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达人秀的主人公
集颜值与内涵于一身
善于巧妙点拨,真正把课上活
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她便是来自文化与传媒学院的郑艾倍老师
年轻教师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
人物介绍
郑艾倍,2018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术硕士,同年来校工作,现任文化与传媒学院文学教研室主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负责人。
01
“既然是我选择做了,我就一定要尽全力做好。”
把“未来”攥在自己手上
将时间轴拉回到2014年,正处于大三的郑艾倍老师,和现在许多同学一样,面对着临近毕业时的迷茫与困惑,在继续学业与参加工作中一度难以抉择。但她认为自己不该止步于脚下,因此在反复思考后,毅然选择走上了考研之路,并顺利被江西师范大学录取。又是一年考研时,在小V问及郑艾倍老师上岸秘诀时,她如此答道:“自律、自觉、自主。”
在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后,2018年,郑艾倍老师来到江西科技学院,成为了文化与传媒学院一名专职教师。刚踏上讲台的她,便接到一项特别的任务——代表学院新教师参加校级新教师讲课比赛。虽说是毕业于师范大学,但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应届生,郑艾倍老师实际讲课经验并不多。“活在当下”是郑艾倍老师一直坚持的座右铭,其意义不仅是要享受人生,更是要全力以赴。因此在备赛过程中,她与一起参赛的老师们相互探讨,互相学习,对教案以及课件的每一张PPT、每一个文字都进行反复修改。最后尽管郑艾倍老师只获得三等奖,但在她看来,这段经历远远超过了奖项本身的价值。
十年的计划太远,一年的计划刚刚好。每年年初,郑艾倍老师都会给自己列年度目标,之后便尽最大的努力朝着这些目标不断前进。目标即方向,眼里有光,脚步就一定不会停下,一份份荣誉便是她奋力拼搏的最佳“见证人”。
02
“磨课,是一位教师的基本素养,给学生们上一堂好课是作为教师的本职。”
用心上好每一堂课
每一堂好课,都会有无数次的课前磨课,准备教案、设计教学、如何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等,都是老师们需要钻研的问题。郑艾倍老师任教时间并不算长,但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安排好每一个45分钟,则是她最大的责任与不变的初心。谈到磨课,郑艾倍老师更是这样说到:“只有通过磨课,才能发现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做出调整,更改与完善是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作为教学型老师,郑艾倍老师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改革,认为教师也要有“前卫”意识。她常常在课堂上开展交流互动、采用混合教学法,决不让课堂成为自己的“独角戏”。今年10月,中教集团举办第三届教学技能大赛,郑艾倍老师被选派为学校教师代表参加比赛。她主讲课程《摄影技术与艺术》中的“构图”章节,通过缜密的逻辑,对知识点娓娓道来。这门课在线上也收获了众多好评,线上资源125万的课程播放量和2000多人选课人数在数字化资源展示中显得尤为突出,最终郑艾倍老师荣获高教组文科类一等奖。
每学期结束后,郑艾倍老师都有自省课程的习惯,在这之中不断钻研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在校期间,郑艾倍老师多次获校级教学技能竞赛奖项,主持并参与省级课题两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项,校级课题三项,并发表核心论文一篇,多篇省级学术论文。
03
“我希望能把生活中的美好都分享给我的学生,让他们从生活中成长,从生活中学习,从生活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乐观待世界,微笑面对人生。”
向阳而生,赋予美好
在强调课程思政的当下,郑艾倍老师愈加理解,教师的作用不仅在“教”,更在“育”。在教学过程中,郑艾倍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不断激发学生潜力,挑战他们的无限可能。因材施教,发现每一位学生出彩的地方;学以致用,鼓励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作中。正是通过这些举措,郑艾倍老师一步步“俘获”同学们的心,在课堂上下与同学们建立起良好的友谊。
在郑艾倍老师看来,“学生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他们所能反馈给你的内容,永远超乎你的想象。”郑艾倍老师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次班级集体话剧创作,但由于课程时间紧缺,学生没有太多的机会能够进行表演上的训练,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磨合,导致他们在创作开始时有些内向,不敢说话。这些都被她看在眼里,于是开始慢慢引导学生接触,给予肯定和鼓励,大家渐渐有了默契度,在短短的时间内,他们开始融入课堂,相互配合,最后完整地演绎一部话剧。“当时觉得是非常惊讶的,但同时也是欣喜的,比预期中的效果还要更好!为我的学生们点个赞!”说到这,郑艾倍老师的嘴角不自觉地开始上扬。
最后,郑艾倍老师寄语江科学子:“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尽情地玩,快乐地学,做好规划,不负年华!”
她用新理念引导学生
她用新方式传授知识
学中思,做中学
郑艾倍老师正是在教书育人中
不断反思,深刻钻研
践行新时代高校教师使命
党史学习专栏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谈话》(2013年12月26日),《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第51页
美编 / 梁欣熠
文字/ 伍芮萱 林碧淳
图片/ 郑艾倍
责编/何钰馨
你要的“点赞”“在看”都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