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过四季,用脚步穿越季节的变换。
这里是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如果你还在对报考哪个学校感到迷茫,
不妨来看看我们,
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关于我们
1
学院历史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始创于1936年的国立江西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历经国立南昌大学体育专修科、江西体育学院、江西师范学院体育系和江西师范大学体育系等历史沿革,是国内办学历史较早、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的体育学院(系)。
2
学院简介
学院是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体质测试复核单位,现设有五系一部:体育教育系、运动训练系、民族传统体育系、社会体育系、体育表演系、公共体育部、拥有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训练监控与干预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青少年健美操培训中心、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基地、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与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学院现在招生本科专业有体育教育(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运动训练(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600余人。学院是江西省唯一的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硕士一级学科和体育学科教育硕士、高校硕士与体育硕士授予权的单位,现有在校各类硕士研究生285人。
3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较雄厚,教学科研成果较显著,现有教职工136人,其中专任教师112人,教师队伍中教授17人,副教授56人,硕士生导师6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数超过50%,具有博士学位人数22人,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一名、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一名,省级百千万人才一名,井冈学者一名,江西省省级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近20名。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公开主编出版论著和教材20余部,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共发表论文150余篇,承担省部级及以上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国家体育总局各类课题3项,3项获得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发表专利40余项。
4
人才培养
在办学过程中,学院始终以培养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为宗旨,突出办学特色和优势,并在探索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先后涌现出了杨文军、金紫薇、吴优、高玉兰、李荣祥、欧阳鲲鹏、劳义、倪振华、敖金平、寿旻超、徐诗晓等50多位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和全国冠军,以及吴海燕等国家队级别的队员。办学以来,学院已面向全国输送万名毕业生,成为江西省竞技体育、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实践及科学研究中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专业介绍
01
体育教育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6年的国立江西体育师范专科班,2002年被评为江西省品牌专业。在全国范围内,也属于办学历史较早、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的专业。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6000多名优秀的毕业生。本专业在2018年全省首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获第一名,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践行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浓厚,具有规范的运动技能、扎实的体育运动理论知识、良好的体育与健康素养,具备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能胜任中学和相关体育机构的教学、管理、训练、竞赛组织指导的区域体育骨干教师。
培养要求
1.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自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运用计算机基础技能,并达到规定的大学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的要求。
5.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6.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方向介绍
开设有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体操、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等主项提高方向。
课程设置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分通识和专业两个模块,并按修习要求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等五个类别。其中,体育学原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田径基础、球类基础、体操基础、武术基础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师资结构
在师资方面,除了与体育学院其它专业实现师资力量共享之外,另有专任教师24名,其中教授7名,博士5名。
就业前景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学历为本科,授予学士学位。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系统的学习体育教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具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既可从事大、中专院校、中学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工作,又可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体育俱乐部从事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
0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江西师范大学自2001年设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经过21年的探索,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专业在2018年全省首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获第一名,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系统掌握体育学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健身运动指导、大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的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能够胜任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1.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2.具有独立思考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体育相关问题;
3.熟练掌握至少二项休闲、健身运动技能;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和方法;具有从事体育健身与休闲娱乐指导、体育俱乐部组织管理、经营开发、市场营销和体育教学等方面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运用计算机基本技能,并达到规定的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和计算机一级的要求;
5.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
方向介绍
本专业培养既有扎实的社会体育理论基础,又有较高的休闲、健身运动技能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为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社团、酒店康体部、社区服务中心、大型企业、国家机关等单位从事运动健身与休闲娱乐指导工作,同时也可以在体育类企业中担任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
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对传统的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删除了与社会联系不紧密的课程,增加了社会需求程度较强的课程。具体体现在:
1.公共必修:该类课程主要是由学校统一设定。
2.专业主干:该类课程是社会体育主要的核心课程,在设计课程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前瞻性等。
