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江西农业大学
莘莘学子在这里扬帆起航
2019
我们在这里等你们续写更精彩的华章
百年学府,桃李芬芳
学校办学溯源于1905年创办的江西实业学堂,本科教育肇始于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1980年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起始于1962年,办学历史和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历史长。
学校累计培养6名院士、14名省部级领导、30多位大学党委书记及校长,100多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为杰出代表的30余万高素质专门人才。新世纪以来,学校先后在江西省率先实现了本土培养中科院院士、国家“杰青”、独立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关键指标零的突破。
优秀校友代表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原会长陈德铭
中央编办副主任李章泽
南昌大学党委书记喻晓社
南昌航空大学党委书记郭杰忠
院士引领,人才荟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全校8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 我校党委书记、中科院院士黄路生
师资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全国“五四奖章”获得者
国家级教学名师
全国模范教师
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等
拥有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共9个
优势突出,特色鲜明
我校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分别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拥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8个本科专业,4个省级一流学科和11个省级一流专业;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农村发展研究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0余个。
■■■■■
我校紧扣国家、江西省种业创新战略,种业现代化发展重大需求,面向种业科技前沿,大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在生猪、水稻、毛竹、猕猴桃、脐橙、油菜花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
家猪育种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与目标主要为家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解析;节粮、高产、优质肉、抗病种猪培育与猪的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应用研究。
重要成果及奖励,在家猪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系统定位、基因育种等领域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获得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基于家猪基因组全序列,集成10所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最新成果,自主设计育种芯片,并创新评估技术,在“华系种猪”育种实践中推广应用,这是打破国际技术壁垒的重要创新实践。从此,我国家猪育种有了新“利器”——中芯1号全基因组芯片及其配套评估技术。(自主研发了多肋、肉色、系水力、优质肉、抗腹泻等专利基因)。
■■■■■
水稻新品种选育领域
先后选育出水稻新品种(组合)20余个,其中超级稻品种6个, “淦鑫688”是江西省首个超级稻新品种 (2007年)。
荣获双季超级稻研究成果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华东、华南等地区累计推广7178.7万亩,新增稻谷43.44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97.76亿元,为我国水稻生产连续丰产、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毛竹研究领域
2008年“厚竹”获得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成为我国首个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竹类植物新品种。
2016年该品种通过江西省林木品种审定,成为省级良种。
2018年入选国家级林木良种,是我国首个毛竹国家级良种。
■■■■■
近年来,学校还选育出猕猴桃(赣绿,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脐橙(果皮光泽型脐橙—赣福,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蜜蜂、多彩油菜花等一批高应用价值的动植物新品。
■■■■■
构筑高水平创新平台,夯实种业创新根基
生猪育种平台:省部共建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生猪领域唯一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了全国最完善的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基因组DNA库和全球唯一的家猪嵌合家系群体等重要遗传材料研究平台。
水稻育种平台:教育部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超级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创新平台。
其他科研平台:江西省竹子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猕猴桃研究所等科研创新平台。
强化产学研协同,推动良种应用推广
按照“企业出题、校院出智、多方筹资、成果共享、行业受益”原则,良种繁育领域,学校组建了4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生猪遗传改良及高效扩繁协同创新中心
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江西特色林木资源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江西省果蔬采后处理关键技术及质量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生猪遗传改良及高效扩繁”协同创新中心创建的6项生猪育种扩繁新技术,转化应用于参与企业(广东温氏、正邦集团、宁波天邦、广西柯新源等6家企业),累计选育10000头种猪,使参与企业的核心种群的节粮、高产、优质、抗病等生产性状得以显著改良,有力提升了企业的种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良种繁育体系,近3000万头商品猪受益。
作为牵头单位发起组建江西省水稻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联盟成员单位深度开展技术合作,联合攻克制约江西水稻种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为提升江西水稻种业核心技术竞争力,支撑引领我省水稻产业升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副省长胡强视察我校海南水稻育种基地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基本载体和重要依托。近年来,我校不断强化学科特色,坚持以特取胜,寻求错位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独辟蹊径、重点突破,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8年,江西省从14所高校遴选了33个学科分优势学科、成长学科、培育学科三个层次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我校有4个学科入选,它们分别是省一流优势学科——畜牧学科,省一流成长学科——作物学科,省一流培育学科——林学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
动物科学专业
▲▲▲
