。杀我头易,改变我信仰难。”1930年9月4日,石璞在雨花台英勇就义。

1933年8月,曾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的罗登贤,在走向雨花台刑场时,留下“个人死不足惜,全国人民未解放,责任未了,才是千古遗憾”的豪迈遗言。

1934年1月,时任共青团上海闸北区委书记的郭钢琳被捕入狱。她的父亲请来国民党中央民训部视察专员,劝她不要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自行断送,对此,郭纲琳决绝地回复道:“革命者的青春是美好的,我早已将她献给了伟大的祖国……你们是不可能理解我的心情的,人民却会理解我今天斗争的意义。”

英勇无畏、慷慨赴死的雨花英烈群体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他们大多家境殷实,衣食无忧;他们都很年轻,牺牲时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中很多人受过高等教育,还有部分留学海外,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不是为生活所迫去参加革命,甚至完全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舒适生活,但是他们却选择了一条流血牺牲的革命道路。他们心里装着的不是一已一家之小利,而是为民奉献和矢志兴邦的担当。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以“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为内涵的雨花英烈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不灭的红色记忆

1949年12月12日,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定在雨花台建造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包括雨花台主峰等5个山岗,以主峰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轴线,自由向北有广场、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北殉难处烈士大型雕像、北大门以及西殉难处烈士墓群、东殉难处烈士纪念亭等。陵园正门立有一对石柱,高约18米,朴素庄严,象征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陵园内部有宽阔的广场和花坛。雨花台中的建筑凝固了近代以来英雄血、百姓泪写就的革命记忆。

巨型烈士雕塑群像是雨花台风景区的标志建筑,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花岗岩群雕。烈士群雕建于1979年,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九位先烈在就义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雕像周围松柏常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忠魂水垂不朽。

坐落在雨花台主峰峰顶的纪念碑建于1989年,碑高42.3米,寓意为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纪念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个部分组成。碑额形如红旗和火炬。碑身正面为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背面为当代书法家武中奇书写的碑文。纪念碑前立有烈士铜像,高5.5米,题为“宁死不屈”。底层平台两侧立有向革命先烈肃立致敬的群众石刻雕像。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位于陵园南侧,与纪念碑遥相对应,由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馆门庭南北两面均雕有2.5米见方的日月同辉花岗岩浮雕,象征着烈士精神与河山共存,与日月同辉。这是一组“凹”型两层的白色古典型建筑,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层面为乳白色琉璃瓦,外墙是花岗岩贴面,正门上有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有1000余件烈士遗物、410多幅珍贵图片,以及恽代英、邓中夏等179位烈士的事迹和文献资料。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整个雨花台烈士陵园,松柏常青,苍松似海,翠竹成林,巍巍青山下,革命烈士长眠于此。雨花台成千上万革命先烈,有着不同的籍贯、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身份,但他们有一个共同归宿—英勇牺牲。他们中的每一个人,为振兴中华、造福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聆·城事 | 南京红色文化故事 第④期

聆·城事 | 南京红色文化故事 第③期

聆·城事 | 南京红色文化故事 第②期

聆·城事 | 南京红色文化故事 第①期

责编 |朱小蔚 审核 |董瑶

编辑| 宋玲瑜 文字| 南京出版传媒集团 吴陈

剪辑 | 吴 陈 朗读| 叶明珠 吴陈

校正 | 吴 陈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点个“赞”,再点个“在看”,一起听雨花台吧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专科院校-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聆·城事 | 南京红色文化故事 第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