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在自觉,贵在坚持。”一句话道出一位勤勉女孩的大学四年,她留着短发,戴着眼镜,圆脸上挂着亲和的笑容。谈及自己多个奖项,来自软件学院2017级移动1班的宁梦芹只是微笑并谦虚地分享经验:“坚持总是最难得的,尤其是越接近终点的时候越难,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到的。”
所获荣誉
曾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大赛获奖20余项
积极主持参与科创课题,发表期刊论文以及申请软件著作权
连续四年稳居专业第一,获得“国家奖学金”
现已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逻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
学业潜心
星光不负赶路人
在师大的求学过程中,宁梦芹是努力实践梦想的星光赶路人。她热爱她的专业,怀揣“科技改变世界”的梦想默默耕耘。在大一大二专业课程较多的情况下,她还辅修了双学位,课余时间做比赛项目和课题实践,在校期间几乎都在惟义楼、先骕楼和图书馆度过。
她回想起从早晨八点一直上课到晚上九点半以及多项学生工作、比赛项目同步处理的日子,虽然有过泄气,但是胜在坚持与调整。
“坚持”体现在专业学习中,她始终贯彻以实操巩固知识的原则。“我是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跟随老师课程节奏的,遇到问题多问为什么,要有刨根问底的学习态度,对知识保有敬畏之心,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大家讨论。”
而“调整”则体现在比赛项目中,她认为团队协作是最为重要的,“参加竞赛的收获不仅是最终的荣誉,更重要的是我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专业技能的锻炼、团队协作的信任、实践出真知的快乐。”
为了巩固充实专业知识,平时她常看社科类、推理辩证类的书,例如《全球通史》《逻辑学导论》《数字与玫瑰》,以此培养她的问题意识,并且对自己的已知和未知有一个了解。她对未知寻根究底,对已知审度质疑,在这个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寻求一种相宜平衡的状态。正是因为这份热爱,她在学业路上勤奋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中飞速成长。
脚踏实地
不负韶华勇争取
学业之外,宁梦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理科女孩。她的爱好有很强的理科特征,“从小的爱好是素描绘画,最初是因为父母觉得可以构建空间想象思维,再后来我也爱上了素描,喜欢几何图形,觉得有一种简约美。”
学习工作上的她严谨认真,但私下里的她为人风趣健谈,幽默活泼,她的朋友圈签名是这样一句话:“白白胖胖,充满希望,只许聪明,不许秃顶。”
她也是党员服务站学生干部中的佼佼者,老师和学干们称她是“无私奉献集体的温暖贴心人”。每次值班她都将乘坐地铁往返于两个校区之间,但她不计得失,将自己所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集体。不仅如此,学校里的IT爱好者社团、公益活动志愿者、创新创业训练营都有她的身影。
她满足于增长阅历的同时结交到好友,在忙碌的学业缝隙中享受丰富的课余生活。在思想上她认可自己角色的多元化,她可以是专注学业的学生、也可以是服务大家的工作者……
问起如何平衡学业和课余生活的时间,宁梦芹分享道:“横向上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证时间的容量;纵向上提高做事效率,专注投入,提升时间的质量。当学习和工作出现冲突时,从各项事宜的轻重缓急出发做好优先级排序,调整好心态,办法总比问题多,学习和工作也能互相促进我们更好的发展。”
热心公益
筑梦途中知不易
她是“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科技创益人。宁梦芹在大学四年里关注“盲人群体”,并发挥了专业所长,用科技改变弱势群体的命运,联合政校企开创了“远程导盲”与“快趣学习”两大云服务平台,并构建最懂盲人的知识图谱来精准获取需求。
“我们的公益团队名称是盲亦未茫,寓意是帮助盲人朋友不迷茫,虽然他们眼睛看不到,但是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和关怀建构他们心中的眼睛。”她还曾坚持带领党员服务站前往多地盲童学校开展“助盲梦行”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带领团队成员前往盲人按摩医院、智能助残企业实地调研,与石岗镇等多地共建项目服务站点,帮助他们摆脱残障阴霾开启健康生活。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并不易,公益路上的困难重重只有亲历才能体会。刚开始不知道如何与被帮助者进行交流并获知他们的需求,再到后来宁梦芹背上行囊去了解盲人朋友,坐6个小时的火车前往定南县智能助残基地调研残疾人辅助器具的需求……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南昌市一所盲人医院里有一位很乐观热情的盲人朋友,在与他采访交流的过程中知道了盲人朋友使用手机非常灵活(感谢手机的无障碍读屏模式),“他有很多兴趣爱好:唱歌、写作等,我们帮他注册了喜马拉雅电台。看着他微笑的时候,我觉得生活是一个动词,没有什么能够打败一颗努力向阳的心,心里的明亮是最重要的。”
