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位于江宁校区图书馆二楼大厅的“郑和下西洋及明代苏商国际商贸主题文物展”,经过5天紧张布置,与在我校召开的中国商业史学会“社会变革的商贸力量”学术研讨会同期开展。50多件珍贵明代文物首次与经贸师生见面,用无声的语言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大航海历史和海上丝绸之路经贸与文化交流历史。
文物展得到南京市郑和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全部展品由南京市郑和研究会会员、我校客座教授王世清老师提供。王世清老师长期致力于被誉为南京文明之光并与良渚文化齐名的“湖熟文化”研究,2010年5月发现两处六朝时期遗址,2015年6月考证出大明龙江船厂遗址,先后为南京博物院、芜湖博物馆、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南京长江大桥桥史馆等捐赠文物藏品。文物展面积近120平方米,分南北两个展区,南展区集中展示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度量衡、货币、货物等商贸类文物,北展区以郑和建造宝船的工具及航海类文物为主要呈现内容。
公元1405年至公元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途径亚洲、非洲东部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传播中华文明,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中外友好关系,架起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友谊桥梁,成为中国倡导建立“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心”。郑和使用中国瓷器、丝绸、铁器、种子等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的物产,交易西洋各国香料、奇珍异兽等宝物,繁荣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成为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鼻祖。郑和公平买卖调剂余缺、变废为宝提升价值、顺风载客开辟商道、官民结合激活市场,成为明代国际贸易的典范。
文物展是学校将“厚德、崇文、实业、创新”新苏商精神融入博雅全人教育体系,打造以“苏商精神”为特征的校园文化的创新举措,进一步丰富了以“苏商大讲堂”、“苏商文化长廊”“苏商文化广场”等平台载体开展文化育人的形式和内容,为正在推进的“苏商文化展馆”建设拓宽工作思路、提供灵感启发,将更好地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财经商贸类人才培养注入精神动力和文化元素。
—END—
江苏经贸新媒体中心
文、图:阿诺
责任编辑:范妍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