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课程研究,历时四年,设计打造了一套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共同进行的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借力苏州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资源,通过校内合作、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多样化方式,开拓课堂教学空间,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近日,我校又一新的思政课再登强国平台。
“学习强国”发布我校思政慕课
点击上方蓝字获取往期精彩瞬间
2020-07-25发布《中国"汽车人"的精神解读》2020-08-26发布《吴文化传承与创新》2020-09-06发布《琴筝艺术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0-09-30发布《新时代下的"机器与人"》
2021-10-28发布《跟随音乐的脚步 探寻爱国的情怀》
课程主题:《跟随音乐的脚步探寻爱国的情怀》
主讲:思政部副教授 沈洁 艺术学院副教授 谢丹
课程由思政部与艺术学院共同打造,以爱国主义为主要核心内容,包含爱国主义的定义、爱国主义的特征、爱国主义的作用、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及主题五部分。
课程以音乐为切入口,带领观众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课程探讨了音乐对情感的影响和感染,了解音乐家在创作爱国主义音乐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社会背景,了解以文艺工作者为代表的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群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爱以及竭尽所能对家园的守护,理性认识我们与祖国之间深刻的依存关系,成为我们践行爱国主义中的一杆秤、一盏灯。
媒体报道
光明日报
打造“流量一代”大学生喜爱的思政课(2021年11月5日)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丹桂飘香、国旗招展的苏州市职业大学校园里,中国红镶边的“宣传思政融媒学习驿站”前,同学们纷纷驻足打卡。歌声来自思政部副教授沈洁与艺术学院副教授谢丹共同为艺术学院学生上的一堂“专业+思政”双主体思政金课——《跟随音乐的脚步 探寻爱国的情怀》。借助数字技术带来的思政课堂全面升级,来自全校的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与此相同的精神震撼。
多年来,学校立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产业发展情况、社会发展态势,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体验与价值观。为此,学校从思政内容供给侧改革出发,把思政课程基本理论分别与各专业的思政元素相结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思政+专业”课程模式,引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摸索出一条技术赋能的数字化思政教改创新之路。
2017年以来,学校开始组建“思政+专业”双主体师资团队,促进“思政+专业”同频共振。国家级技能大师、企业CEO、人力资源经理、非遗传承人、文博专家、优秀毕业生等纷纷走进校园,“双主体”团队发挥各自专业背景优势,合作研究、共同选题、共拟教案、设计课堂、同堂授课。
学校每年组织思政课教师定期开展“走基地、看变化、改教法”活动,到苏州经济文化发展前沿阵地参观学习,让思政课教师结合所讲课程汲取更多鲜活的素材。将专业中的思政元素以及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中提炼的思政要素,切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教育中,推进形成“思政+专业”模式。
目前,苏州市职业大学已推出“思政金课”27讲,并在线上分享,5堂课入选“学习强国”慕课平台。“坚定文化自信——吴文化传承与创新”“丝缕流光,锦绣华章——蚕桑丝绸中的中国印记”“爱国、和谐、友善——琴筝艺术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成为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学生课后反响热烈。“在这之前,我从未觉得思政课的教学是如此的新颖有趣,令人难忘。”2020级科技创新班学生方振东说。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颠覆式的变革。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模式都呈现了与互联网共生共融的新态势。面对‘流量一代’的当代大学生,现代技术的进步正倒逼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该校宣传统战部部长韩承敏说。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样化发展、互动性发展、融合式发展,使思政教育工作平台得以拓展与延伸。苏州市职业大学党委书记钮雪林表示,一直以来,学校党委高度注重发挥美丽校园的环境育人功能,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三结合”特色思政工作上持续进行实践与探索,积极构建多维度、立体化思政工作新格局,成就学生,成就老师,努力缔造出彩的职大故事,形成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来源| 光明日报、学习强国信息综合
编辑| 周心宇 彭洁
责编| 王心怡
审核| 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