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下午,在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的一处空地上,来自我校的8名辅导员席地而坐,围绕“如何将‘八子参军’的故事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党和红军为什么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什么红军还要承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等重大任务?杨荣显和他的八个儿子身上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去思考。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和军民鱼水情,就能理解好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能向我们的青年学生讲清楚、讲明白‘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重要论述。”讨论的召集人、设计艺术学院辅导员李玉蔷建议大家结合故事的所蕴含的军民鱼水情向学生开展思政教育。
这一次的思政备课活动,发生在我校辅导员“筑牢信仰之基 奋进伟大时代”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培训活动中。今年暑假,由我校学生工作部组织,全校70名辅导员深入古田、瑞金、于都等地,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参观学习等形式,接受全方位、深层次的革命传统教育。培训班的学员们在丰富历史知识、汲取红色养分的同时,也在“行走”中备好思政课,探索思政创新新方式。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在圣地古田备好历史课
8月20日下午,学员们来到位于闽西上杭县的古田会议会址,瞻仰革命遗迹,重温党领导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峥嵘岁月,探寻古田会议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价值。
9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中的红四军在这里召开了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新型人民军队由此走上了发展壮大的历史征程。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就是在这里胜利召开了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讲解员深情地说,“会上毛主席作了政治报告,朱德作了军事报告,陈毅则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精神,代表们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毛主席亲自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
聆听着解说员的讲解,学员们的思绪仿佛回到了1929年的那个冬天,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间简陋的会场里研究、讨论革命中遇到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党指挥枪”等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睹物思昔,不经让学员们思绪万千,感叹革命成果来之不易。
在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资料面前,大家驻足观看,凝神静听,详细了解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细节和会议决议等有关内容。学员们不时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如何让学生更加全面掌握苏区时期红军的思想建设和党的领导方针,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年坚持思想领先、强化政治领导的优良传统。
“要把古田会议和三湾改编、水口建党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民军队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发展壮大的历史。”“《古田会议决议》通过健全党在红军中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系,建立了以党委制为核心的根本领导制度。这是认识‘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和命脉’的生动案例。”“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上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重要思想,提出从党内教育做起,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纠正过去之无计划的听其自然的状态。这有助于学生党员理解当前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初衷。”大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纷纷表示要把古田会议作为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党领导人民军队走过的光辉历程的重要窗口,让更多青年从中汲取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的智慧力量,勇担时代重任。
重整行装再出发——在长征出发地备好思想课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就意味辅导员必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守好信仰这个“压舱石”“定盘星”。
培训期间,学员们先后来到云石山、于都东门渡口等地,追忆红军长征的峥嵘岁月,在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思考如何用长征精神立德树人,为学生点亮理想信念之火。
在“长征第一山”——云石山,学员们通过开展重走长征路体验教学活动,在接受党性教育的同时,也深入思考如何用长征精神校准青年学生人生航标。一路上,学员们认真聆听发生在云石山的红军故事。为了革命事业,参加长征的许多红军承受着骨肉分离的苦楚和亲人牺牲的悲痛。这些真实而感人的革命故事,让学员们不经思绪万千,深刻感受信仰的力量无坚不摧,矢志不渝。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学员们详细察看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文物资料,不时驻足凝视,深情追思,仿佛置身于那段革命岁月之中,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众多陈列中,有一面挂满了草鞋的展壁格外引人注意,这些草鞋在展壁上组成了一个中国地图的造型,寓意着穿着草鞋的红军一走两万五千里,走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这件陈列向大家生动形象地回答了红军长征为什么能取得胜利。正是凭借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党领导的红军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生。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这次的活动很有教育意义,值得辅导员认真思考,红军依靠什么取得长征的胜利?”管理与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宋俊杰表示,“是信仰,是坚如磐石的信仰,让红军坚信他们的终点是光明的未来。作为一名从事思想工作的辅导员,首先自己要有坚定信念,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做好学生人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余姍姍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在这样具有重要意义的时间节点,我们辅导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用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革命故事,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在共和国摇篮备好文化课
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留下了“八子参军”、“十七棵松”、“一生守望”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红色革命故事。这些故事是所蕴含的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广大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1933年,为了解决当地群众饮水困难,毛泽东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和村民共同挖了一口井,结束了洲坝人民饮用脏塘水的历史,被人们称为“红井”。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学员们跟随讲解人员的步伐来到红井旁。在这里,不少学员亲手打上一桶红井水细细品尝。清甜甘冽的井水不仅帮助大家缓解了夏日的酷暑,更深深地滋润着每一位学员的心田。“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朴实无华的语言却饱含了当地乡亲们饮水思源,永远铭记毛主席恩情的真挚情感。
“因为有了毛主席,沙洲坝人民喝上了干净甜美的井水;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我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科技艺术学院辅导员江苏燕表示,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大力发挥红色文化在铸魂育人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江西这片红色沃土中汲取健康成长的养分,矢志不渝投身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遗址群,一尊身前摆满草鞋的女性雕塑吸引了学员们的注意力。雕塑的原型是被誉为“共和国第一军嫂”的瑞金老人陈发姑。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定都瑞金,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不少农民纷纷参军支援苏区革命,陈发姑的丈夫便是其中的一位。丈夫参加红军,她就开始了一段漫长的等待,每年都要编织一双草鞋,寄托对丈夫的思念,即便双目失明也不间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陈发姑也没有等回丈夫,但却从未后悔支持丈夫参加红军。雕塑前的草鞋给全体学员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内,大家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认真仔细聆听讲解,时而驻足观看,时而陷入沉思。一张张老旧的图片、一幕幕逼真的场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静静地向学员们诉说着共和国摇篮那段艰苦奋斗的红色历史。通过参观,培训班学员们被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深受教育。
管理与经济学院辅导员周童庆表示,在瑞金的参观学习让自己更加全面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军民进行反“围剿”斗争、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艰难历程。作为一名普通的年轻辅导员,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故事、苏区故事,把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要努力思考如何将红色文化浸润于立德树人各个环节,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和了解苏区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文 | 张小将
图 | 钱宇轩
编辑|朱洪江