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刊发我校校长张艳国理论文章

南昌师范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网刊发我校校长张艳国理论文章

南昌师范学院

南昌师范学院

南昌师范学院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刊发我校校长张艳国理论文章《坚持唯物史观 不断走向胜利》。原文如下:

坚持唯物史观 不断走向胜利

张艳国

道路与旗帜,说到底是政党与理论问题。在近代以后的中国,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中国社会苦难深重中产生的有初心、有使命的政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拓奋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创造了翻天覆地、改天换地、浴火重生的奇迹。

实践成果的取得,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而指导思想的内核,从根本性上讲,是政党据以认识历史、指导社会实践的理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确立并坚持了自己的精神旗帜。百年来,唯物史观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朽的旗帜、走向胜利的旗帜、开辟未来的旗帜。

历史选择唯物史观

列宁曾经说过,在讨论任何一个历史问题时,都应该将该问题严格地限定于产生该问题的历史时代。将唯物史观放置到进入先进中国人视野并在中国传播、得到中国人认可和接受的历史环境中,与其说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唯物史观,不如说是历史选择了唯物史观,更具体地说,是黑云压城、苦难深重、国运低迷的中国近代史选择了唯物史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唯物史观的时代条件。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制,推翻了腐朽无能的清朝,实行了民主共和,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暂时的胜利,曾经带给人们喜悦,给予人们前进的希望。但是,在革命与复辟、民主与专制、新与旧的激烈较量中,辛亥革命最终失败,国运继续下行,迄于五四时期,跌落至“谷底”。这一切,都引起先进中国人的深刻反思和进一步探索。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了,老的奋斗方式失灵了,唯有寄希望于新的更有活力的思想理论。彼时,通过日本、俄国传入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学说,无疑是黑暗中国长夜里一缕耀眼的光芒,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恩格斯指出,理论满足实践需要的程度,取决于实践需要理论的程度。任何理论是否科学、是否正确、能否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都要通过它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来检验。唯物史观具有实效和威力高于同时代其他理论的自身内在优势,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唯物史观的客观条件。

五四时期,国人盼望比辛亥革命更深刻、更广泛、更彻底的社会革命,一举结束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中国以出路,这是当时社会的心理基础,也是当时一切探索中国社会前进道路的人们的共识。中国社会蕴藏着深刻变革,如同久旱的良田祈盼着甘霖。因此,那时思想活跃,各种思潮一浪高过一浪。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同时,巴枯宁主义、蒲鲁东主义、托尔斯泰泛劳动主义、克鲁泡特金进化论以及工团主义、新村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思想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俄国爆发举世震惊的十月革命并取得成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威力,极大地给人智慧启迪和革命启发。因此,正如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所言,在北京高校,追慕唯物史观成为一种时髦。施存统说,当时学界新思潮风靡,终于对共产主义新思想产生了共鸣。这是当时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革命者共有的心路历程。以唯物史观为基石的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俄国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中国问题,因为唯物史观内蕴的进步性、革命性和彻底性彰显了它自身具有的理论优势。理论的优势一旦被人们所掌握,就能变成惊天动地的磅礴力量。

创造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对唯物史观的选择和坚守,从一大批早期革命者身上得到了印证和答案。他们既将唯物史观作为进步史观、革命史观来看待,也当作革命号角、革命理论和革命方法来对待。他们洋溢着无产阶级的革命激情和执着,充满着对真理的追求和热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最终选择并坚定唯物史观的主观条件。