▲【专业特色】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熟,独具特色,从调动管、教、学三方面的积极性入手,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能力培养,科学地构建了以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课余养殖兴趣活动、综合实践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方面内容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目标】动物科学专业培养具备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与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发展前景】近三年(2016-2018)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9.53%、95.18%、91%。学生除了升学就业,社会就业面广,毕业生一部分在省内外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及政府机构工作,一部分在“外资”、“独资”和“三资”企业集团工作,一部分优秀毕业生在国外留学、进修或劳务输出,一部分自主创业、拥有自己的经济实体。
林学专业
▲▲▲
▲【专业特色】我校林学专业是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江西省特色专业、江西省一流专业。本专业面向我国南方林业发展需求,紧扣世界林业科技前沿,围绕认识、培育、经营、保护和利用森林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学科发展带动专业建设、实习锻炼促进能力提升、科研实践强化创新意识”三位一体协同促进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林业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生态和资源培育、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在林业、园林、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创业的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近三年(2016-2018)就业率分别96.83%、81.69%、90.28%。毕业生主要到林业、园林、农业、环境保护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苗木繁育、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营和管理、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和园林栽培和管护的工作。
▲【发展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为保护好森林资源,社会对林学专业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加,就业前景广阔。
农学专业
▲▲▲
▲【专业特色】农学专业是我校传统优势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和首批江西省品牌专业。
科研教学
专业所属作物学学科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和“十二五”高水平学科
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农业需要,掌握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农业生产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就业去向】近三年(2016-2018)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4.96%、81.89%、87.37%。主要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事业单位、农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农业行政管理、技术推广与服务、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现代农业生产、种子工程、农业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发展前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聚焦“三农”,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三农”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离不开农业科教支撑、离不开农业专门人才,农学专业毕业生大有可为。
农业资源与环境
▲▲▲
▲【专业特色】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已在省内外、国内外农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切实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江西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就业去向】近三年(2016-2018)就业率分别为81.25%,85.29%,82.93%。毕业生可在土地、农业、农资等部门从事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土壤培肥与改良、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植物营养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发展前景】该专业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等合作机制,学科发展紧跟国际前沿,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高影响力,为学生继续升学或就业提供很好平台。
动物医学专业
▲▲▲
▲【专业特色】动物医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是我省的重点专业、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在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中,该专业探索建立“教、学、研、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兴趣自助式实践教学模式等新模式。
▲【培养目标】动物医学专业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近三年(2016-2018)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为89.69%、89.02%、97.17%。学生除了升学,社会就业面广,毕业生一部分在省内外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及政府机构工作,一部分在“外资”、“独资”和“三资”企业集团工作,一部分优秀毕业生在国外留学、进修或劳务输出,一部分自主创业、拥有自己的经济实体。
▲【发展前景】动物医学专业特别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在“教师队伍”、“教学资源”、“虚拟班级”、“校外教学基地”、“专业兴趣小组”、“本科生导师制”、“专业技能大赛”等方面探索与实践,着力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全方位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完成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
▲【专业特色】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学习内容非常广泛。学生需要系统地掌握经济、管理科学以及相关的农业科学等基础知识,还要掌握现代经济分析、市场动作、组织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多种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农(林)业经济管理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高级管理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近三年(2016-2018)就业率分别为88%,98.15%,89.74%。主要在农(林)业企事业、教育、科研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
▲【发展前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着重培养知识面较宽、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涉及农业的综合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最后的钟声已经响起
愿每一个追逐梦想的你
终不被辜负
2019
我们在江西农业大学等你
文字来源 | 招生就业处
图片来源 | 王宇辰 黄敏慧 陈飞轩
梅美 黄翠欣 俞欣欣 张雯清
视频来源 | 招生就业处
排版 | 许配玲
责任编辑 | 王诗慧 许配玲
审核 | 高芸
监制 | 杨峰
点击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