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前,我在张謇先生创办的全国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求学,我们班的音乐老师便是张謇的孙女张柔武。全国解放之初,一切欣欣向荣,我们一群十六七岁的年轻人,一群向往新生活的青年,从乡村走进城市,求知若渴、意气风发,对身边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对美好的事物倾心向往,那是一个朝气蓬勃、令人难忘的岁月。
先贤张謇曾有力推动南通地区现代音乐教育,为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先后为所创办的多所学校创作校歌歌词。耳濡目染、心心相印,为传承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之初,张柔武成为祖父所创办的师范学校里的一名辛勤园丁。此事在当年学校师生中引起巨大反响,我们作为新社会的第一代知识青年,对张老师的音乐课充满了期盼。
张老师来校上班,早晨7点15分左右在校门口准时下车,她“笃笃笃”地踩着水泥路走进教学大楼,稳健自在,见人问好,彬彬有礼。她衣着朴素、落落大方,对学生平易近人,无半点骄气、傲气,对于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青少年,这是颇有文化修养的知识女性的诱惑力。她上的第一节课,我们几分惊喜,几分好奇。状元家的才女来当一名普通教师,实在难能可贵。同学们大都来自农村,眼界和觉悟带着几分稚嫩、狭隘,初看到她风姿绰约的走进教室,内心的敬畏油然而生。一堂课下来很快敬畏变成了尊敬。她生动的教学,银铃般的嗓音,彻底把我们征服了,我们遇到了一位术业有专攻的好老师,就像干涸土地上的禾苗久旱逢甘霖,在音乐的一方天地中开始了茁壮成长。
张老师教音乐,非常重视视唱练习。从音符开始,教我们认识每一个音符的名称及其时值,从简谱慢慢到五线谱。她说:“要学会唱歌,首先要识谱,认识了歌谱,跟着节奏哼词,很快就能学唱会一首歌。”记得当时学校用的是前苏联的五级计分法。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张老师要求学生站到讲台前,当着全班师生的面放声歌唱,开始不少学生情绪紧张,脸红耳赤,但这不失是一个提高音乐水平的好方法,大家都是青少年,好面子,争名次,为了过关,课后纷纷苦练,如此一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劲道大大提升。张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60多年后回忆起来,还是那么亲切、甜蜜。
这里,我还要说一说张老师是如何培养学生音乐自主能力、要求我们认真练琴的故事。她把班级划分若干小组,排好名单,分好练琴室,每天必须在规定时间里练琴,并要达到她的要求,天天如此,无一中断!记得当年,在南通人民公园的大路旁、濠河边、树荫下,琴房里飘出一阵阵悠扬动听的乐曲,人们走过忍不住驻足欣赏,那便是当年通师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在学生心底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在我们的心中,这道美丽的风景线与张柔武老师的靓丽形象重合在一起,常常不由自主浮现在眼前。
张老师在音乐教育上有了许多创新,硕果累累,退休后还担任了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参政议政,关心国家大事,如今已是102岁高龄了。教育的接力棒代代相传,65年前的教诲,终生不忘,如今的我也已87岁了,我的学生也遍及祖国各地,他们是我的学生,也是张老师您的学生。
作者 | 陈必信
编辑 | 顾雅楠
审核 | 组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