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寝室里
敲击键盘的“哒哒”声不断响起
会议讲座上
两名学生记者全神贯注的记录着会议内容
夕阳落下地 清风柳岸旁
几名同学拿着相机记录着美好
热闹的足球场上 一群人扛着三脚架
拿着话筒采访过往的路人
这些都是大学生通讯社学生记者工作的场景
(图为通讯社摄影部)
自2013年成立以来,他们便协助党委宣传部,做好学院新闻宣传工作,以“关注校园热点,服务青年成长”为宗旨,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青年的思与行,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向校内校外展现科院风采。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大学生通讯社对内容、技术、渠道进行整合,也有了新的变化。
(图为通讯社记者团)
探索创新方法,凝聚笔尖力量
大学生通讯社一直将创新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对新闻报道进行改革和创新,做到内容上贴近师生生活,形式上喜闻乐见,风格上接地气。这学期,广泛招募联络员与各教学院进行交流合作,安排专人负责,及时沟通信息,采集新闻素材,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进行重点跟踪、报道,在素材的选择上有主题、有思考、有创新,用不一样的方式把每一件事情写好,把每一个故事讲好,发出学院响应时代发展的强音,推动学院新闻宣传工作更上一层楼。
(图为通讯社新媒体中心)
(图为通讯社办公室)
多功能一体化,打破平台边界
在信息生产的策、采、编、发、管、馈、评、联等环节,大学生通讯社通过学院官网、官方抖音号、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江西师大科技学院》报等平台,积极探索媒介融合道路,充分发挥媒介融合技能化与全能化、集约生产与全民写作、内容融合与渠道融合的特点,实现一次采集、多渠道生产、全媒介发布,全方位展现科院风采。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11月27日,“从校服到西装的仪式感”抖音视频取得了播放量276.2w,点赞量7.5w的好成绩。
(图为通讯社视频部)
握紧接力棒,培养全媒体人才
“新闻稿件在不熟练的时候,可以按格式写,学会了之后,就一定要转变,要创新。”党委书记肖接增在跟学生记者作辅导时这样讲到,他提倡多样化的写稿风格,打破固有的条条框框约束,结合群众阅读兴趣进行创作。除此之外,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余小军,大通社指导老师多次组织学生记者培训会,跟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解答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疑问。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采用“老带新”的方式,让老生辅导新生,促进新生的技能成长,培养壮大新生力量,传递好“宣传科院、服务师生”的交接棒。
为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进一步做好学校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还给大学生通讯社配备了充足的设备,录音笔、话筒、三脚架、单反相机、航拍无人机、手持云台摄像相机等器械和设备供学生学习和使用。同时,开设摄影摄像实践课、短视频剪辑课、微信推送排版课、报纸CDR软件课、新闻写作课、办公软件实操课等,指导学生相关知识,培训相关技能。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大学生通讯社聆听时代的声音,拿起手中的“笔”为学院记录,为师生发声,助力学院新闻组织再发新芽,扛起透视时代发展的聚焦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宣传好党的意志,讲好每一个故事。
(图为通讯社院报编辑部)
大通社—新媒体中心
文字:秦林高 刘芷璇
图片:大学生通讯社
排版:杨乔琪
审校:李星 付锦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