在同时代的革命者中,李大钊撰写《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唯物史观在现代社会学上的价值》,从过去到现在的历史视角、从历史到社会的当代视角,论述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革命性和深刻性,尤其能给人以理论选择、理论坚守的自信心和自觉力。因此,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起,就将唯物史观标识在自己的党旗上,从一大的“决议”到二大的“宣言”,都运用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并以此武装全党的思想、整齐全党的意志。此后,唯物史观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具有标志意义的理论旗帜,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不断走向胜利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经历一百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近代的苦难岁月中走出来,开拓了一条“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道路,创造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奋进历史,弥足珍贵。风华正茂意味着发展的态势与活力,具有美好的前途;弥足珍贵意味着内涵深刻的经验值得总结、值得汲取、值得传承,应予光大。人类文明发展的经验表明,善于总结历史并珍视经验的民族,是有前途的民族;同理,一个不忘历史、从历史中走来并牢记历史启示的政党,是有力量、有智慧、有未来的政党。

我们以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世纪情缘”为视点,进行历史总结,是为了揭示深蕴其中的历史必然、历史智慧和历史道理,是为了丰富我们的历史认识和历史知识,是为了继续高举唯物史观的精神旗帜,面向未来,增强信心,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踏平坎坷、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续写新的历史华章。我们以建党一百周年为时间节点和新的起点,昂首阔步进入新时代,大步流星踏上新征程,振奋精神奋战“十四五”,满怀豪情追赶2035年和2050年奋斗目标,还需要补足“精神上的钙”,像过去一百年那样,高扬唯物史观的精神旗帜,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高举唯物史观旗帜

运用百年来唯物史观给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滋养的历史经验,面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实践和新探索,我们要继续高举唯物史观这面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

一是要继续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智慧,站稳守牢我国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方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继续发展、延续中国道路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将世界上最大国家的现代化、将世界上最具有后发优势的现代化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联系起来,与千家万户、与每个人的现代化联系起来,实现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将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彰显“人民中心”观,以人民的需求和期盼作为制定政策的最大公约数。

二是要继续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智慧,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表明,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要在精神层面落实落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才是赢得先发国家“比较优势”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极大丰富,才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真正强大的标志。

三是要继续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智慧,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带给人类文明最突出的经验和价值是:创新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领域,而且是一种思维、一种工作方法、一种生活方式;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力量源泉。中国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挺立潮头,要在开放发展的“两个大局”中赢得先机,就必须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比任何国家都更加重视创新,把创新作为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生活方式来锻造,以此获得具有比较优势、更多的“软实力”“巧实力”和“锐实力”。

四是要继续坚持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智慧,正确认识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西方现代化的突出教训是:现代化既是人类社会的建设者,然而又是人类幸福的破坏者。四百年的现代化历程,一方面造就了世界范围的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在不太长的历史阶段内,也造成了难以想象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人与物的巨大矛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绝不能走先发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要开辟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新路和好路。

五是要继续坚持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智慧,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和价值追求,走和平发展道路。近代以来先发国家的现代化,经历过“修昔底德陷阱”,现代化必强,强国必霸,争霸必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这种现代化是一部充满殖民征服、资源掠夺、金融控制的血腥历史,也是一部写满霸权扩张和战争不休的历史。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是对内造福国人、对外维护和平的现代化。这样一种现代化,走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世界人民的民生福祉。这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也是中国人对世界现代化运动的全新贡献。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依据唯物史观,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前途予以科学揭示。一百年来,这些科学论断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矢志奋斗,许多人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才开创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辉煌历史;以此为新的起点,中国共产党人继续高举迎风飘扬的唯物史观旗帜,可以预见,中国走向未来、融入世界、建成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一定会赢得世界的极大赞誉!因为我们是有理想信念、有志气、有科学理论武装的新时代中国人。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文化创新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18AKS0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

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再提“赶考”,增添新内涵

南昌师范学院

点击上方图片学习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

●八月书单|秋天的第一本书,拿来吧你!

●《中国摄影报》刊发我校党委书记王金平的理论文章

●【嗨,新NCNUers】南师院生活,甜蜜蜜~

-ncsfxy-

-南昌师范学院-

党委宣传部 · 大学生记者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缪妍

责编|姜婷

审核|常颖 谢梦君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NCNU_GFdy@163.com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西本科院校-南昌师范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南昌师范学院-中国社会科学网刊发我校校长张艳国理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