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人物角——钟南山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医学史人物角——钟南山

84岁逆行抗“疫”一线,给全国人民吃下“定心丸”——这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从鲁莽少年到运动健将/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十一岁的钟南山,趁父母不在家,拿着家里最大的一把布伞,从三楼的窗子跳了下去。“他太想像空中的鸟儿一样飞翔了。”这就是少年钟南山,像很多男孩子一样调皮、贪玩,也有着惊人的勇气。

1955年,高三学生钟南山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田径运动会,在男子400米项目中,获得了第三名的骄人成绩。

这时,中央体育学院来信,希望他能到国家队去训练。面对抉择,父亲钟世藩建议儿子选择学业。钟世藩认为,体育竞技不能成为从事一生的工作,但如果钟南山选择医学,则可以一辈子治病救人。

如今,84岁的钟南山仍然坚持运动,一身肌肉令年轻人都自愧不如。钟南山说:“我为什么到现在还喜欢体育运动呢?因为它能培养人的三种精神:第一是竞争精神,一定要力争上游;第二是团队精神;第三是如何在单位时间里高效地完成任务。就像跑400米栏,练了一年,成绩才提高三秒,每一秒都那么宝贵。把体育的这种竞技精神拿到工作、学习上,是极为宝贵的。”

/ 35岁才踏上为医道路/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在那个特殊年代,个人的命运只能任凭时代大潮裹挟。钟南山当过校报编辑、下放农村锻炼、烧过锅炉……毕业后整整十一年,他都没有从事医疗工作。

直到1971年,钟世藩忽然问钟南山:“南山,你今年几岁了?”钟南山不假思索地答道:“三十五岁。”“三十五岁了,真可怕……”父亲的这句话深深刺激了钟南山。四十多年后,钟南山回忆,一生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就是父亲当年说的这句话,这话重新唤醒了他对医学事业的强烈追求。

43岁那年,钟南山获得了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的机会。面对导师的轻视,他以一场精彩的公开演讲完美亮相;为了做研究,他从自己身上抽血检测仪器、把自己当做小白鼠做一氧化碳吸入实验……对于心爱的医学事业,他奉献了全部身心。

学成归国后,父亲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终于用行动让外国人明白了,中国人不是一无是处。”那时,钟南山已经45岁了,这是他自记事起,第一次获得父亲的表扬。

/ 诚实是父母给他上的人生第一课/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虽然出生成长在战争年代,但钟南山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父亲钟世藩在北京协和医院获得博士学位,母亲廖月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护理学专业,他们给孩子创造了开明、讲理、充满爱的家庭环境。父亲严谨勤奋,对工作尽职尽责,回到家还带着钟南山一起做实验;母亲温柔善良,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依旧资助钟南山的同学上大学。父母都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从他们身上,钟南山学到了医者的博爱与敬业。

在钟南山的成长中,有一个关乎“诚实”的故事。小学时,钟南山曾将父母给他的伙食费偷藏下来买零食吃,还撒谎瞒着父母。事情败露后,一向严厉的父亲,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南山,你自己想一想,像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办。”钟南山一宿无眠,谎言被揭穿后的羞耻深深印在他的心里。从那以后,他一直告诫自己,要讲实话,做老实人。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诚实、承诺、仁爱、自强不息,是父母教育和生命成长留给钟南山的宝贵财富。这几个故事,钟南山多次在公开访谈中谈及,它们对于钟院士的成长、对于他品格的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希望这些良好的家风,能感染更多的青少年读者。“在钟南山身上,我们看到了源自他父母的清正之气,而他们的精神气质,与千百年来胸怀家国、心怀社稷的中华有识之士一脉相承。良好的家风和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高贵的中国精神,共同成就了钟南山的品质和成就。”

编辑:徐颖

排版:徐颖

责编:肖俊婕 张少琪 冷婧律

审核:许莉 葛昊洋

来源:网络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西本科院校-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医学史人物角——钟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