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至少在中国的应试教育里,非常有用。
前几天我还在朋友圈转发了这个新闻,而且觉得腐国人民太大惊小怪了,这在中国高考考生眼里真的只是很寻常的技能。
我读的高中并没有衡水那么大的名声,但是我知道把字写得工整秀气是对阅卷老师最起码的尊重。
当时大家还被要求英语作文每一行的左边对齐,右边也要对齐,我们又不是电脑,上哪找居中功能啊,只能快写到行末就开始计算距离。拿到答题卡之后绝对不准折叠,不能被身子压皱,不能碰到一点水渍汗渍,涂卡时要精准无误涂满每个格子,我记得班主任还特意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让我们只练习涂答题卡,然后交上去机器扫描。
我们的草稿纸有时也要被收上去检查,因为高考草稿纸有限,必须小心规划合理使用,以至于后来我们连草稿纸都字迹统一大小相同,不歪不斜。
最不能忍的是,卷子上只要涂了一个墨团,用了一点涂改液透明胶,就能被叫进办公室聊半个小时人生。
在这样的鞭笞下我也变得非常谨慎,每一份卷子每一本书都整理得纹丝不乱,不止是作文书写,我把数学卷子都当做一项作品来看待,慢慢地我做完一张卷子几乎不用橡皮,不会有一处涂改,单是卷面就经常被老师拿来展示。
然而我当时真的不觉得这有什么卵用,比起工整得像打印体的卷面,我更想要聪明的脑袋和好看的成绩啊。
但是在高考时,在毕业之后,我终于发现高中那些老师看似苛刻的要求多么明智。考语文时,坐在我旁边的女生一拿起答题卡就认真地重重地对折了,据说这样扫描的答题卡上是有一条很深的黑色痕迹的。英语交卷时我瞟了她一眼,涂卡也涂得很轻,只有淡淡的灰色,电子阅卷时很容易扫描不出来。后来这个女生,确实复读了。
老师收卷时我看着前面几个人的卷子,有的作文写得密密匝匝,有的写得龙飞凤舞,最常见的是出格,划痕和各种修改符号。
我松了口气,觉得当老师在酷暑天改了上千份卷子见识了无数奇葩的卷面和糟糕的书写之后,我的那份答案,至少是能让他舒心地耐着性子看下去的。
安徽那年的数学非常难,印象里全校只有一个人上了130,这在往年是不可能出现的,考完数学之后很多女生就在考场外面崩溃大哭,我心里也知道不妙,但是还是镇定地回了集合的教室。晚上没有忍住和同学对了答案,不出所料,最后三个大题,我一点儿都没有做出来——不是没写出最后答案,而是一个小题都没能做出来。但是我心里还是比别人踏实,因为我把所有可以找出来的推论,不管有用没用,全都写上去了。而且因为时间充裕(反正我知道做不出来答案) 我的字迹非常清晰,论述十分详细,在这种难度很大的情况下绝对比别人有优势。
这一年全省和我一样最后三个大题全部不会的人大概有99%,可是我可以确定,我是这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里的佼佼者。我不比他们任何一个人优秀,我只能庆幸书写和细节在这个攸关未来的时刻起了作用。
那些觉得写字只要清晰可辨就足够的人大概是没有像我们一样体验过高考大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受吧。
后来进了交大,起初我非常诧异在这样的高校里,居然真有字写得连小学生都不如的。错字别字很常见,笔迹歪歪扭扭,后来问过之后才知道他们大多是竞赛保送或是自主招生录取的 (无意冒犯,我对于这些同学都非常敬佩,有说法是天资很高的人往往字写不好,因为手指无法跟上思维的速度),作为一个小镇来的姑娘,我从来不觉得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在我受的教育里,字才是我的第二张脸。
我记得在长途车站问陌生的阿姨借走充电线她让我留一个名字和号码时,我蹲在长椅边,她端详着我一笔一划写名字,突然说:丫头字写得真秀气,算啦算啦,不用留了,读书的孩子知礼数,守信用。
我也记得汪涵在节目里聊起如何追到妻子杨乐乐,他说当时他没有登门拜访,没有见过双亲,他只在火车上给乐乐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当杨乐乐把信拿给她父亲看时,他同意的原因就是:小伙子字不错,可以试试。
你只看到他们打印体般的卷面,没有看到的是他们重复的枯燥的千万次练习,没有看到他们被培养出的对待每一份检阅的认真谨慎,没有看到他们对未来所抱有的比同龄人更高的追求。
在同样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人里,我倾向于喜欢字迹工整的。在同样能完成一项任务的人里,我更敬重那个顺道把不必要的细节也兼顾到的。
永远都能达到标准,这是做事。
永远比标准多做一点儿,这是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