宁梦芹受此触动很深,致力公益创业实践,立志用科技改变更多不幸的命运。她向社会弱势群体传递自己的光和热,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发挥更大的力量。“是一直在路上的实践调研让我在公益志愿服务中更加了解帮扶的对象,能够给予他们更加契合的帮助。我还想参加更多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志存高远
感恩母校助梦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谈及志向与未来,宁梦芹变得活络起来:“软件工程是一门能够培养人综合能力的学科,给予了我探索语言、逻辑、计算机交叉学科的能力。” 她希望自己在读研期间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力求有所创新,并继续攻读博士,在学术道路上积极探索。“不论未来从事教师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我都将不忘初心,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回忆起在师大的四年,宁梦芹动情袒露:“我感恩母校培育了我自强自立的人格、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心怀公益的担当,有幸在师大成长我深感自豪。”她同时感谢软件学院老师和同学们一直以来的支持与信任,她主动分享道:“软件学院的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友爱,辅导员程思老师给予我心灵上的关怀指引,专业课龚俊教授给予我学术上的研究指导,他们待我亦师亦友,都是我大学期间的引路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龚俊教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在比赛中给予她信任和指导,在毕业论文学习中引导科学的研究。从最初的选题到最终的定稿完成,从论文框架的确定到每一章节的细节敲定,从每一次提出新的想法到算法改进与模型构建的推倒重来……
将近七个月的论文打磨与实验验证,为研究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宁梦芹在学术海洋里找到了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社会学、逻辑学相结合的交叉研究,最终与北京师范大学结缘。莘莘学子心,难忘恩师情。宁梦芹十分感谢这份知遇之恩,“我会始终牢记老师的叮嘱,心怀感恩,严谨认真,沉潜蓄势,厚积薄发。”
当提及大学生涯的“最”怀念,宁梦芹简简单单地回答道:“我最怀念和室友们一起健步走、吃饭和畅游在校园里。”这般平凡的日常,但却是她青春里最值得回忆的温暖。校园的里一草一木不仅是她大学生涯努力奋斗的最好陪伴,也是她从师大再出发勇攀更高峰的美丽底色。
“转眼间读研两个月了,感谢母校的培养与记挂,也很感谢软件学院老师们对我开学以来的关心和问候指导。我虽然不在师大园中,却依旧如沐师大春风。”
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宁梦芹适应得很快。一方面,她在专业学习上更加专注于研究方向,有一个从横向博览到纵向精专的深化过渡过程。在学术讲座的学习讨论中对前沿问题、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融会贯通所学,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另一方面,她也投入了更多时间在学术研究上,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作息,培养真正的学术素养和科研精神。
内容充实的生命便是长久的生命。宁梦芹的追梦之路仍在继续,她依旧保持着最初的热忱,将规划、愿景付诸于行动,一点一滴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反思与进步。“未来的我也会积极向母校汇报成长,分享喜悦,一同携手前行。”
点击下列图片,查看往期精彩
大通社—新媒体中心
本报记者丨何凌珊张嘉颖
稿件源于校报1066期10月15日
图片 视频|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值班编辑|赖彦菽
责任编辑|袁斯琛
审核|万森林 曹琪 钟雪艳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