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同志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
今天,让我们共同聆听经济管理学院会计192班谢梦雨同学讲述的《总理精神不朽,海棠花开依旧》。
人民总理周恩来
1976年1月8日,操劳一生的周恩来总理,走完了78年的人生旅程。他的骨灰洒向祖国大地,他的身后没有子女,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50多年革命生涯,26载总理重任,“周恩来”这个名字,成为了中国人民永远的怀念。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45年了,今天将用2个小故事诠释何为“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
周恩来作为国家总理,管理着一个“大家”,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勤务员,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决不让亲属之事影响“大家”。
周总理与侄女的合照
1968年,周恩来的一个侄女赴内蒙古插队,由于表现好,经当地群众推荐,应征参军。周恩来得知后说:“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内蒙古那么多人,专挑上了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搞特殊化,一点也不能搞。”周恩来还专门给相关同志提出:“你们再不把孩子退回去,我就下命令了。”这个侄女最终脱下军装,返回内蒙古草原插队劳动。临行时,周恩来说:“我自己没有孩子,但要教育侄子侄女走自己这一条路。”
事实上,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不少故乡亲友要谋求一官半职,周恩来曾专门召集家庭会议,定下“十条家规”:
1、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出差顺路时看看;
2、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3、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出钱,没有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4、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5、不许请客送礼;
6、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7、凡个人生活中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8、生活要艰苦朴素;
9、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10、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这10条家规,是周家晚辈根据周恩来平时对他们的教育总结出来的。周恩来没有写在纸上,而是写进了后辈们心中。
家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组成部分。周恩来建立的严格家风和具体家规,不仅对当时的各级干部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对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十条家规,不仅是对亲属的严格要求,更是培养干部家风的极好教材。它像一面镜子,告诫我们如何掌好权、用好权,如何过好权力关、亲情关。
周恩来最后的工作台历记录
工作台历
1972年5月18日,周恩来被确诊罹患膀胱癌。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他也未停止工作。
他的工作台历记录得清晰而明确:从1974年1月1日至6月1日住进医院准备接受手术的这139天中,每日工作12小时至14小时的有9天,工作14小时至18小时的有74天,工作超过18小时的有38天,连续工作24小时的有5天,只有13天的工作量在12小时之内。
我们来看其中的一份工作台历,3月26日的连续工作长达23个小时,这只是他在那些日子的一个缩影。
1975年1月,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抱病作《政府工作报告》。
周恩来从1974年6月1日生病住院,到1976年1月8日病逝,587天里做过大小手术14次,平均40天做一次,其间他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负责同志谈话55次,接见外宾63次,召开会议40次……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抱病操劳国事。
邓颖超与周恩来总理的遗体作最后的诀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周恩来身上最鲜明的崇高风范。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周恩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他的名字不会随时光的流淌而逝去,他的精神在岁月的洗礼下历久弥新。总理精神不朽,海棠花香依旧。我们学习周恩来精神,就要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好人民的公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牢记初心使命,不断砥砺奋进,在盛世中缅怀伟人英灵,在征程中勇担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周龙
资料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审核:党委宣传部
微信号:wxgyxy1958
新浪微博:@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投稿邮箱:wxgyxy1958@网址未加载
欢迎广大工艺学子后台留言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官方微信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