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专业简介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创办于1958年,前身是为发展新中国铀矿地质勘探事业而设立的“岩石矿物”专业,1966年至1977年曾停招, 2004年更名为“地球化学”专业。东华理工大学是我国最早招收地球化学专业的院校之一。本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拥有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教研平台。经过几代东理人的艰苦努力和传承发展,地球化学专业已成为江西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并于2020年获批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是我国核工业系统地球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本专业毕业生中已涌现出一大批服务国家国防和核工业的杰出校友,如国家级教学名师赖绍聪、颜丹平等,核行业突出专家王森、徐开云、李子颖等。
NO.2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综合素质,掌握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能从事勘查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等学科领域的工作,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NO.3 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从事一线教学和科研的专业教师46名,省级教学科研团队1个,其中国家优青1人,赣鄱“555”人才3人,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5人,博士生导师6人。专业教师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等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经历。
地球化学专业教师合影(南昌市小平小道陈列馆)
NO.4 教学与科研平台
本专业拥有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置有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多人共览显微镜及高级透反偏光显微镜等教学实验设备。依托基础地质实验室、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引入电子探针、同位素质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包裹体测温系统、inVia系列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设备,为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保障。近五年来,地球化学专业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地调专项等各类科研课题400余项,科研总经费超过3.5亿元;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20项;出版教材和专著35部,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150余篇。
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 | |
电子探针 |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 |
inVia系列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 | 同位素质谱仪 |
国家级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铀矿物实验室 | 基础地质实验室 |
岩矿鉴定实验室 | 矿相实验室 |
地质博物馆 |
NO.5 实习实训与科研合作基地
地球化学专业围绕“提升学生野外工作技能、培养地质学科学思维范式和完善野外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基地”三个方面构筑了课堂实验、野外实习、生产实践与科学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了杭州地质认识实习基地、江山环境地球化学及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基地、相山铀矿地质生产实习基地、梅岭基础地质课间实习基地,并依托这4个野外实习基地和15个校企联合实习基地,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教学方法、方式等改革,显著提升了地质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专业已累计为我国地质、矿产勘探等领域(主要是核工业系统)培养和输送了几千名优秀人才。
NO.6 创新创业与科技竞赛
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大学生各类赛事中获得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多项,例如:第五届全国地质技能大赛获奖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中国地球科学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挑战赛获奖2项,地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等。
学生部分获奖证书
NO.7 就业与深造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大地勘系统及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为核地质行业输送了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如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广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局以及全国各省地质局、地震局等。据用人单位反映,本专业毕业生吃苦耐劳,基本知识掌握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本专业毕业生近五年的初次就业率均为96%以上,考研率持续稳定在30%以上。
完
资料来源:地科无线微信公众号
——东华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
网址:https://zsb.ecut.edu.cn/
招生咨询电话
0791-83897952 83898005 83897751
传真:0791-83897952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开区广兰大道418号(3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