3.选修课程:在设计课程过程中,主要开设社会需求较高、普及面较广的项目,如轮滑、有氧健身操、动感单车、台球等。
4.实践环节:在实践方面,社会体育专业紧密联系市场,与南昌市的许多家健身俱乐部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既可以把实习单位作为锻炼、提升的舞台,也可以毕业后回实习单位工作。
师资结构
社会体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完全能满足教学、管理的要求,从教师年龄结构看,老中青搭配合理,年富力强,冲劲十足;从学历结构看,博士4人,硕士4人,学士3人,学历层次搭配合理;从职称结构看,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及以下3人,从科研成果看,获得国家级立项2项、完成和在研省部级课题十几项。
就业前景
从就业前景来看,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趋势较好,可有多种选择,既可以到各级中小学任教,也可以到各体育健身俱乐部担任教练,还可以选择自主创业。
03
运动训练
江西师范大学自2004年设立运动训练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培养了奥运冠军杨文军、金紫薇、亚运冠军劳义等优秀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办学摸索,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培养思路和专业特点,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本专业在2018年全省首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获第二名,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系统掌握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熟悉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基本知识、规律与特点,具有较强的专项技能能力和宽泛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专项运动训练工作和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及社会健身服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专业。
2.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独立辨别并获取知识信息,计算机和外语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
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基层训练工作的需要,能够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4.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在工作岗位上独立进行科研活动。
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6.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和技能。
专业方向
运动训练专业标准学制4年,学生毕业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招考项目为田径、篮球、排球、足球、跆拳道、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划船、体操等。入校后学习以体育基础理论和运动专业理论为理论核心,以运动专项训练为实践核心,不断提高竞技和专业能力为宗旨,培养既能胜任教练员岗位又能胜任学校体育教师岗位为目标。
课程设置
按本专业特点将体育学原理、运动生理学、运动竞赛学、运动损伤为运动训练专业理论主干课,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田径基础、球类基础为运动训练学生专业实践主干课,所设计的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从拓宽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角度出发的。
师资结构
本专业师资队伍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具备老、中、青梯队特征;博士、硕士、学士构建了学历特征,其中博士4人,硕士11人;具有教授职称3人。本专业教师队伍在竞赛和科研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形成了田径、足球、篮球、跆拳道等优势项目,构建了教学与训练、竞赛、科研三位一体的专业特点。
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就业于各类学校、体校、运动队、体育俱乐部、公安、企事业等相关单位。
04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于2009年通过教育部审批,体育总局备案,成为江西省唯一具有民族传统体育单招资格的高校。从2011年起,我校面向全国招收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学制4年,毕业时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具体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要求,根据江西师大体育学院“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人才质量为重点,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注重特色建设,努力构建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专业在2018年全省首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获第一名,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系统掌握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在武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领域能够承担学校教学、专业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公安武警、高级安保、竞赛组织与裁判以及相关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和职业道德,能够献身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事业;
2.在突出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开设通用的现代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的课程,基本掌握社会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3.系统地学习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理论与方法,熟练地掌握本人所选择专业方向的基本技能,全面地了解教学、训练、竞赛、裁判、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满足今后从事工作的需要;
4.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具备“会练”,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会教”,具有较强的组织教学与管理能力;“会讲”,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会写”,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5.能够进行终身锻炼和自我学习,能够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进行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综合应用。
专业方向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2011年的新增专业,对武术套路、武术散打和舞龙舞狮高水平运动员实行单独招生,专业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遵循文武并重,德艺双修,继承文化,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以中国武术为主干,涵盖中华民族民间体育和传统养生体育,坚持“一专多能”和“三基”、“四会”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相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该类课程主要是由学校统一设定。
2.专业主干:该类课程是民族传统体育主要的核心课程,在设计课程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前瞻性等。
3.选修课程:在设计课程过程中,主要开设社会需求较高、普及面较广的项目,如舞龙舞狮、健身气功、民间体育、江西地方拳械等。
4.实践环节:在实践方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紧密联系市场,与西山学校、吉安文武学校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既可以把实习单位作为锻炼、提升的舞台,也可以毕业后回实习单位工作。
师资结构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完全能满足教学、管理的要求,从年龄结构看,着力打造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从学历结构看,博士4人,硕士4人,学士3人,学历层次合理;从职称结构看,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从科研成果看,获得国家级立项1项、完成或在研省部级课题6项。
就业前景
从就业前景来看,本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就业于各类学校、运动队、俱乐部、公安、武警、司法、企事业等相关单位。
奋斗跨越困难,前路终有坦途。
心有所期,全力以赴,定有所成!
我们是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风里雨里,
我们等你!
体育学院联系电话:0791-88120400
END
本文转自JXNU体育人
值班编辑:龚欣
我知道你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