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革命诗词学党史知识” | 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教材系列(十二)

赣南师范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诵革命诗词学党史知识” | 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教材系列(十二)

赣南师范大学

前言

20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奋进的中国迈上新的征程。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奋勇前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好红色资源学党史,赣南师范大学创新形式、丰富载体,依托学校“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联合“赣江诗会”,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重点建设项目(20JDZDI11)的资助下,推出“诵革命诗词·学党史知识”系列专题,邀请国内著名文化学者、语言文字工作者、广播电视主持人及师生党员诵读革命诗词,同时介绍与之相关的党史知识和革命故事,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有声专题教材,激励全校师生感悟信仰力量,弘扬革命精神,切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务求实效、走在前列。

本期,我们推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原司长姚喜双老师朗诵毛泽东同志的《十六字令三首》《沁园春·雪》,学习诗词背后的党史知识,感悟党的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诵革命诗词

赣南师范大学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1934年)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诗词背景

这三首小令作于1934年到1935年间。在远离中央根据地井冈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红军不仅大多数时候都在高山峻岭中行军,而且也常在万山丛中冲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既历尽艰辛,又充满胜利的喜悦。毛泽东这三首小令,就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在翻山越岭的长征行军途中写下的。

沁园春·雪

毛泽东(1936年)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词背景

六届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安定县瓦窑堡举行扩大会议,提出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东渡黄河,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2月5日至20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学党史知识

赣南师范大学

瓦窑堡会议

六届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举行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是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在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极需制定新的战略策略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由张闻天主持,与会者有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李维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张浩、邓颖超、吴亮平、郭洪涛等十余人,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也参加了会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和中共代表团发布《八一宣言》的经过;毛泽东作《军事战略问题》的报告;张闻天作《政治形势与策略问题》的报告。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错误,制定了正确的策略。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变为“人民共和国”。

这次会议是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这次会议所提出的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既说明在抗日前提下,有必要和可能与民族资产阶级以至地主买办阶级中的一部分力量重新建立统一战线,也着重说明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能够和必须掌握领导权;既着重批判“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提醒全党警惕1927年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遭受失败的教训。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善于总结过去革命失败的经验,学会从中国实际出发,把共产国际七大提出的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略的总方针,创造性地运用来指导中国的革命运动。

——《中国共产党历史系列辞典》

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

读革命故事

赣南师范大学

山的颂歌

——《十六字令三首》的故事

毛泽东,这一历史巨人,对山情有独钟。正是巍峨屹立的群山,造就了巨人毛泽东的坚强意志、宽广胸怀和不畏艰险的斗志。纵观其一生,可以说,无处不在同山打交道。出生在韶山冲;起事在井冈山;人生最大的转折是在长征奔波中的群山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得势在崇山峻岭中,难怪他曾说过这样一句饶有趣味的话:“我们在山上,他在水边。”这里的“他"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建都在南京,依傍长江,后又在重庆设陪都.紧靠长江和嘉陵江。而毛泽东却是靠山来成就事业的。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他又在不断的巡视祖国的大好河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翻开他的许多鸿篇大作,几乎没有不说山的;看看他那气势磅薄的千古绝句,十有八九都与山相关,借山抒发他的豪情壮志。

以山抒情言志,可谓毛泽东的拿手好戏,而这三首《十六字令三首·山》,正是写于1934年至1935年间,中国工农红军命运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毛泽东个人命运的转折点。自1932年毛泽东被“左”倾错误领导者排挤掉军事、政治领导权后,一直在中央政府领导从事经济建设,坐冷板凳。“左”倾错误领导,致使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1934年10月毛泽东随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根据地出发,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到贵州,一路上在数也数不清的高山峻岭中行进,从连绵不断的万山丛中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可谓艰难险阻,整天都在与山打交道。毛泽东在目不暇接的高山中,再次体验到了山的高、险、奇、峻,从中汲取着营养,陶冶着情操,鼓舞着斗志,不断地吟着写泰山峻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制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书写着庐山奇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名诗绝句。同时也不断地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向中央主要领导人陈述改变红军被动挨打局面的建议,力争挽救红军,挽救党。他的行动逐渐得到党的一些主要领导人和红军指战员的理解和支持,开始着他人生历程的大转折。中央红军终于放弃与红二方面军汇合的不现实计划,听从了他的建议,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毛泽东在欣喜中赞美山高峻险的诗句,有如《太平御览》卷四记载的“武功太平,去天三百尺”,唐朝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宋朝贺铸在《渔家傲·荆溪咏》中“南岳去天才五尺”.清代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七中“高霄(岭名)慵隔,去天三尺”。毛泽东还记起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他看着艰难行进中的红军战士,又联想起古代一些大诗人咏山的不朽佳句,豪情满怀挥手写下了赞美山势险峻的《十六字令三首》。

——摘自《毛泽东诗词故事》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69-70页

更多精彩音频

请关注“赣江诗会”微信公众号

专栏回顾

▲重磅!赣南师范大学2021年江西省第二批本科批次投档线公布

▲文明实践立于行①:红色走读学党史 访老党员砺初心

▲青春我最红 | 锁定央视频网络直播间,与赣师人一同走进红色纪念馆

▲@准赣师er,2021赣师大新媒体中心“青云班”开讲啦!

▲今天,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重要提醒!全体赣师人请注意!

GNNU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重点建设项目(20JDZDI11)资助

音频丨赣江诗会

组稿丨肖俊辉 刘嘉怡

编辑丨周帅

审稿丨郭振涛 张莹秋

责编丨李强主编丨刘权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赣南师范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西本科院校-赣南师范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赣南师范大学-“诵革命诗词学党史知识” | 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教材系列(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