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 击 北 京 高 考 卷
6月8日,为期两天的高考结束,与往年相比,北京试卷今年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文字量大增,考生阅读能力成为试卷考查的新看点。今年北京高考语文卷首次设置长阅读考查,整张试卷文字量达到8500字左右,比去年增加了1300多字。此外,结合阅读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语文卷中,而且在理综、文综、文科数学等多个学科都有不同程度地加大。
今年语文卷在结构上给广大考生一个深深的震撼:试卷一改过去开篇就是拼音题、挑错别字题的结构,而是三段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大量的文字内容给考生视觉形成强烈的冲击。这种结构在北京高考历史上尚属首次。
“实际上阅读文本增加了2300字,除去新增的1300字,我们通过精简题干等方式节省出1000字给予阅读文本。”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阅读文本文字量的增加,让我们常说重视阅读不再是空话。”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刘德水表示,三段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融入阅读中。这种方式仍然是以考查学生语文知识而命制的阅读题,挖窟窿,打补丁,弱化了文本的阅读。今年则是以阅读为目的,结合阅读理解来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体现了《课标》和《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关于要在运用中学习语文的精神。
结合阅读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语文卷中,其他各科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理综当天考试结束后,一名考生用“阅读量大、阅读比较累,有考文综的错觉”这句话来概括理综试卷的特点。从理、化、生3科来看,“生物一如既往地考阅读”,但物理、化学也同样新增这一特质。“从模拟到现在,阅读量一次比一次大。”而在文综试卷中非选择题部分,有的题目则直接是让学生“有写一篇作文的感觉”。
刘德水表示,北京卷加强读写结合的考查对转变当前教学中读写割裂的偏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语文卷作文中,涉及到了《三国演义》、《四世同堂》、《巴黎圣母院》和《平凡的世界》古今中外名著,考生完整地读过和没有读过,最后的成绩绝对是不一样的。”刘德水表示,这就较好地贯彻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精神,向整个基础教育学段的校长、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今后高考侧重于考查学生在12年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积累和知识融通、应用能力,靠死记硬背和课本中节选的名著片段是考不出好成绩的,因为上面所说的任何一部名著,学生都不可能在高三一年读完。“这就需要考生不仅要广泛阅读,而且要完整地读原著,考出好成绩。”
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徐南南的看法与刘德水不谋而合,她认为,当下流行的碎片化阅读、短阅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就要从自身做起,同时,要教给学生速读、泛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技巧,学会深度阅读,不断丰富并积累知识和能力。
“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这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黄玉慧说道,教阅读就是在教写作,语文教学是非常注重积累过程的,不可能靠一时的弥补而追上的。吴校长认为这样的导向非常好。
“此次高考不仅考高三内容,而是考察学生18年来的文化积累,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在各自的知识层面都能回答,同时也能区分高低,考出了学生的文化。”吴校长说,“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普遍都比较开心,每个学生都觉得考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